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中国的近现代史,就会发现,在这段记述着为争取独立、解放与富强的民族复兴历程上,有一拨人以企业的力量成就了一番文化伟业。这些充满理想主义情怀的文人创立了一批出版行业的老字号,至今影响深远,商务印书馆就是其中之一。 世间一商务 19世纪,发生着大变局的中国,十里洋场的上海是见证者,也是参与者。 1897年,夏瑞芳、鲍咸恩、鲍咸昌及高凤池四人集资3750银元,租下三间小屋,买下两台印刷机,效仿美国人的美华印书馆,在上海成立了商务印书馆。1903年,翰林出身的张元济加入。之后,商务印书馆开办学校,编纂教材,实现了培植精神文化、发展教育与出版事业的结合。从商务印书馆始,出版事业开始自觉介入现代文化建设,知识分子的人文精神得以贯彻于中国现代出版事业之中,形成了中国现代的出版文化。 1898年,商务印书馆的第一本书——英文教科书《华英初阶》出版。《华英初阶》获得了良好的市场反馈,这也促使商务印书馆紧接着出版了《华英进阶》。这两本书,对晚清学子学习与理解西方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帮助国人学习西方语言的同时,商务印书馆也着力介绍与传播外国优秀文化的路上。早在1905年,商务印书馆便出版了《天演论》《原富》《群学肄言》等“严译系列”,全面介绍了进化论、唯物论、经验论,以及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法学与政治学理论,在中国近代学术史上开创了新纪元。而同时,林纾翻译的《巴黎茶花女遗事》(法国作家小仲马原著)等“林译小说”,也为国人了解西方世界提供了渠道。 在引介西方文化进入中国的同时,商务印书馆也坚持弘扬传统文化精华。《百衲本二十四史》《四库全书》等古籍的整理、校刊与影印,使得中国传统文化得以良好保存与延续;在晚清废科举、办新学之际出版的《最新初等小学国文教科书》、民国初出版的《共和国教科书》等教科书,都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现代教育体系的建立;1915年,被誉为“中国第一部百科全书”的《辞源》的出版,奠定了现代汉语辞书的编纂体例和基本格局。 20世纪30年代,商务印书馆成为东亚首屈一指的大型出版集团。然而随着日本侵华战争的爆发,商务印书馆遭遇了沉重的打击,中国的出版教育文化事业也经历了一次惨痛的劫难。 符合国家之需、民族之需与时代之需的大市场观 1949年,国家形势的大致安定后,新中国开始制定新时期的经济文化政策,也开始对商务印书馆的业务整合进行了探索。 1949年之后,“译介西学”作为国家任务下达给了商务印书馆,在其全部出版业务中的地位更加突出。商务印书馆始终不忘对民族前途的关切,坚定不移地做“开眼看世界”的基础性工作。 改革开放之后,商务印书馆再次“领风气之先”,站到了解放思想的前列。1982年,商务印书馆以“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的形式,推出了第一辑的50种图书。2017年2月11日,商务印书馆迎来120岁的生日。这年,商务印书馆整体推出“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120年纪念版的分科本,总计700本。这套丛书成为了中国现代出版史上规模最大、最为重要的学术丛书之一。 人们记得,商务印书馆在哪个时代出了哪些好书,这些好书对中国、对人类的思想文化意味着什么。 ![]() 1982年,商务印书馆外国哲学编辑室,正在工作的编辑们。 人民画报 资料图片 ![]() 商务印书馆学术中心文史编辑室团队。人民画报 秦斌 摄 20世纪20年代,上海商务印书馆工作人员在校对书稿。 ![]() 影印《四库全书》开始工作纪念(1933) 商务印书馆 供图 (撰文 人民画报 莫倩) |
|
来自: zzm1008图书馆 > 《上海 沪魔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