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私域流量当韭菜,一开始你就输了。 前段时间报名参加了S商学院的新个体训练营,班级群里有一个同学加我,通过好友后,他连招呼都没打,点开朋友圈一看,十几条都是他的宣传; 反感之余,我选择了屏蔽他。 后来我才知道,他把群里上百号成员都加了一遍,推销自己的服务,努力践行老师在课上所讲的,打造自己的私域流量池。 我就是添加个朋友,居然想捞我的钱? 恐怕S老师知道后,要哭了。 1 私域流量没有那么简单 私域流量,堪称最近半年互联网最热的行业黑话;吴晓波,新媒体大V都将其挂在嘴边。 那什么是私域流量呢? 私域流量是品牌或个人自主拥有的,可以自由控制的,免费多次利用的流量。 简单点说,私域流量,就是那群可以反复“骚扰”,反复推销安利的人;一个属于你的私人地盘。 在没有微信等社交媒体之前,私域流量就是,通讯录里的客户;通过电话推销或者寄送样品等方式,让他们购买商品。 可随着推销人员增多,人们越来越反感此类的推销电话,因此电话推销落幕,朋友圈微商崛起。 很多人以为一味地添加好友,疯狂养号就是在建设自己的私域流量; 殊不知,这种简单粗暴刷流量的方式,把社交圈当流量洼地,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践踏。 拼命加人,疯狂带货;你以为这种方式是在建设自己私域流量池。实际上,你是在透支着彼此的信任;我基于班级群的信任通过好友申请,不是为了给你当韭菜。 微信是你的社交圈,而不是你贩卖物品的商场。 对于私域流量,不要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做好私域流量,不是养号那么简单。 2 私域流量有时是个伪命题 公域流量衰退了,私域流量兴起了。于是很多人认为私域流量,能够解决所有的问题,但并不是这样。 京东社交电商负责人说:私域流量要考虑投入产出比,当你的目标用户,在一定周期内带来的利润和传播价值,值得你提前预支维护成本,那么运营私域流量这件事情才值得做。 简而言之,不是微信加了多少好友,就有多少流量。关键看的是,你加的人是不是精准的目标人群,有没有进行转化可能。 大家都在强调建设私域流量的重要性,但你有认真想过自己的目标用户是谁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