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未成年人在网络安全问题的下改如何保护自身?

 热点基地 2019-08-26

       “00后每天都在刷视频”;“00后只看二次元”……这是否也是你对00后的印象,你真的知道00后在用手机做什么吗,他们在使用手机时又面临着怎样的困境?

  有数据显示,有很大比重的学生表示曾在使用手机时遇到过色情或暴力信息。一些小说阅读平台存在大量色情暴力的内容,由于没有未成年人限制模式,“虐待杀人”“乱伦”等小说点击即看。此外,一些游戏周边APP成为不良信息传播的新温床。

  调查还发现,网络阅读模式会影响读者的阅读行为,其中“一边看小说一边赚钱”的模式会诱导未成年人不断增加网络阅读时间。对于没有收入的未成年人来说,网络阅读平台这种营销方式对未成年人产生了不小的吸引力。现在,各大平台都在推行防沉迷模式,但小说类平台由于未设置未成年人识别与询问机制,其本身的鼓励阅读机制不加区分地作用于未成年人身上,很可能会对未成年人的身心造成伤害。

       再就是各种游戏周边APP暗藏危机。未成年人遭受网络欺凌情况不容小觑,有部分学生表示曾遭受网络欺凌,而且男性受欺凌的比例更高。随着年龄增长,认为自己有过网络欺凌遭遇的未成年人也更多。

  引导未成年人健康使用手机,家长是关键,学校教育可作为突破口。不过,虽然不少家长也认同应当由家庭主要负责引导孩子正确使用手机,但仍有约四成的受访家长表示不太懂得如何引导,且只有不到半数的家长认为自己在引导孩子科学使用手机上做得比较多。

    家长在未成年人移动互联网引导中应承担主要责任,但有效解决“如何正确引导教育”这一问题的突破口在于“网络素养教育”进课堂。网络素养实际上是社会行为的一个部分。学校不应该对移动互联网一刀切,一律不允许进校园,而是应该开设专门的网络素养课,并将这门课纳入常规教育中。老师家长应成为用网榜样,让未成年人身边的成年人对网络安全问题有更深入的学习和认识。

    针对教师的网络安全课侧重于打造更加专业化的继续教育课程。课程专门开发未成年人网络风险及法律分析内容,包括认识网络性侵害,网络欺凌、冷暴力、隐私伤害、个人信息泄露及侵害等网络人格侵害,如何防范未成年人自杀、自我伤害等生命安全风险,如何防范财产安全风险。

另一方方面,技术或可为未成年人的网络保护兜底。除了增加未成年人模式下内容的吸引力,技术或可大有作为。对未成年人的保护依然需要建立在家长及时开启监护模式,并与未成年人商讨合适的使用互联网计划的基础之上。

  我们无法把孩子与网络完全隔离开。家长的网络素养高,孩子的网络素养相对也高。针对未成年人的网络安全教育需要广泛普及,通过科学的方式方法,帮助孩子提升辨识和自护能力。对于家长和老师而言,首先是自身先要熟悉和了解网络;其次要引导孩子认知、学习,在孩子遇到网络安全问题时,懂得如何帮助、引导、沟通;最后,还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树立健康用网的榜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