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犯人斩首,为何会在秋后、午时三刻问斩呢?原来还有这层意思

 来开好运 2019-08-27

古代犯人斩首,为何会在秋后、午时三刻问斩呢?原来还有这层意思

在古代电视剧中,处决犯人的时间一般都是在秋天以后,被称为“秋后问斩”。准确来说,处决的时间是在秋天和冬天。抓住犯人、判处死刑以后并不会马上行刑,而是收押在监狱里,等到秋冬的时候再拉出来。这个规定也给犯人的同伙营造了劫狱营救的机会,看上去非常的蠢。古代处死犯人,为何会选择秋后问斩、午时三刻问斩呢?

首先来介绍为何放在午时三刻,古人将一昼夜划为十二个时辰,又划为一百刻(“刻”原指计时的滴漏桶上的刻痕,一昼夜滴完一桶,划分为一百刻)。需要注意的是,“时”和“刻”实际上是两套计时系统单位。“午时三刻”是将近正午十二点,这是一天中太阳最高的时刻,地面上物体的阴影也最短。

古代人迷信,古代人十分奉行阴阳五行说,认为万物相生相克,都有一定的自然规律。认为人类并不是世界的主宰,在人类之上有天神,之下有地魔,人类的各项活动,都受到一股神秘力量的制约。所以人们在进行婚嫁、祭祀都要提前选好日子,而死刑这件大事也不例外。古人认为春夏是万物生长繁衍的季节,是不能动杀心的,而秋冬则刚好相反,十分萧条肃杀,在这个时候执行死刑也是为了迎合这种气氛。

其实这也是考虑到天时的缘故,古代的午时三刻大概是现在的十一点四十五分左右,而这个时候是一天的阳气最重的时候。因为在古代,人们都相信人是有魂魄的。而阳气可以压制魂魄,所以这时候杀人的话,他们的魂魄就会被压制。因为古人觉得,这些被砍头的人的怨气都会十分重,所以需要大量的阳气的压制,以防他们的冤魂不得解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