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和田玉的“老气”到底什么意思?和玉大叔详解什么料子才老气

 和玉大叔 2019-08-26

经常关注玉商宣传的玉友,都会经常接触到一个名词叫做“老气”,到底什么样的料子才能被称之为老气?这个周末和玉大叔就来聊一聊。

对于和田玉的性状描述并没有文字方面的标准,所以商家在宣传中,时常出现譬如老熟,熟糯,老坑料等等“专业”词汇。可新手往往都是从料子的颜色开始分辨起的,从学习白度一路升级到后面的细度,再到慢慢学会看结构,看水线,看裂纹等等,心中有种说不出的疑惑:不同料子之间看似都是透闪石为主,其实观感有很大的区别。

比如有不少玉友问过大叔:“籽料和山料,从视觉上有什么区别?”这个问题并不能一概而论,毕竟有些老料的山料结构那也非常的细密,其中的佼佼者——钢板料,虽然颜色偏黄,致密程度能做到打光没什么结构,甚至还优于大部分籽料,但籽料往往都带有一种精光内敛的感觉,从综合的视觉表现上来说还是要略胜一筹。

料子这么多,如若颜色接近,在不考虑雕工的情况下该如何评估玉石的价值呢,这里“老气”的概念就要闪亮登场了。我们咬文嚼字一下:这个“老”是指料子有种古朴的感官;而“熟”就是整块料子通过观察,其中玉质均匀,就像熟透的荔枝,晶莹中带着半透明,可是许多玉石并不是整块原料都熟透了,我们又该如何综合的评判呢?

首先看色泽,老熟料子的共性就是羊脂般的视觉感官,油润的同时色泽比较均匀(这里主要说肉质,不聊皮色的概念),肉质内颜色复杂,过度明显说明料子有侵润变质可能,很难有均匀的颜色。

其次看形状,一块籽料想要表达“老气”,往往其边缘过渡是比较圆滑的,如此一来,被切成不规则块状的山料就挺吃亏,只能从某一个直切面来判断料子的肉质状况。优质的籽料多为水滴状或者椭圆形,圆形弧度带来的光源漫反射,给料子的“老气”视觉带来了更大的优势。

然后是质感,刚才大叔提到了“老熟”形容起来像果肉一样熟透的感觉,比如在家里蒸馒头,怎么样判断馒头熟没熟?用筷子戳一戳皮,有一种吹弹可破的莹润和回弹性,玉石也有这种感觉,老熟的料子不会一眼看上去光源通透宛若瓷器,而是在表面泛起一层“油脂”。细细品味,外层更有一层淡黄色光泽包裹,毛孔布局均匀流畅,不会有粗粝或粗糙的质感。

最后感受手感,排除许多带皮色的籽料,自带颜色给料子加了分。我们需要在上手之时,通过手指与籽料的婆娑,感受料子的温润,放在手心中微微的压手,证明料子的密度不错。对着自然光源观察,整块料子透出一种沧桑之感,大自然的味道融入其中,这就是“老气”没错了。

文章写到这里还是不太好理解的玉友,大叔再举一个例子——我们用油去浸透一张较厚的纸,放到光线下看纸并没有全透明,却有油腻感,比如籽料就不会过度透明,仿佛蒸屉中熏蒸动物脂肪一般,明白了吗?

行业内常常有老资历的收料玉商叹息:现在老气的料子已经很难收到,几近绝迹。雕刻的成品能透着老气的往往都是多年前的老料做的,这也是业内判断是否是行家的一个潜规则,毕竟只有多看多摸,才能体会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