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样有意思的“家庭课”,能让孩子真正学会并爱上生活

 周易八字命理 2019-08-27
这样有意思的“家庭课”,能让孩子真正学会并爱上生活

前几天,与一个在日本定居的朋友聊天,她聊起自己读五年级的孩子,说是学校给孩子们开了一门家庭课,还给我看了孩子亲手缝制的杯垫。

记得之前在读《日本国立小学365天》时,就曾看到作者提到过这门“家庭课”。这次又听了朋友的介绍,倒是对这样的教育理念充满了好奇。

1

日本的“家庭课”,并非花拳绣腿的兴趣班,而是实实在在地将生活的本来模样展示给孩子们

在日本,“家庭课”和国语、数学一样重要,是小学五、六年级和中学生的必修课,而且还有专门的课本教材和实践用材。

这样有意思的“家庭课”,能让孩子真正学会并爱上生活

虽然我不懂日语,但光看教材的图片,就可以感受到这门课的事无巨细。

书里按照季节来观察家中的变化,料理、缝纫、旧物利用、购物等方方面面你能想象甚至想象不到的技能培训,都囊括在这本家庭课教材中。

这样有意思的“家庭课”,能让孩子真正学会并爱上生活

而且每一项技能的介绍也是竭尽所能的细致入微。比如料理这一项,从如何握刀到如何择菜、洗菜、切菜,甚至连焯几分钟、放多少调料都写得特别清楚明白。

这样有意思的“家庭课”,能让孩子真正学会并爱上生活

学校里还为“家庭课”设置了专门的教室,教室里有上下水、燃气炉,让学生可以真刀真枪的演练。

朋友说,有一次孩子在“家庭课”学煮鸡蛋,分别煮了3分钟、5分钟、10分钟、15分钟,煮好后还观察了蛋黄的状态。

能用做实验的精神,去如此细致的教人如何生活,真的让人不由得在心里点赞。

就像朋友说的,之前总担心孩子用燃气会有危险,不敢放手让孩子去做。上了“家庭课”之后才发现,根本不需要低估孩子的能力,只要教会他们正确的使用方法,他们很轻松地便可以解锁新技能。

想想倒也是,“如何生活”这件事,并不是人们天生就能明白的。不经过摔打、历练,没有一些技能傍身,便无法参透生活的哲学。

学校如果不教,家长再因为孩子的课业负担过重而忽略,这门家庭课就真的在成长中被落下了。待到日后独自面对生活时再去补,难免就会觉得家务事麻烦或者对它们产生畏难心理。

这样有意思的“家庭课”,能让孩子真正学会并爱上生活

2

其实日本的“家庭课”,并不仅仅是为了让孩子们学会做饭、收拾房间这么简单,它更深层的目的是启发孩子理智地面对日常生活思考自己与家庭的关系,体会家庭生活的快乐,从而培养家庭成员积极参与实践的生活态度。

家务只是一部分,重点还在于人际关系与衣食住行相关的环境教育。

比如,让孩子们通过学做饭菜,了解家常食物并不只是简单的果腹,更重要的作用是让家人的关系变得更为亲密,在设计菜单和选择食材方面,学生要学会思考如何通过做饭加深家人的感情。

学习如何收纳的时候,让孩子明白用合理的收纳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便捷、舒适,同时将珍惜财物,不增加垃圾的环保理念融入进来。

这样有意思的“家庭课”,能让孩子真正学会并爱上生活

朋友说,自从孩子上了家庭课之后,变得会主动收拾自己的房间了。

就像《日本国立小学365天》的作者提到的那样:“想找的书怎么也找不到,想用的笔怎么也拿不出,袜子总是丢一只”的情况,越来越少发生了,因为“家庭课”告诉学生“收拾的时候要想象自己先做什么,接下来做什么,这样就能让自己需要的东西立马拿到。”

相比我们周围,太多的成年人独自生活之后,才发现自己的自理能力弱爆了。即便现在有各项人工智能、科技的辅佐,家务也依然在所难免。

就拿洗衣服来说,尽管可以交给洗衣机,但也不是“把衣服塞进洗衣机就好’的简单事情。

这样有意思的“家庭课”,能让孩子真正学会并爱上生活

如果没有“家庭课”的教育,孩子们便的确容易缺少一个凝视生活、发现问题的机会。

之前听朋友聊,她有个同事前几年孩子读大学,他们俩口子还专门飞到当地帮孩子打扫宿舍。一方面是做家长的舍不得让孩子操劳这些琐事,另一方面可能一直在过“假生活”的孩子们也真的无从下手。

周围许多朋友都在抱怨孩子不知感恩、体恤父母,看到父母做家事忙到飞起,都不知道来帮忙一下,还要把自己的房间弄得乱七八糟增加父母的工作量。

其实问题不在于他们没有感恩之心,而是他们不曾参与过真正的生活,不知道这些家庭事务有多么的耗时费力,没有体会又何来理解呢?

