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百年来一大千”绘画系列——张大千人物画赏析(二)

 稻香居人 2019-08-27
“五百年来一大千”绘画系列——张大千人物画赏析(二)

思远跨虎 立轴 设色纸本 1934年作

题识:1.思远跨虎称仙灵,宝香逢牛夜不惊。我亦画虎如牛驯,五岳他年驮向禽。甲戌秋,似孟材仁兄法家两正,虎痴张善子泽。2.大千居士写仙人郑思远。钤印:张泽、虎痴、张爰私印、蜀客。

此图为张大千与张善孖兄弟联袂之作,均以各自所长示人。大千的人物飘逸真率,张善孖的老虎也是生动传神。所画内容典出道教仙人郑思远的故事,《云笈七签》中记载郑思远 “仁及鸟兽”,他居处的山头,有一只母老虎生了两只小老虎,山下的居民设法抓住了母老虎,公老虎逃脱了,剩下两只小老虎没有食物,郑思远不忍心,就把小老虎抱回山舍喂养,公老虎知道了这种情况就来投奔郑思远。后来,郑思远每次下山,就骑着公老虎,两只小老虎则驮药箱和衣物相随。有一次,郑思远骑虎到了永康横江桥,遇上一位老友,即停下来在桥边温酒喝,老虎帮助捡柴。突然那位老相识牙齿疼得厉害,向郑思远求虎须,以便插在牙缝间止痛,郑思远一示意,老虎就乖乖躺下,让郑思远拔胡须,“思远跨虎”遂在民间传为佳话。画中描绘郑思远与公虎在山林间泰然相处的情景,公虎雄强而驯服,思远则神情自若,给观者以人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存的超脱意境。


“五百年来一大千”绘画系列——张大千人物画赏析(二)


牛背高士 立轴 纸本 1930年作

“五百年来一大千”绘画系列——张大千人物画赏析(二)

牧归图 立轴 甲戌(1934年)作

“五百年来一大千”绘画系列——张大千人物画赏析(二)

牧牛读书图 立轴 1933年作

款识:癸酉又五月,蜀人张大千造。 钤印:大千毫发。

张大千的画风,先后曾经数度改变,晚年时历经探索,在57岁时自创泼墨画法,是在继承唐代王洽的泼墨画法基础上,揉入西欧绘画的光色关系,而发展出来的一种山水画笔墨技法,可贵之处,是技法的变化始终能保持中国画的传统特色,创造出一种半抽象墨彩交辉的意境。张大千30岁以前画风可谓“清新俊逸”,50岁近于“瑰丽雄奇”,60岁以后达“苍深渊穆”之境。此牧牛读书图介于“清新俊逸”与“瑰丽雄奇”之间,是张大千大师法石涛的一张佳作。


“五百年来一大千”绘画系列——张大千人物画赏析(二)


放犊图 立轴

“五百年来一大千”绘画系列——张大千人物画赏析(二)

归牧图 镜框 设色纸本 1952年作

“五百年来一大千”绘画系列——张大千人物画赏析(二)


放牧图 立轴 设色纸本

款识:不受田原用,无为宁戚歌,泷头畊已毕,放犊自婆娑。大千居士爰。 钤印:大千居士、阿爰。

此幅张大千《放牧图》是一首高格调清晰的田园诗。苏东坡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即画与诗是融合而贯通的,画之最高原则,则为意境,节奏、趣味、及意境中之渊深,浑穆、雅逸,诗之原则即是如此,诗与画相互融合,须有高超之天才,清醒之头脑,灵锐之感觉,精纯之感情,静观之态度,运用其画的美感,来表达诗的意境,是一种极其高尚,极其精深,极其幽静的美。


“五百年来一大千”绘画系列——张大千人物画赏析(二)

五福图 立轴 设色纸本

题识:四海茫茫宇宙宽,神仙变幻本多端。莫怪王岳归晚游,戏须当写自在观。拟大涤子笔意,蜀人大千张爰。钤印:大千、大千大利、大风堂。

此幅《五福图》,系张大千早年的佳作,充分反应了其“清新俊逸”的艺术风格,是回顾这位艺术大师从艺旅途难得之作品。画面上,老枝斜出,桃红数点,五位神志怡然的童子相约春游,悠然自得,尤其是身后的童子,双手平举,仿佛在招呼画外的同伴。如此一来,扩展了观者的想象空间,起到弦外有余音的艺术效果。


“五百年来一大千”绘画系列——张大千人物画赏析(二)


东坡诗意图 设色纸本 1934年作

“五百年来一大千”绘画系列——张大千人物画赏析(二)


东坡诗意图 设色纸本 1934年作

“五百年来一大千”绘画系列——张大千人物画赏析(二)

东坡诗意图 设色纸本 1934年作 (46.2万元,2005年5月中国嘉德)

款识:江边曳杖恍榔瘦,此东坡句也。恍榔二字入诗自东坡始。甲戌春日偶忆南方草木图此。爰。钤印:蜀郡张爰(白文)、网师园客(朱文)。


“五百年来一大千”绘画系列——张大千人物画赏析(二)


东坡先生像 镜心 水墨纸本 1934年作

题识:东坡先生象。到处聚观香案吏,此邦宜着玉堂仙。甲戌秋,内江张爰写。钤印:大千豪发、大风堂、张爰私印、蜀客。

题跋:月明三李白,波影百东坡。应叹龟山蔽,其如望鲁何。丁丑二月春分节后三日后学溥儒拜题。 钤印:二乐轩、省心斋。

此《东坡先生像》线条简洁流畅,结构疏密有致,用墨浓淡相宜。画中人物目光前视,呈若有所思之状。书法是整幅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着张大千早年追随曾熙、李瑞清二师学习时的浓厚金石气息。“东坡先生象”五字,取法《乙瑛》、《曹全》等汉碑,结字平稳,波磔分明。“到处聚观香案吏,此邦宜着玉堂仙。”二句取法北碑书法,字取横向扁势,向右上倾斜,有轻有重,方角清晰。画面左下有溥心畬之题诗,字体取法米元章之行书,点划灵动,流畅自然。通观作品,书画相得益彰,满纸充盈着中国传统艺术精神。


