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个案概念化:绘制理解来访者的心灵地图

 杏林一妪 2019-08-27

作者:王剑婷  心理咨询师

           张道龙  医          生

导语

一个好的个案概念化,会让我们更立体的看到来访者问题的成因及发展路径,除了对诊断有帮助,也会助力我们在向来访者概貌其问题时更加容易促使理解问题所在,更能够让我们立体的看到来访者的状态,为今后的干预也起到更好的辅助作用。

可究竟什么是个案概念化,从事心理咨询或精神医学的人总会在从业之初被这个定义困扰。着眼于共情的咨询师会觉得,个案概念化就是听来访者讲述成长史,可成长史那么长,究竟如何形成对人的理解,对疾病或者症状的理解,感觉提炼取舍都很难!

学了DSM,看到了非常带有指针性的诊断条目,感觉似乎有方向了,可是督导师又再三强调概念化绝不是去对DSM里的诊断条目?

“个案概念化”这个概念本身感觉让人如此的摸不着头脑,却又是心理咨询书里会被强调的重中之重。如何掌握这个概念,今天就让我们来聊一聊这个话题:

个案概念化(case conceptualization)简单来说,是治疗师通过当事人对其情况的描述而进行的一种假设。

如上图所示,很多时候来访者会把自己诸多的经历、故事、苦恼一股脑的倒给咨询师(或者某些时候来访者并不知道从何说起),那么针对来访者的困扰,获取哪些信息并加以有意义地综合,如何利用这些信息进行假设和判断,并进一步由此形成对后续咨询的计划,我们把这一系列的工作称为概念化

个案概念化既然是一种假设,你也许会猜想:那岂不是可以千人千面、各执其辞了。这当然是不可以的。所谓“假设”,通常是需要基于咨询师各自掌握的心理治疗理论,利用从中发展出的概念化模型来形成对个案的理解。比如:

  • 传统的精神分析流派会更加关注来访者无意识的心理过程和冲突,在不同的成长阶段,通过对防御机制的解释来形成对来访者问题的理解;

  • 认知疗法会关注来访者那些关于自我和他人的非理性的想法以及不合理的信念,意图通过调整自动思维来达到解决认知偏差的目的;

  • 认知行为疗法的理论中除了不合理信念之外,又加入了对个体学习经验及由自动思维所带来的行为后果的分析,还可以通过调整行为本身来推动思维的改变,产生新的认知。

  • 家庭心理学更侧重的是关注关系当中发生的不磨合,把个体的问题放入系统中来观察,通过调整家庭动力来实现来访者的改变。

  • DSM作为精神医学中最为重要的诊断模型,提供的是一套通过学界研究成果共识所达成的对疾病和症状的分类,借鉴DSM分类对来访者那些外显行为进行现象分析,能更好的帮助我们梳理问题,一经诊断,可以利用既有的知识来面对来访者及其困扰。

看到上面这样分别的描述,不少学员会有一种感觉,我们在美利华中美班听到的、看到的个案分析似乎会涉及到上面各流派的解析模型,究竟我们是基于具体哪种流派呢?

其实道龙老师已经多次的在课程中强调“整合式”的观念,我们正是通过整合那些被实证检验过的、科学有效的治疗理论,抽出来访者行为当中的概念化元素,形成对他们的理解。

精神动力学虽然不能说有严谨的循证检验,但临床工作者通过不同时代观察跨文化情境下的人群,可以发现精神动力学提供了一套具有普遍性的对人理解的角度,其中包括依恋理论、创伤及防御机制等,为我们提示了很好的个体成长模型。

评估、诊断与概念化的异同

时不时的我们会在案例讨论中用到这三个词,甚至会相互替代使用,而实际上它们各自近而不同。

评估(assessment)是服务于诊断与概念化的工具,它本身就是借用某种具体的工具(如人格问卷等)来测量来访者的一些行为、表现、特质是否达到某个“标准”的判断。评估是个中间过程,是三者当中最较小的概念。

