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一直以来以国粹之称立足于世界传统文化之中。京剧又称平剧,是我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是清朝时期贵胄富人消遣的方式。 京剧一直以来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外国人对于京剧的喜爱也是溢于言表的。然而京剧发展至当代,与从前相比却少了许多听众。其中原因并非是京剧本身的问题,人们喜好的变化和时代节奏的改变都是导致如今许多现代人不喜欢京剧的因素。 放眼看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可以用一个“忙”字来概括。人们忙着学习、工作、养家,将时间分配好之后,就很难再有闲暇去欣赏需要静下心来观看的京剧。 京剧的表演节奏缓慢,与当下的快节奏生活相比来看很难令人适应。乐于奋斗拼搏的年轻人往往更喜欢追求新奇的事物,对于将传统文化缓缓道来的表现形式通常难以产生兴趣,因此在欣赏京剧方面就显得不耐许多。 但这并不代表所有年轻人都无法融入京剧之中。近年来各所高校都举办过不止一次的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其中以民乐的演奏和京剧等剧种的演出居多,而在校大学生对于此类文化则是乐于接受且较为喜爱的。 京剧之所以不像从前一样受广大人群的喜爱,是因为在娱乐方式增多的今天,它的价值虽不至于变小,但与其他高科技产品和现代消遣方式相比则处于弱势地位。也就是说,京剧不能被广泛喜爱,是因为其本身与现代生活出入太大,且语言晦涩难懂者居多,加上或婉转悠扬或磅礴激昂的曲调,没有相应基础的人听不懂也是在所难免的。 从大体上看,在校学生是年轻人群众最能接受并欣赏京剧的群体。即便不适合现代的生活节奏,京剧等传统文化也不能像汉服之类的文化遗产一样进行改变,相反来说,京剧的传承与扩展不能掺入既要继承传统,也要有所创新,过多地掺杂现代元素就会丢失传统,过于守旧就会难以发展。高雅艺术的发展不一定只能在校园中进行,日常生活的继承,也是京剧振兴的重要途径。 |
|
来自: cxag > 《京剧名剧名段名家名票文武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