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探访法主仙妃文化

 明悟好学 2019-08-27

探访法主仙妃文化——仙游圣泉村

  圣泉村原名巩桥村,现属莆田市仙游县鲤南镇下属行政村,位于仙游城南八里的盆地,全村面积10平方里。下辖郑宅、王宅、中央三个自然村,全村620户,人口2400余人。圣泉村是仙游郑氏发源地,也是莆仙、闽南信仰法主仙妃的发源地。 

圣泉宫,也称圣泉祖殿,是全世界所有祭祀法主仙妃宫庙的祖宫殿。现存主体建筑为清道光年间原构,延续当年恢弘气象。历经千年的圣泉宫文物众多,包罗万象,宫中主祀的法主仙妃神像是宋朝传下的金身;殿内悬挂着历朝历代的匾额;祖殿门前还留有仙妃用过的石构文房四宝;宫殿左侧百余米处,有一棵仙妃手植的古樟,树龄1100余年,依然枝繁叶茂,令人赞叹不已。  

值得一提的是,2012年1月27日,世界纪录协会派官员到圣泉宫现场见证了泉州“香客3200名,启动车辆504辆,世界上最大规模组团谒圣祖妈法主仙妃活动”盛况,并颁发世界纪录证书。可见,法主仙妃其社会影响力之大。

为了更好地弘扬法主仙妃文化,仙游县圣泉宫文管所还用了多年时间,悉心编撰了《圣泉宫志》一书,将历代书籍和人们口耳相传的关于法主仙妃的传说、故事,以及圣泉宫和部分分灵宫概况、法主仙妃信俗等,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加以编辑整理,从而增进人们对法主仙妃的了解。据相关负责人介绍,《圣泉宫志》目前已基本编撰完成,在审稿阶段,预计今年9月底10月初印刷出版,我们拭目以待!

2016-07-29 八闽新风采

八闽新风采栏目组


探访法主仙妃文化——仙游圣泉村


仙游圣泉祖殿

圣泉宫,即称圣泉祖殿(也称圣泉法主祖妈宫),位于福建省仙游县鲤南镇圣泉村。县志云;圣泉在郑宅之西,一名“龙井”。宋志曰;唐有法主圣妃,因时苦旱,以铁鞭引地成泉,秋浅冬枯涸。春回,农事将作,设祭,方涌瀑。传说许氏仙姑与一真人演法于此,以铁鞭托地,引泉灌田,大旱不竭。乡人德之,立庙于此以纪念。宫创于后唐,几经兴废。道光乙酉年(公元一八二五年)重建。一九八0年重修,宫坐北向南,由门厅、主殿、左右廊厅和两侧厢房组成。宫左百余米,尚存一棵古樟树,系仙妃择地所植,古老苍盛。

法主仙妃,又称圣祖仙姬,俗姓许,故又称许仙姑。晚唐许仙姑,浙江金华人。曾学道於黎山老母。法成,云游四方,于唐昭宗乾宁年间(公元894-897年)入经仙游至郑宅,见鞏桥郑宅钟灵毓秀,遂结庐于此。由于当时的郑宅村水利不兴,百姓深受干旱之苦。许仙姑以“铁鞭插地以成泉”之法,开创出三穴七井神泉,甘泉瀑涌,开沟筑渠,灌田万亩,久旱不竭,诚为“圣泉”,随后,郑宅村亦更名为“圣泉村”。

法主仙妃定居鞏桥郑宅后,她兴水利、制药茶济世人等诸多善举,深受百姓崇敬。许仙姑于后梁末,六月初一日羽化登仙。公元930年,后唐明宗长兴元年,唐御史中丞郑良士公暨长子礼部尚书郑元弼公,为纪念许仙姑亲手创修圣泉水利功勋,奏明朝廷,封为“法主仙妃”,在许氏仙姑草庐原址上,创建宫殿,号为圣泉宫,奉祀法主仙妃神像,众称圣泉妈、圣泉祖妈、圣祖妈、圣祖娘娘、金华仙妃、金华圣母、法主娘娘、庐山法主仙妃等。

