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学生展示活动中两个细节的分析

 张富群 2019-08-26

                                   陕西省丹凤中学张富群邮编:726200

       案例一:

       在课堂练习时,老师出示两道习题。

      老师:“张三,你做第一题;李四,你做第二题。”面向下边同学,“一二组(自然组)做第一题,三四组做第二题。”

     这样的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展示细节比较普遍。教师之所以习惯于采取这样的课堂练习方式,原因在于这种方式可以为教学进度赢得有效的时间,确保课堂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但是,在新课程关注学生个体学习体验,创设人本文化课堂生态环境的今天,我对案例一中的课堂练习学生展示方式细节引起了质疑。

     新课程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体系。新课标把课堂教学中以教师和教材为课程资源,扩充到学生和课堂教学情境也是不可或缺的课程资源。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不仅考虑自己的预设,而且要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既要考虑完成教学任务,又要创设学生个体掌握基本概念、基本技能的课堂生态。在案例一的学生课堂练习展示细节中,容易出现部分学生特别是学困生在掌握基本技能过程中的断层,也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在时间不够的状态下降低练习的效价。

     我 在自己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在进行课堂教学练习时,采取一道题由两名学生板演的展示方式。从实践效果来看,一是使全班学生集中注意力,来研究和解答当前习题,形成和强化基本技能;二是老师在讲评时,可以面对不同的学生展示背景,比如一题多解;对错、繁简比较;表达方式异同;等等。使讲评更加具体生动,丰富多彩,营造鲜活的课堂教学情境。在单元练习,月考讲评、高三复课等课堂教学活动中,我多采取每个学习小组(六人)同做一道题的的课堂练习学生展示方式,允许学生先在小组内进行讨论,然后集体上黑板进行板演。每当倘佯在小组同学同伴互助,互相研究后展示的精彩场面之中时,我的心中都会产生激情和感动。我把这样的课堂练习学生展示方式叫做“若一人会,则六人会”。一个学习小组同做一道题扩大了课堂学习活动中学生板演展示的外延,把学生推向了前台,显示学习小组的价值,培养了团结协作精神,创设了更多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机会,把新课程三维目标体系落实在了课堂练习展示这一细节之中。

       案例二:

       上课后,老师出示数个问题,给每个学习小组分配一个问题的任务,然后让各小组进行探究。数分钟后,进行班级展示,各小组派代表展示自己小组的探究成果。

       这是在高效课堂实验班经常出现的课堂教学展示细节。老师之所以这样做,是迫于高效课堂教学方式中学生小组讨论与展示需要大量的时间,导致课堂教学任务难以完成这一现实而采取的举措。从表面上来看,这种课堂小组讨论和展示方式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节约了时间,使课堂教学任务能够高效顺利完成。仔细分析这样的学生展示细节,我们不难发现,教师心中考虑如何完成教学任务多,关注学生学习体验和效果少。尽管在展示中全班学生都参与了展示活动,听取了不同学习小组代表的展示内容,但由于缺乏对问题的先期探索这一基础,使展示活动失去了应有的价值。高效课堂关注的是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生命状态和精神生命的发展。案例一中的学生课堂展示细节由于过多考虑教师自己预设的课堂教学内容,忽视学生的学习感受,与高效课堂的初衷相悖。

       正确处理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中小组讨论探究、展示这一细节与完成教师预设中教学任务的关系,一是教师要把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体验和生命感受放在首位,完成预设的教学任务应服从于学生的学习效果;二是每次出示一个问题,由各学习小组进行讨论,然后进行展示。在展示过程中,各学习小组互为补充,教师进行掌控。一个问题探索与展示结束后,再接着出示另一个问题。这样做,就会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把知识的学习落实在每一个学生身上;三是教师在备课时,要先研究学生,了解学生在预习中的疑惑,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和当前需要出发进行预设,关注学生思维最近发展区,设置精炼的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增强预设问题的针对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案例一和案例二中,教师所采取的学生课堂教学展示细节,都具有为完成教学任务而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为教而教的课堂教学观。我在这里对课堂教学中学生两个展示细节的分析,是基于课堂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学,为了学生的发展而教的课堂教学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