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烦怨恨怒恼——解密癌症患者心理变化6阶段

 没有终点的旅途 2019-08-27

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的改变,癌症以成为人类疾病的主要杀手之一,在整个癌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心理因素也越来越多的被医学临床重视,癌症本身是一种恶性刺激,对患者产生严重的心理影响,不同的性格、病情和治疗过程,使癌症患者有不同的心理体征,用科学的护理语言积极施护。

作为一名肿瘤科护士,对癌症患者的心理变化需要密切的关注并给予积极的护理干预,也是我们的护士工作重中之重。在肿瘤科工作十余年的我,面对癌症患者有着特殊的情怀,是同情,是理解,是宽容,更多的是一种责任。通过工作中与患者及家属的交流和疏导,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满意度,达到了预期的治疗效果。心理护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患者得知自己的病情后,其心理变化大多都会经历6个阶段:体验期、怀疑期、恐惧期、幻想期、绝望期和平静期。根据患者不同时期的心理特征,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护理工作。

体验期

1

心理特征:

当患者看了检验结果或得知自己患了癌症,顿时惊呆不已,方寸大乱,甚至会昏厥,这种现象称为“诊断休克”,此阶段时间较为短暂,因个体差异,可以是数时或数日。

2

护理措施:

与患者建立相互信任关系,向患者表达情感上的安慰和关心。如陪伴在患者身边,轻轻握住患者的手或保持适当的身体接触,使患者有一定的安全感。切记在患者面前手忙脚乱,表情紧张,应该态度温和,行为得体,使患者受到积极的影响。

怀疑期

1

心理特征:

患者对诊断的结果极力否认,甚至要求多家医院进行复查。以便得到不同方面的信息,此时患者希望确诊,又不希望自己是癌症。这是一种保护性心理反应,可以降低其恐惧程度等。

2

护理措施:

护士不要急于让患者接受现实,而是采取适合患者的策略,哪怕是善意的谎言,使患者逐渐了解事实真相,在说服的过程中让患者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维护患者的的自尊,言辞要恳切适中,满足患者的心理和治疗方面的要求。

恐惧期

1

心理特征:

当患者极力否而不能改变诊断结束时,会出现对疾病的恐惧,对疼痛的恐惧,对离开家人的恐惧,对死亡的恐惧。主要表现为恐惧、哭泣、警惕、挑衅性行为。

2

护理措施:

护士要通过与患者交谈,让患者将自己感到恐惧的前后经过告诉你,再通过一些相关知识的教育,纠正患者感知错误或让其他病友讲述自己的感受,讲述成功渡过此阶段的经过,会使患者增加一定的安全感,增加对护士的信任度。

幻想期

1

心理特征:

当患者经历了得病后的痛苦体验并接受现实,但有的患者会出现幻想,如希望可以出现奇迹,希望发明一种新药可以根治自己的疾病,或是希望专家们能研究出根治自身疾病的新方法等。

2

护理措施:

支持患者与疾病抗争,帮助患者消除恐惧,提高患者的应对能力,此时护士应多去与患者交流,保护好患者的这种积极治疗情绪,告诉患者尽一切努力去帮助他们,但应注意谨慎、适度,绝不能助长不切实际的想法。

绝望期

1

心理特征:

当各种方法的治疗都未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时,病情进一步恶化,或出现严重并发症以及难以忍受的疼痛时,患者对治疗失去信心,不听医护人员、家人或朋友的劝说,表现为易怒、对立情绪,不服从、挑衅、依从性差等。

2

护理措施:

护士应同情和理解患者的痛苦,给予患者更多的抚慰,允许患者发怒,让患者亲密的家人陪伴在身边,更多的给予心理安慰。

平静期

1

心理特征:

患者已接受现实,承认患者角色,情绪稳定下来,表现出配合治疗,对死亡不恐惧,处于消极被动的应付状态,不能考虑自己对家庭与社会的义务,专注于自己的症状,让自身处于无助、绝望状态。

2

护理措施:

护士应多与患者交流,多陪伴患者,尽可能的减轻患者痛苦,满足患者的各种需求,多向患者提供充满希望的信息,与患者共同制定生存计划。

综上所述:我们护士要更新观念,提高对癌症患者的心理护理的认识,我们要具备较好的人文修养,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要善于观察和了解患者的心理反应及需求,学会分析患者心理的机能。在日常工作中,还要注意个体差异。心理护理对癌症患者的重要性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配合治疗的同时,延长患者生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