“五百年来一大千”绘画系列——张大千人物画赏析(二)


梅下觅句图 立轴 淡设色纸本 1934年作

款识:《疏影横斜》一联,■绝千古,后人可不著一字。予写此老于山隈水涘间,想见花下徘徊,得句长吟时情态也。甲戌孟陬。网师园梅花盛开写此。大千居士。钤印:元、大千。

本幅1934年春写于网师园。画中高士靠溪岸,倚石而坐,长吟索句。画家舍惯用的梧桐树下觅句,改对岩隙探首伸出的老梅思索。此“疎影横斜”非月下万玉绽放,清香沁人之幽致。入眼处,老梅如枯爪戟张,枝干秃然,见寡冷荒凉之意。大千布局、笔墨皆取法渐江,方折用笔绘岩层,极得嶙峋崚嶒之状。惟配置高士,以细笔薄染出,于清疏逸意境中,稍添生气,与渐师画境略异。

所钤“元”朱文印、取“元”与“爰”音同,即示其名。此印与另一“季”字白文印,属一对印,偶用于二十年代晚期作品上。今仅钤其一,配“大千”白文印,意义、章法具合。从传世画迹所见,钤此印者极稀,从本幅可推知钤用时间的下限了!


“五百年来一大千”绘画系列——张大千人物画赏析(二)


高士 立轴 1934年作

款识:昔南田石谷同在唐氏半园,月夜徘徊桐荫,南田辄大呼,好墨叶。遂有桐阴夜话图合作,今予与恭兄亦复为此,偶为遣兴。甲戌夏月书上。张爰。钤印:大风堂(朱)、大千居士(白)。


“五百年来一大千”绘画系列——张大千人物画赏析(二)


白石词意 立轴 设色纸本 1934年作

款识:鬧紅一舸,記年時、常與鴛鴦為侶。三十六陂人未到,水佩風裳無數。翠葉吹涼,玉容消酒,更灑菰蒲雨。嫣然搖動,冷香飛上詩句。 日暮,青蓋亭亭,情人不見,爭忍淩波去。只恐舞衣寒易落,愁入西風南浦。高柳垂陰,老魚吹浪,留我花間住。田田多少,幾回沙際歸路。甲戌二月,拈白石念奴嬌詞寫此,大千居士。鈐印:張爰印、蜀客、大千豪髮、大風堂、大千大利。

款识:簟枕邀凉,琴书换日,睡余无力。细洒冰泉,并刀破甘碧。墙头唤酒,谁问讯城南诗客,岑寂。高树晚蝉,说西风消息。虹梁水陌,鱼浪吹香,红衣半狼藉。维舟试望故国,渺天北。可惜渚边沙外,不共美人游历。问甚时同赋,三十六陂秋色,惜红衣。拈石帚词,写于吴中网师园,大千居士。钤印:大千大利

看到这幅画,立刻就令人联想起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画中前景绘两株垂柳,用爽利潇洒的笔触书写出柳树干以及柳枝。常言道:“画树难画柳”。尤其是微风掠过,柳枝随风摆动的姿态非常难以把握。细观张大千在这幅画中的描绘,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池塘中墨荷的处理也是十分精彩和地道的。张大千的用笔好似随意点染,轻松活泼,将荷塘的生趣表现得恰如其分。用墨上,浓淡墨互用,层次丰富不单薄,加之浅绛设色,显得格外雅致动人。此画别具一格,清新自然。类似于惠崇一路婉约雅致,似勾似抹,幽,静,清,凉,深远的美感。

这是两幅姐妹作,画于1934年2月。张大千读了姜夔(白石)的词集《白石道人歌曲》。姜白石是南宋著名的词人、音乐家,一生未仕,以其孤高的性格交游于当时的诗人词客中,卒于杭州。张大千以丹青名世,钦佩姜白石的才华和孤高的性格。


“五百年来一大千”绘画系列——张大千人物画赏析(二)


竹林高士 设色纸本 1934年作

“五百年来一大千”绘画系列——张大千人物画赏析(二)


荷塘读史 立轴 纸本 1935年作

款识:甲戌夏午,侍仲兄虎痴养病万寿山之听鹂馆。晨夕散步,池上芰荷香满,清风穆如,使人尘念都消,特少此数竿竹,便似江南也。爰。钤印:张爰之印(白文)、大千(朱文)、大风堂(朱文)。


“五百年来一大千”绘画系列——张大千人物画赏析(二)


赏荷图手卷 水墨纸本 1935年作

款识:乙亥八月朔写赠章父任弟还沽上,爰。钤印:大风堂(白)、三十六陂秋色(朱)、大千(白)。

引首:荷花世界梦俱香。思逸仁兄携示旧作,为题其。张大千爰。钤印:大千唯印大幸(朱)。

《赏荷图》是大千的心情小卷。画心作于1934年,引首1935年所题,是赏家爱美不止,在小卷创作一年后请大千先生写的题。此卷的最美是它的意境。水墨的荷塘里,有人泊舟花叶丛中,于无声处听声音。声音在哪里?声音在将开未开的花蕾里,声音在尚未凋谢的花瓣里,声音在郁勃或者枯萎了的荷叶里。张大千的智慧里情愫甚高,故而所作常常以意境动人,此幅就是一例。



稻香居人 - 稻香居人图书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