就像那些在家当甩手掌柜的男士们,以嘲讽和满不在乎的口吻,对辛劳的主妇说着“不就是做做饭、洗洗衣服、拖拖地”嘛,也是一样的道理。

我想,学校都欠他们一堂像模像样的家庭课。

这样有意思的“家庭课”,能让孩子真正学会并爱上生活

3

记得在日剧《逃避可耻但有用》里有个小细节,女主把家里的纱窗认真擦洗了一遍之后,回到家的男主发现透进来的光都变得不一样了。

我想,家务事的意义也正在于此。

让孩子明白,用什么样的方法能让自己生活得更加舒适、美好,让自己拥有掌控生活的治愈感,不仅让他们拥有幸福的能力,更是他们未来行走天地的通行证。

其实,料理家事所需的能力与智慧,和职场中所需的都基本相当,有人总结能料理好家事的人也具有以下品质:

  • 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优秀的角色和领导能力

  • 合同谈判

  • 解决冲突的经验

  • 适应性

  • 能够承受压力

  • 优秀的客户沟通技巧

斯坦福大学多年前曾做过一份长时间的研究,观察证明能自律的孩子比较幸福,认为这样的孩子,人生成就也比较高。

那么如何培养孩子自律呢?

台湾著名亲子作家蔡颖卿认为:“自律是一种反映生活秩序的精神管理。每一个懂得自律的孩子,大约总在非常有秩序感的家庭中长成。”

在她看来,家务事不再仅仅是家务事,更是一种生活的秩序。让孩子了解家务事,便是在培养他们的秩序感。

当孩子参与到家庭事务当中时,他们会感受到因为自己的付出,家里得到了什么实质性的帮助和变化,从单纯的享受被爱转为爱别人。

有能力爱人的孩子,也才会感受到被爱的美好。

这样有意思的“家庭课”,能让孩子真正学会并爱上生活

4

看到这里估计你会说,听上去是不错,可咱们的学校里都没有这样的家庭课那怎么办呢?

既然学校里没有,那就不如让咱们身为父母的,来充当一下孩子们的家事导师吧!

潼潼小时候,一看到我做家务便会不耐烦地问:“妈妈,你什么时候才能做完,能不能陪我玩?

有一次,潼潼看到我在打鸡蛋,便也凑热闹想要试一试。本以为她会弄得乱七八糟,没想到她竟然认认真真地模仿我的动作,做得有模有样的

这样有意思的“家庭课”,能让孩子真正学会并爱上生活

那时我就在想,为什么不能邀请潼潼帮忙,和我共同来完成某些家务呢?

比如铺床单的时候,让她帮忙展平,一起思考床罩怎么铺才会更好看;她用过的碗筷杯子,交给她自己清洁,一边洗一边交流一些清洁的方法和技巧;晾衣服的时候,交给她几个衣架,一起讨论不同的衣物怎么晾才能既平整又干得快

毕竟,比起单独安排孩子做某项家务,和孩子一起做家务,更能让他们感受到其中的乐趣。

就像蔡颖卿所说:“希望将来有一天,当父母不再陪伴的时候,孩子们和生活也能产生如此愉快、单纯的互动。”

其实,真正陪着孩子一起做家务之后就会发现,大多数孩子还是很乐意参与家庭事务的。

特别是当他们受到由衷的鼓励、赞扬和感谢之后,那种掩饰不住的骄傲和责任感都写在他们稚嫩的小脸上。

就像潼潼,当邀请她参与家务成为一种习惯之后,她开始尝试自己独立完成一些家庭事务。

比如好几次,在我还未睡醒时,一个人在厨房为我“鼓捣”早餐;或者在某个午后我累得在沙发上睡着之后,为我准备一份贴心的下午茶。

这样有意思的“家庭课”,能让孩子真正学会并爱上生活

生活必须与教育一致,教育才能真正起作用。

让孩子从生活的点滴事务与技能中、从父母对待家庭事务的态度以及处理它们的能力中,循序渐进地学会自我管理和善待他人,是一件和课业知识同等重要的事情。

因为,好好生活,便是最好的教育。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