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朋友问螺丝钉,之前按照某个金额和比例跟投螺丝钉组合,但最近手里的钱多了一些。其实时间拉长了,我们都会遇到「手里需要打理的钱变多」的问题。在90年代的时候,可能大部分人的月工资是几百元,当时拿出100元定投,都是比较多了(当时定投基金还不流行,主要是储蓄和存单)。但放在现在,大部分人的工资是一个月几千元,再定投100元就完全不够了。人力资产也是一个能产生现金流的资产,工资就是人力资产的现金流。并且人力资产可以抗通货膨胀,所以时间拉长了,人力资产的现金流会增加。我们也会面对有越来越多的钱需要打理的情况。假如说定投了几年了,这时手里的基金份额,大部分是在之前熊市便宜的阶段买入的。如果增加定投,可能会拉高成本,让自己的收益率下降。如果不增加定投的金额,手里的资金又会闲着,受到通货膨胀的侵蚀。通常来说,还是要优先考虑配置好这些多出来的资金的。比如说我们在熊市底部买入了1万元,那么到了牛市,这1万元可能收益率很不错。但实际上,我们赚到的资金总额,可能也就是几千元上万元。资金总量不大,即使收益率不错,也是解决不了生活问题的。所以手里的资产量少的时候,还是优先定投,积累资产。不过还有个问题,增加定投的金额是多少?以及什么时候增加呢?比如说之前按照10%的比例跟投螺丝钉组合,现在资金增加了,想要按照15%的比例跟投组合。如果是在上涨阶段提高跟投比例,会导致上涨后的定投金额反而变高。下跌过程中提高了跟投比例,之后可以按照提高后的比例继续跟投,也就顺利的完成了定投金额的提升。如果是手里已经有的一笔资金,长期不用,打算跟投螺丝钉组合,那么这里有一个速算的方法可以参考。比如说手里有10万元,那么就可以按照螺丝钉组合当期定投总金额的10%的比例,每周跟投组合。这样做,资金不会闲置太长时间,也会在熊市底部配置好低估指数基金。投入完成后,每一笔都是买入低估品种,到牛市收益也会不错的。如果是每月有新增收入,打算跟投组合,那么可以先计算一下自己的收入减去开支,还剩下多少是可以长期不用的钱。再根据这个自己实际能够投入的金额,来找一个自己可以长期坚持的跟投比例来跟投组合即可。举个例子,螺丝钉组合每周的定投金额,大约会在1-2万之间。假如每周按照10%的比例来跟投的话,那么自己每周的跟投金额大约会在1-2千左右。不过,无论是哪一种情况,跟投螺丝钉组合都是要用长期不用的资金来进行投资。 作者:银行螺丝钉(转载请获本人授权,并注明作者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