圣泉祖殿主祀法主仙妃,陪祀张赵胡——昭灵大帝(即张天师),忠济圣侯(即大使公)和临水夫人(又称陈仙姑)。法主仙姬圣功法力,广披各地,由祖殿分祀法仙妃者,有三百多宫,可谓源流普润。据传历代官民进殿进香,祈赐福禄寿、荣添财丁贵皆有效验。

圣泉宫祖殿始建于公元930年,宋咸淳九年(1273),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各有大修,至清道光五年(1825)重建,其规模基本定局。宫殿模式,庄严堂皇。地处盆地,群山含翠,秀水环流,环境奇丽。后远靠大蜚山,稳如泰山;前峰雄鹰展翅,狮象保口;西有飞凤衔书,九龙抢珠;东连笔架山,八仙过海,日月辉映。庭前遗留仙妃祭法所用“文房四宝”,石皿法器,天然妙成。宫殿坐北向南,五间两进,穴号飞蝶,中间三间为“全桶”“四窗”十八对柱之石土木结构。两边上下为厢房。廊前一对石柱,镌刻清名家手书“灵山不远,惠水常流”对联。中大门上悬有唐御史中丞郑良士题立“圣泉祖殿”匾额。宫内所保存的清康熙十年的《令行禁止》残碑,清道光年间的“源流普润”等5块贴金古匾和“德育”等4块阳刻贴金联板,以及清代道教神像挂轴16幅、清代銮椅等,具有较高的历史文物价值。

祖殿左百余米,存有一颗古樟树,系许仙姑择地定居郑宅手植,至今千有余年,仍然古老苍盛。

1984年冬,经县府批准,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11月16日,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在仙游,人们将妈祖、陈靖姑和许仙妃一起奉祀,建了许多三妃共祀的庙宇。妈祖、圣泉妈和陈仙姑被尊为仙界三夫人。

法主仙妃神像前必定有一个陪神,红脸男性,手中持竹鞭大使公,大使公忠济圣侯即于许仙姑一道演法之真人。申报1936(作者;仙游大济人)说;在仙游农耕习俗“谷种的落田日子,要求问「大使公」和「法主仙妃」”。《莆田县宗教志》记载;“法主仙妃”,即稷神。

相传法主仙妃是一位有求必应的送子法师呢?法主仙妃的心肠非常慈善,能为妇女送子安胎,善救难产妇女,很是灵验。在福清、莆田的村里,新婚第一年的媳妇元宵节晚上都会提着灯笼到昭灵庙内叩拜仙妃神位,虔诚许愿,祈求早生贵子,家人平安。不管是新媳妇还是没有生育过子女的媳妇,每年元宵节晚上都会到昭灵庙叩拜,并为法主仙妃头上插花(在仙游俗称“妈花”),祈求明年能生育男孩。由于法主仙妃给村民带来了许多福气,所以百姓们亲切地称她为“妈”或“法主妈”。

2015年,圣泉妈法主仙妃信俗被列为莆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2016年,圣祖妈法主仙妃俗信被列为泉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贊聯曰;

法授廬山誇真面;泉通聖水顯道心。

道祖廬山光騰兩社,源承聖水波溢萬家 。

萬裏引真源泉通聖水;千秋傳至澤法授廬山。

贊匾额;

聖水惠民,澤惠莆阳,廬山真面,  法水济世,法水咸沾,德義可尊。

探访法主仙妃文化——仙游圣泉村

探访法主仙妃文化——仙游圣泉村

探访法主仙妃文化——仙游圣泉村


探访法主仙妃文化——仙游圣泉村

探访法主仙妃文化——仙游圣泉村


清乾隆《仙游县志》记载,民国重刊复印件

探访法主仙妃文化——仙游圣泉村


圣泉宫法主仙妃羽化圣地“倒桥头”

