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单兆伟教授治疗消化系统疾病药对经验撷英

 逸农农 2019-08-27

单兆伟教授系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首届全国名中医,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名誉主任委员, 国家优秀中医人才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 中医脾胃病临床研究基地学术带头人, 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先后师承著名中医学家、孟河医学派传承人张泽生教授,国医大师徐景藩教授,继承了孟河医学、吴门医学学术精髓。悬壶50余载,对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治形成独特的学术思想。笔者有幸跟随单兆伟教授学习,现将其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常用药对总结如下。

1 槟榔、紫菀

治疗老年性便秘偏实证者,常用槟榔5 g配伍紫菀10 g。单师临床发现老年性便秘当属顽疾,其有虚实之别,实证者攻下恐伤正气,润下唯药效不及。根据肺肠相关理论,顾其年迈不耐攻伐,遂从肺论治,常获良效。《中藏经》云:“大肠者,肺之腑也,为传导之司,监仓之官。”若肺失宣降,气机升降失常,胃气不降,大肠传导失司,糟粕内停,则大便艰涩不畅。故治疗便秘偏实者,尤重视宣肺降胃通便之法。

紫菀,味苦、辛、甘,微温,归肺经,主润肺化痰止咳。《本草求真》曰:“辛苦而温,色赤,虽入至高之脏,仍兼下降……上中下皆宜,且此辛而不燥,润而不滞。”槟榔其性温,苦、辛,归胃、大肠经,具有杀虫消积,行气,利水,截疟的作用。《本草备用》中记载槟榔可泻胸中至高之气,使之下行,又可治大小便气秘,里急后重者。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槟榔碱具有兴奋M-胆碱受体的作用,可使胃肠平滑肌张力升高,增加胃肠蠕动,促进排便。单师运用紫菀开上通下治法,源于《宋人医方三种》一书,该书记载一医案“蔡某苦于肠秘,仅以单味紫菀服之,须臾大肠遂通”。古人云“肺为气之主,脾为气之枢”,紫菀,辛润不燥,入肺清降肺气,肺气达则肠腑通;槟榔,入中焦以斡旋气机,助肺宣降,入肠合药理作用以下通糟粕。单师长期临床积累发现两药相须为用,一则宣肺,一则降胃,肺胃同调,以条达气机,且通下较为缓和,不似大黄、芒硝相伍易致苦寒败胃,临床治疗顽固性便秘、老年性便秘偏实者效佳。

“哎呀,我们杨连长真细心,妹子,快接着。我说有沙枣花吧?你看一串一串的花苞,要开了。”女人的话还没落地,一片掌声撵出一片哄笑,田志芳面对这突发的一切,有点不知所措。“跑了这么多天的长途路,终于到家了,妹子,肯定累了,走吧,到你住宿地方休息去。”

2 肉苁蓉、莱菔子

治疗便秘偏虚证者,常用肉苁蓉10 g配伍莱菔子15 g。单师临证经验,便秘偏虚者,当从肾论治。便秘与肾密切相关,《景岳全书》曰:“肾为胃之关,开窍于二阴,所以便之开闭,皆肾脏所主。”肾为水火之脏,阴阳之根,大便的正常传导,需要肾阳的温煦,肾阴的濡润。单师以补肾润肠、理气通腑为治疗大法,并强调润、降之法当贯穿疾病的始终。

肉苁蓉味甘能补,温能助阳,温、润互补,滑而不泄,能补肾助阳通便。《本草求真》云:“肉苁蓉,诸书既言峻补精血,又言力能兴阳助火,是明其气温,力专滋阴,得此阳随阴附,而阳自兴耳。”莱菔子,消食除胀、降气化痰的功效。单师运用此药对,取“济川煎”之意,认为肉苁蓉温肾阳、补精血,入肾以补为长,临证阴阳两虚者均可应用;莱菔子消食化痰,通降胃气,入中焦以降为用。肉苁蓉得莱菔子补而不滞,莱菔子得肉苁蓉消而不伤正。二药相伍,使肾阳得温、肾阴得滋、胃气得降,为补肾润肠、行气通便之要药。单师强调临证如遇便秘或兼脘腹胀满、嗳气、纳呆中虚之象,或兼畏寒、腰膝酸软阳虚之象、或兼舌红少苔无津阴虚之象者,配伍用之,可达下气通便而不伤正,补气培元而无壅滞之效。临床遇肝气郁结者,加玫瑰花、合欢花;湿阻气滞者加厚朴、泽泻;热邪盛者,加全瓜蒌。

这时,天空飘起了鹅毛大雪。孤零零的两座小楼默默矗立着,霍铁抬头看看天,黑色的天幕显得无比厚重,一颗星星也看不见。

3 炒黄芩、仙鹤草

单师治疗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胃病,常用黄芩5~10 g、仙鹤草15 g。幽门螺旋杆菌是一类广泛定植于胃黏膜的微需氧革兰阴性杆菌, 与消化性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前病变、胃癌及胃黏膜相关淋巴瘤等疾病相关。单师认为幽门螺旋杆菌当属中医“邪气”范畴,其病因病机不出虚实两端,脾胃虚弱,正气不足为之本,湿热之邪为之标[2]。以健脾益气、清利湿热为基本治则。

