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轼与酒:“少年多病怯杯觞”,到晚年“一日不可无此君”

 江山携手 2019-08-26

苏轼是北宋文学史上最为知名的词人之一,他的诗词风格以豪放词闻名后世。在我们的印象当中,他和唐代的李白有很多的相似之处。一方面两个人的诗词内容非常丰富,而且天马行空,想象力非常奇特。另外一个方面就是因为两个人都和酒结下了不解之缘。

我们通过对苏轼经历的了解,可以知道苏轼少年时代因为身体的原因是不能够饮酒的。毕竟在之前他曾经写出过“少年多病怯杯觞”这样的诗句。不过后来在进入的官场之后,饮酒的场合参加的越来越多,他也逐渐学会了喝酒。但是很遗憾他的酒量远不如李白。

不过,这并不妨碍苏轼对饮酒的兴趣。熙宁六年,苏轼来到密州担任太守,关于喝酒主题,他写了一首《南乡子·梅花词和杨元素》中,有“痛饮又能诗,坐客无毡醉不知”之句,非常精彩。因为喝酒,他醉在其中,甚至忘记了当时南是漫天大雪,忘记了当时还是白茫茫的一片雪地。没有坐具,全靠自己身体的热情把雪水融化,这是何等的生活情趣。

而作于这一段时期之内的《望江南·春未老》中,苏轼的心中难免也有几分凄凉。毕竟此时的他年近不惑,而且距离故乡太远。所以才会写出“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这最后五个字可以看得出苏轼对于酒有深刻的认识,对于人生也有自己的看法。虽然年近不惑,但是他却不服老。他不愿意停留在回忆当中,而是勇于创造新的生活。这里的“诗酒趁年华”就表达出了这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此时的苏轼诗词当中不是像李白那样有一种颓废的及时行乐,还是充满了拥抱未来的热情。虽然饮酒在文学史上大多数和及时行乐的消极思想有关,但苏轼能够从中发掘出积极因素,别具一格。

《古诗十九首》中有“人生苦昼短,何不秉烛游”之句,这种思想也给苏轼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他对于酒,对于人生也有了自己全新的看法。在饮酒的思绪当中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其中的诗句更富有几份生活情趣。《西江月·野照弥弥浅浪》中有“涨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写醉酒的苏轼更有几分真实,就像孩子一样有纯正的心,有任性的潇洒。

苏轼的性格确实是矿大无比的,所以对于生活的一些事情他能够直观的反映出来,而不是藏着掖着。这对于他诗词真实情感的表达富有重要的价值。当然也正是因为此,他的人生才如此坎坷,如此波折。若是他言语非常谨慎,恐怕也不会招来乌台诗案之灾。

这点李白和苏轼还是很相像的。但是在具体对于酒量的表达上,李白倾向于没有节制,而苏轼因为酒量的限制,对于饮酒保持的还是对于理性的消遣。李白在没有人陪时是“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难过时是“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动辄劝酒“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由此也能够看得出自信的品格。

但是苏轼的饮酒是此向来不缺乏理性的思考。这一点和李白的毫无节制形成鲜明对比。对于李白来说,喝酒就当成了一种生活的常态,甚至是生活的全部。但对于苏轼来说,不过是偶尔的消遣。就像写诗一样,就像弹琴一般,不过是生活的一种消遣而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