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本奇书严禁出国,日本韩国必须通过走私才能得到,书名含义很深

 但愿人长久9 2019-08-26

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资治通鉴》历时19年,全书294卷,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

《资治通鉴》一书在我国以及朝鲜半岛、日本列岛都有着重要影响力。然而实事求是地说,当今国人没有几个能够通读它,更不用说融会贯通了。究其原因,既与其宏篇巨制有关,另外从书的名字就可以看得出来,所谓“资治”即意为有助于治道,而非生财之道。

明人王夫之对《资治通鉴》四字的解释是这样的——“资治”者,非知治、知乱而已也,所以为力行求治之资也……“鉴”者,能别人之妍媸,而整衣冠、尊瞻视者,可就正焉……其曰“通”者何也? 君道在焉,国是在焉,民情在焉,边防在焉,臣谊在焉,臣节在焉,士之行己以无辱者在焉,学之守正而不陂者在焉……故曰“通”也。

这本奇书严禁出国,日本韩国必须通过走私才能得到,书名含义很深

原来,《资治通鉴》意在经世致用,它就是如何统治天下的最佳指南,一部帝王教科书。寻常百姓去钻研它,说是做学问,怕是也没人会相信。

因为成书不易,书名又是宋神宗御赐,加上《资治通鉴》讲述的是国家治乱之道,书中有“纵横权谲之谋”,乃是国之利器,属于高度机密敏感内容。面世之初,就属于严格管控的物资,禁止出口。当初,高丽国王派使臣向大宋朝廷苦苦哀求,即使是友好邻邦也被宋廷残忍拒绝。

越是密不示人,越是会引来好奇者的觊觎之心,世间事莫不如此。宋廷对友好邻邦高丽如此,与宋廷素无往来的日本对《资治通鉴》只能是望洋兴叹了。很快,历史到了两宋之交时期,趁着宋廷时局动荡、战乱频仍的时候,韩国与日本终于得偿宿愿,通过民间走私的方式先后得到了梦寐以求的《资治通鉴》。

这本奇书严禁出国,日本韩国必须通过走私才能得到,书名含义很深

不久,高丽国率先学习宋王朝,也在宫中开始讲授《资治通鉴》;《资治通鉴》一传入日本,就引得日本的政治家、思想家的高度重视,给予该书极高评价,是天皇、幕府最爱读的书,成了日本培养统治者的教科书。直到日人锐意维新脱亚入欧的时候,《资治通鉴》仍是明治天皇案头的必读书。

司马光苦心孤诣的专门选用“关国家兴衰,系民生休戚”的史料,皓首穷经编纂《资治通鉴》,正是意在“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因此,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清代史学家王鸣盛曾如此评价《资治通鉴》:此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亦学者必不可不读之书也。

然而,近代以来的许多人觉得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我们的传统文化都属于封建糟粕,我们背负了传统糟粕这个大包袱前行会落后挨打,因此旧的传统文化应当悉数抛弃。

这种论调近百年来一直很有市场,显然已经不能笼统的用崇洋媚外来总结概括。个中原因,值得每个人深思反省。

这本奇书严禁出国,日本韩国必须通过走私才能得到,书名含义很深

我们的传统文化真的如此不堪吗?在世界格局风云变幻的当下,我们更应该重视传统文化,重树文化自信。

一个不自信的民族如何会有未来?发展固然重要,但用仰人鼻息、做人云亦云应声虫换来的发展又有什么意义可言?

《资治通鉴》浓缩了一千多年的中国历朝历代政治、军事、经济、政治兴衰得失,直到今天仍有借鉴学习的地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