诊断(diagnose)是依据某种分类体系和相应标准(如DSM或ICD),对来访者行为进行归类的过程,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症状本身对照的过程不需要思考太多来访者的心理方面深层次缘由。

个案概念化(case conceptualization)则需要对来访者提供的信息进行基于理论基础的组织与重构,形成有意义的理解。为了达到理解,个案概念化时可能需要评估,也需要诊断,但个案概念化是更为全面的结果,与其他二者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概念化的目的不仅仅是在于诊断,更是为了“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不但是只看到症状,还要想到症状的原因,并从这里找到干预的方法。

怎样才能做好个案概念化:

  • 聚焦:Why now!

  • 过去的应对策略:识别来访者重要的主题和资源;

  • 帮助来访者从不同的视角理解情境,帮助来访者形成新的观点;

  • 理解来访者的行为和动机,根据来访者的信息提出工作假设或预测;

  • 在评估、诊断以及治疗中考虑来访者的文化背景;

  • 观察来访者的人际模式,包括与咨询师交流所表现出来的行为特点;

  • 弄清来访者的现实,选择理论和技术来诠释来访者的现实。

个案概念化的临床意义

我们通过个案概念化这个过程,利用整合式理论梳理来访者的经历或经验,理解其内在的想法、欲望、冲突及思维模式,对当下的状况给出解释,弥补某些访谈未及之处的遗失,绘制出一张理解来访者的心灵地图。这幅地图,既是帮助我们理解当事人行为意义和原因的工具,也是临床干预的前提。

个案概念化提供了一个可以用来组织和加工来访者信息的结构。有了这个结构,当事人的有关信息就不再是支离破碎的,而是可以相互关联起来的,这个结果还有助于纠正对某些信息不正确、不恰当的解读。

其次,它为选择相应的治疗目标、设计或选择治疗策略、技术提供了依据。基于理论架构之上的、具有徇证基础的治疗,比其他那些缺乏依据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治疗会必然会更加切实有效。

最后,也是道龙老师最为强调的——形成清晰的个案概念化,有助于咨询师更好地理解来访者,所谓“理解你的病人,再理解他得了什么病”,好的个案概念化即是一种深刻的共情! 形成良好的治疗同盟,始于准确的概念化,并把这个概念化分享给来访者。

★ 结语 ★

道龙老师通常会使用这样的比喻来形容概念化:葡萄粒与葡萄串的关系——各种各样的症状是葡萄粒,但是如何把这些症状串连起来形成一个整体化的认识即是概念化。

也会用树叶、树干和树根来比喻——症状可能像树叶一样繁多,但是通过精神动力学对人的理解,我们可以从一个人出生在什么样的家族,家庭的遗传及教养方式是一个人的根源所在;而在成长过程中他有过什么样的经历,受到过哪些环境因素的影响等等即是树的主干部分。我们只有从根源出发,理解他的成长经历对人形成整体的理解,才能不为症状所困,抓住全貌,理解他。

需要补充的是,在咨询过程中概念化是可以变动的,个案概念化本身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咨询师从第一次与来访者接触时即开始形成概念化, 并可能需要在以后的咨询过程中不断地确认、修正。

最初依据来访者资料形成的假设, 不仅需要通过获得的新资料加以检验, 还可能随着咨询的推进,来访者逐渐暴露出新的主题,以前的假设可能被否定,需要重新修订, 直到咨询会谈最终结束。

这种系统的、 渐进式地概念形成过程有助于咨询师推进治疗方案, 特别是面对复杂的个案, 可能需要在咨询过程中逐步探索, 不断地补充和收集资料, 并通过干预的效果检验最初概念化的正确性。

个案概念化是心理咨询工作中相当重要的一环,咨询师用什么样的视野来理解个案,也将持续的影响到他如何与来访者工作。

如果可以把深刻的共情比做是穿上来访者的鞋子感受他的感受,那么个案概念化就是打造一次咨询旅程中的指南针——必将有助于咨询师清晰地思考来访者的问题,拨开云雾,抵达光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