后梁末,六月初一日,许仙姑在宫前方三百米处溪边桥头羽化升天,後人为纪念她的功绩,特将此桥号为“倒桥头”,古迹犹存。

倒桥头是法主仙妃观察宇宙星球气象,祈保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法术圣地,因仙妃羽化后,桥头石倒,古称“倒桥头”之理。重建倒桥头,为促进生产,帮助农村致富,重要文明建设。

探访法主仙妃文化——仙游圣泉村

圣泉溪圳

探访法主仙妃文化——仙游圣泉村

圣泉洋陂

再说引导泉水的圳沟,宽五尺,高三尺许,自村西飞凤山山麓源头,顺流而下,圳水丰沛,终年不润,灌溉了万亩农田,沾利了千户村民。这种泉源涌流水,流水绕村旁之情景,可贵又可爱

!可爱又可亲!而千年来沛水赐给作物与财源,尤如黄金般之珍贵,难怪大家都说,圣泉是「黄金」之泉!圳水是「黄金」之水。

《兴化府志》记载;“圣泉在县南六里,旧香山里,今孝仁里。按宋志,圣泉一名龙井。旧经云;其泉秋深则浅微,冬则枯涸。春农将作,先修水道,复致祭于祠,泉方涌注,丰岁不加,旱亦不减,灌田千余亩。”……

探访法主仙妃文化——仙游圣泉村


圣泉宫“蝶穴地理,神灵景美”

圣泉宫,坐北朝南,宫之左右各有小山坡廷伸数百公尺,而左右小山坡上,各有数十户村民居住:左边是后头厝,右边是顶园地名。宫后的山坡比左右山坡略高,宫前是一片宽阔大田野,大田野过去是坝头村、岐山村、珠山村。村后又是一片大田园,大田过去数百公尺,即是高约八百公尺闻名的鸣峰山,所以站在坝头村看宫地,极像一只展翅欲飞的巨大美蝶,宫地是蝶身,后头厝、顶园部落是蝶的左右翅膀,宫前庭院两旁有两棵枝叶茂盛的老榕树,随风摇曳,宛若蝶须不停地生动,有些振翅欲飞、活动蝶须的蝶穴地理,加上圣井圣泉之名气,因此景美神灵,扬名遐迩矣。

你若站在宫前庭院看去,是那一片辽阔的田野以及田野过去耸高屏列的鸣峰山;而田野是那么碧绿可爱,山峰是那么青翠宁静。这种村中有名宫,宫前有沃田,田前有青山三个层次宽大分明,且有幽静、碧绿、青雅三种不同景观的型态,这种清新开朗浩然独特之美景,是大自然结合雄伟奇丽的灵气。若是站在鸣峰山山腰俯望过来,却有青山、碧田、翠村之美合同逸、宽大、清幽之壮。有了这样平面与立体的的自然美和伟大感地理,正是郑氏先祖郑淑公自唐朝贞元十七(公元七九一年),由南湖山,迁移来此巩桥郑宅村最佳的选择;选择在这优雅秀丽的村中旧顶厅附近地址,于兹开山辟田绵延子孙。而郑氏世代子孙们,也感到这里的土地最清芳!这里的空气最甜蜜!而大家也都对历代先祖之辛苦开拓荒地,清苦的经营村庄,心中均有真诚的感恩与深切的追思。更对「法主仙妃」辟泉引水之奇功,慈爱护民之美德,内心真是安慰无穷!感激不尽。(“蝶穴地理,神灵景美”,为节选内容。作者:郑庆禹,为退休国小校长。祖籍圣泉村)(一九九六、四、二十写于台湾省台中县)

探访法主仙妃文化——仙游圣泉村

圣井圣泉,享有“飞蛾苏命”之誉。

探访法主仙妃文化——仙游圣泉村

郑宅千年古樟树


泉州惠安--圣泉妈进香团到仙游圣泉宫谒祖进香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59f0e9201018tc4.html
泉州3600多名信众抵达仙游鲤南圣泉宫谒祖进香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59f0e920102vgcq.html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