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花梁头、砖墙画壁、天井院落……一座座老屋犹如慈祥的老人,怀抱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蚀刻下五彩斑斓的记忆,留着祖祖辈辈的故事,寄托了剪不断理还乱的乡愁。 岁月同样给老屋以沧桑与风霜——许多老屋年久失修,屋面漏雨,梁柱腐蚀,甚至坍塌成残垣断壁。如果不被有计划地保护,结局要么是自生自灭,要么被翻新重建后面目全非。 ![]() 云南石屏县异龙镇符家营村的小朋友郑淇(左一)与小伙伴在村里的老屋门前休息。 ![]() 云南石屏县异龙镇符家营雕花精美的房梁。 ![]() 云南石屏县异龙镇符家营雕花精美的斗拱。 老屋复活,乡愁复苏。2016年,几近消亡的老屋迎来了“复活”的新机遇,在国家文物局倡导下,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发起“拯救老屋行动”项目。2017年,从浙江松阳到云南石屏、建水,一场旨在复兴传统村落的“根”与“魂”的“拯救老屋行动”启动,石屏县在项目中获得了2000万元修缮资金。石屏县拥有“文献名邦”的美誉,全县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单位达436项,95%以上属民居建筑;34座保存完整、肌理清晰的传统村落,分布在大部分乡镇。 ![]() 工人邱社云在石屏县异龙镇符家营村211号民居修缮围墙。 ![]() 工人许雄在修缮石屏县异龙镇符家营189号的围墙。 ![]() 工人王艳华在修缮石屏县异龙镇符家营211号的屋顶。 “拯救”的备选对象为石屏县“中国传统村落”内除国保省保外的文物保护单位,以及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登录的私人产权文物建筑。2018年4月,这项工作正式启动,对老屋进行修缮、保护和活化利用,目前已经修复18座,正在修复11座。 ![]() 俯瞰石屏县异龙镇符家营村修缮完成的140号民居。 ![]() 石屏县异龙镇符家营村村民杨国保在修缮后的家中打扫卫生。 ![]() 75岁的村民仓小玉正在位于石屏县异龙镇符家营村219号的家中休息。 老屋的一砖一瓦一梁一柱,都要“修旧如旧”。为此,云南省文物专家编制了《老屋维修导则》对修缮过程进行精细的技术指导。这还唤醒了石屏县木工、雕工、彩绘工等传统工匠,他们放下手中的活计,重新拾起尘封的手艺,耐心细致地让老屋“延年益寿”。修复后的老屋,有了孩童嬉戏,有了烟火气,有了社会关注,重新焕发了生机。拯救老屋,留住了日渐消失的古村落,更是留住中国人内心深处的故乡,让人们在“日暮乡关何处是”时不再彷徨。 ![]() 73岁的石屏县异龙镇符家营村村民杨国保拾起丢下多年的木工手艺在家中制作村里修整老屋所需的木梁。 ![]() 石屏县异龙镇符家营村211号民居中修缮完成的木斗拱。 ![]() 石屏县异龙镇符家营村村支书杨松用手机记录修缮后的老屋。 |
|
来自: zzm1008图书馆 > 《乡土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