黄芩,苦,寒,善入中焦,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的功效。《医学衷中参西录》言:“黄芩,色黄属土,善入脾胃清热。”研究证实黄芩对幽门螺旋杆菌高度敏感,且黄芩苷具有较强的抑制幽门螺旋杆菌繁殖的作用[3]。单师临证常用炒品,炒用折其苦寒,以固护中焦。仙鹤草,又名“脱力草”,苦、涩、平,主要功效为收涩止血、止痢、截疟杀虫、补虚。单师认为仙鹤草性平,无论寒热虚实、气虚阴阳虚弱者都可配伍使用,且无其他不良弊端[4]。两药同用,健脾补虚以治本,清化湿热以治标,标本同治改善胃内环境以除幽门螺旋杆菌。临床亦常用于湿热困阻中下焦之泄泻、痢疾(炎症性肠病)、呕吐等病,每收良效。

4 浙贝母、薏苡仁、鸡内金

治疗消化道息肉性疾病,单师在辨证遣方的基础上喜用浙贝母10 g、炒薏苡仁15~20 g、鸡内金15 g。消化道息肉为消化系统常见疾病,目前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但存在一定的癌变风险。古文献中息肉一词最早见于《灵枢·水胀篇》“寒气客于肠外,卫气相搏,气不得荣,因有所系,癖而内著,恶乃起,息肉乃生。”单师认为息肉性疾病当为湿瘀郁滞经络而致,湿为重浊之邪,内侵人体,阻碍气机,“气为血之帅”,气滞则血瘀,湿瘀阻络,息肉内生,因而提出除湿化瘀散结的治疗方法。

浙贝母,苦、寒,主清热化痰,散结消痈。《本草崇原》言:“主治伤寒烦热,淋沥邪气,疝瘕,喉痹,乳难,金疮风痉。”薏苡仁,甘、淡,凉,善入脾、胃经。具有健脾渗湿、除痹、清热排脓的功效。尤善治疗胃疣状增生、小颗粒增生等病且具有抗癌防变,消瘤平疣的作用[5]。鸡内金,具有消食健胃,涩精止遗的作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云:“鸡内金,鸡之脾胃也……善化瘀积。”单师强调鸡内金善消脏腑瘀积,尤善消脾胃之积。薏苡仁,以健脾祛湿为主;浙贝母,以软坚散结为长;鸡内金与薏苡仁、浙贝母相使为用,加强健脾消积之功。单师临床常用于治疗增生性息肉、息肉术后及家族性息肉疾病。临证灵活化裁,如见舌黯或舌下脉络迂曲者,常配丹参或莪术,行气活血加强祛瘀之效;如见息肉轻、中度异型增生者,常配半枝莲、灵芝,扶正抗邪谨防癌变;如兼甲状腺结节、肺结节等多发结节者,常佐夏枯草加强散结之功,因其苦寒,用量6 g为宜,谨防苦寒败胃。

一次跌倒过程的持续时间一般为10 s左右,为保证时间窗截取到完整的跌倒过程,同时结合两个数据集各自的样本时长,我们对MobiAct采用时长为8 s的时间窗,对SisFall采用时长为12 s的时间窗。

5 土茯苓、凌霄花

单师临证每遇口腔溃疡患者,必配伍土茯苓10 g、凌霄花10 g。中医学并无口腔溃疡相关记载,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归属于“口疮、口糜”范畴。对于“口疮” “口糜”的记载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其中《素问·气厥论篇》曰:“膀胱移热于小肠,膈肠不便,上为口糜。”《素问·气交变大论篇》曰:“岁金不及……燥烁以行……民病口疮。”口为脾之窍,脾经“连舌本,散舌下”,单师认为口腔溃疡病机为脾胃虚弱,风湿热乘虚而入,上犯于口所致。

除舆情主体、舆情客体、舆情本体、传播媒介及外围因素五个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外,旅游危机事件网络舆情系统各构成部分的内部元素之间也存在一定的互动关系。如:旅游危机事件舆情主体之间的互动关系、旅游危机事件与其他社会热点事件之间的相互影响、各类社会外围因素之间的互相关联等,都可能推进或阻滞旅游危机事件网络舆情的传播与走向。

土茯苓,甘、淡、平,入胃经,具有祛风湿,利关节,解疮毒的功效[6]。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土茯苓具有抗炎、镇痛、抑菌、保护胃黏膜等作用[7]。凌霄花,辛、微寒。归肝、心包经。主破瘀通经、凉血祛风。凌霄花中芹菜素具有抗溃疡、松弛平滑肌的作用[8]。两药功效与药理相结合,清化湿热以达抗炎、镇痛之功,凉血祛瘀以达促进溃疡愈合之效。二药相伍,互相协调,清热之力不似芩、连苦寒伤胃,临床治疗口腔溃疡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灵活应用,疗效甚佳。

