茯苓为多孔菌科植物茯苓的干燥菌,平素寄生于松树根的球状干燥菌核。外皮入药为“云茯苓”“茯苓皮”,内层淡红色为“赤茯苓”,白色部分为“白茯苓”,用朱砂拌者为“朱茯苓”。其功淡渗利湿,药性平和,是一味药食两用的良药。金代医家张从正在《儒门事亲》中介绍了以茯苓、山药打粉蒸包子的记载,用以益脾胃,涩精气;此外,老北京小吃茯苓饼也是以茯苓为主料制作而成的,适于脾胃虚弱的人食疗。有兴趣的朋友不妨自己尝试用茯苓制作几样点心孝敬您的父母。 岳美中先生曾经茯苓治愈发秃,如果有发秃的朋友不妨一试。徐姓患者,男,21岁,发秃,头顶如胡桃大圆圈,连接成片,渐成光秃。其脉濡弱,舌稍白,其他正常。岳美中大夫处一味茯苓饮,茯苓一味研末,每服6克,白开水冲服,一日两次。患者两个月后复诊,发已丛生,基本痊愈。岳老认为发秃多因水气上泛巅顶,侵蚀发根,而至发根脱落。茯苓上行渗利水湿,后导饮下行,湿去则发生。 1930年,四十八师有个李团长,他的夫人头晕目眩,心中怔忡,呕吐涎沫,经常气上冲胸而至昏聩。当时军中的大夫换了十几个都没有办法,当时有个大夫叫崔兰亭,用茯苓一两煎汤给这位团长夫人服下,服药后5分钟,病就轻了不少,后来连服数剂而痊愈。 有个叫竹芷熙的大夫曾经治疗过一个病例,也是一味茯苓显奇效。吴氏族群生活在嵊县,以种植茯苓为业。有一年春天,吴家的儿媳妇产后月余,壮热口渴,汗出不止,心悸不寐,面现红色,脉有滑象。竹芷熙先用甘麦大枣汤加减不效,又用酸枣仁汤加减亦不效,后改归脾汤加龙骨、牡蛎、山茱萸还是不效。当时有人在旁边提议:“为什么不用补药来缓一缓?”竹芷熙认为这是不懂医的无稽之谈,胡乱地应付过去,第二天早晨,病人家属告知竹芷熙,病人昨晚用补药治好了。竹芷熙十分奇怪,不了解究竟是何补药有此效力。于是找来煎药的锅发现,不过是一大块茯苓。后来竹芷熙反思茯苓,悟出张仲景治疗汗出、心悸之症多用茯苓,茯苓能敛浮越之心气而安魂定魄,泻心下之火以除惊悸,抑水气外越而下注,实为治汗出、心悸之要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