6 木蝴蝶、藏青果

治疗由情志郁结、胆汁反流等引起咽喉堵塞不适者,单师常配伍藏青果2~5 g、木蝴蝶2~5 g。临床常见咽之不下、吐之不出,如物梗阻等症状,实则吞咽并无障碍,胃镜、喉镜等相关检查亦无器质性病变。根据临床症状,当属中医学“梅核气” “喉痹”范畴,多由七情郁结,痰气交阻引起。亦见于西医学“反流性食管炎”“癔球症”“急慢性咽炎”等疾病。

木蝴蝶,苦、甘、凉,功在清肺利咽、疏肝和胃。《中药大辞典》记载:“清肺热,利咽喉,常用来治疗急慢性支气管炎、咽喉肿痛、扁桃体炎。”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木蝴蝶据具有抗炎、抗癌、止咳等作用[9]。藏青果具有清热解毒,利咽生津,涩肠之功。临床常用于治疗咽喉炎、急慢性结直肠炎等疾病。单师强调,木蝴蝶,质地轻薄如膜,以膜保膜,该药甘凉,可达疏肝润肺,护膜和胃之效。两药相须为用,共达调气机、润肝肺、利咽喉之功,因药属寒凉,用量2~5 g为益,不可多服久服,见效即收。胆汁反流引起的咽喉不适,常加乌贼骨、浙贝母以制酸和胃、保护黏膜。单师常谓:乌贝二药,为中药中的质子泵抑制剂,研究证实久服质子泵抑制剂增加胃息肉、胃癌、胃类癌和结肠癌的风险[10],长期服用乌贝二药则无相关之疑。临证每遇此病,皆灵活应用,一则制酸护膜;另一则清利咽喉,可谓标本同治。

7 白芥子、泽泻、山楂、荷叶

单师治疗肥胖,常用白芥子5~10 g、泽泻10 g、山楂15 g、荷叶30 g四药。《素问·通评虚实论篇》对其病因病机有详细的记载“甘肥贵人,则高粱之疾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中医认为肥胖与脾密切相关,先哲云“脾为生痰之源”,脾为先天之本,主运化,为气机升降枢纽。若脾运化失司,食谷不化,反为痰湿,阻于中焦,积于体表四肢,形成肥胖。

白芥子,辛,温,归肺、胃经,具豁痰利气,温中开胃,通络止痛的作用。泽泻擅利水渗湿,泻热。山楂,消食化积,行气散结。荷叶,味苦、涩,性平,气轻升阳,清暑利湿。单师常谓:荷叶入太阴、阳明两经,其气清灵,色青,象风木少阳之甲胆,升诸身之气,借此升提中焦清阳,清阳已升,浊阴自降,湿邪既去。单师运用白芥子除四肢、体表之痰湿,取《金匮要略》言“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之意,痰湿当属阴邪,易伤阳气,白芥子性温,入脾经助其振奋脾阳以化痰湿;山楂助脾运化截痰湿生化之源;泽泻利尿导痰湿外出,给痰湿之邪以出路。山楂、白芥子相使为用加强化痰祛湿的作用;白芥子以降为主,荷叶以升为用,一升一降,斡旋中焦气机;泽泻、白芥子,一温一寒,白芥子温化痰湿而不伤阴,泽泻利湿邪而不伤阳。四药合用,一升一降,一温一寒,健脾化痰,导邪外出,对肥胖及肥胖相关性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等,都可配伍使用。

8 结语

药对是历代中医学家在长期临床实践中总结的宝贵经验,在辨证施治中具有优化药物组合,发挥药物功效协同,互补增效等作用。单兆伟教授临证治疗消化系统疾病,衷中参西,灵活遣方,巧用对药,常有事半功倍之效。以上仅为单师常用药对一隅,以飨同道。

参考文献

[1] 陆为民. 单兆伟教授治疗脾胃病配伍用药拾萃[J].辽宁中医杂志,1996,23(10):448-449

[2] 汤佳崯,单兆伟.单兆伟教授对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相关胃病治疗经验研究[J].河北中医学报,2018,33(1):57-59.

[3] 吴静,胡董,王克霞. 黄芩和黄芩甘对幽门螺旋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J].中药材,2008,31(5):707-710.

[4] 徐艺.单兆伟运用“仙鹤草”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经验[J].江苏中医药,2015,41(11):15-17.

[5] 徐陆周.单兆伟教授治疗脾胃病常用药对举隅[J].四川中医,2001,19(7):3-4.

[6]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编委会.中华本草[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582-587.

[7] 王建平,张海燕,傅旭春.土茯苓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海峡药学,2013,25(1):42-44.

[8] 高学敏.中药学[M].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331-332.

[9] 殷文光,李曼玲,康琛.木蝴蝶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药杂志,2007,32(9):1965-1969.

[10] 张薇,王海音,苗新芳.长期应用质子泵抑制剂的不良反应[J].国药论坛杂志,2014,35(2):141-144.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