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儿调脾食疗圣方—养阴九珍汤

 光年中医骨伤科 2019-08-27

中医里,肾是先天之源,脾胃为后天之本,若脾胃不佳,就会引发很多疾病。脾胃就像房子的地基,根基不牢,吃再多营养品也没用。而孩子肺脏娇嫩,脾常不足,脾和肺又关系密切,更容易出现脾系和肺系疾病。

脾胃是生化气血的关键,身体得不到滋养,就会百病丛生。调脾是一切疾病治疗的关键。

长夏阳气尚盛,雨水日多,湿热交蒸,潮湿充斥,为一年中湿气最盛的季节。也是我们化湿丹卖的最好的时间。因为脾为湿土之脏,胃为水谷之海,湿土同类相招,同气相求,终归脾胃。故湿气伤人致病,四季均可发生,以长夏居多。所以长夏季节湿邪困脾,脾胃气机升降失常,纳运失司,易出现脾胃疾病。

脾胃不好的孩子,嘴唇发白发红,山根眼袋发青,鱼际发青,手脚冰凉,脾气急躁。易大便干,积食口臭、反复感冒咳嗽,肌肉松软。另外,睡觉时流口水,小儿磨牙,睡觉不安稳也和脾胃有关。

脾胃与五脏的关系。

心与脾就像一对母子,心脏病要从脾胃治。脾负责统筹人的气血,供养心脏。脾不能益气生血,就会导致人的心血失调。

肝与脾胃互相影响。脾胃虚弱,脾土不升,肝木郁滞,郁而化火,孩子就容易急躁。而肝郁,则脾虚,“茶饭不思”“气饱了”,就是肝脾不和的故事。

脾胃虚最先影响肺。肺像个“宰相”,专门辅佐心脏这个“君主”。然而,肺气的盛衰,取决脾胃强弱。脾胃虚就会导致肺气虚,容易患感冒和其他呼吸系统疾病。

脾虚往往肾也虚。人的精力充沛肾气就充足。长期脾虚会导致肾虚,表现为心里烦热、容易盗汗,或者畏寒怕冷、手足冰凉。

胃以通为补,脾以健为运,现代人多痰湿浊气内滞,用补法不如用通法,通降阳明,泄去浊毒,最利健康。所以萝卜汤,喝完周身舒服。这类人慎用补法。

消食通腑、养阴健脾宜养阴九珍汤

脾胃虚,百病生。上至老人便秘胃痛;下至婴幼孩童积食,便秘;更有中年,痰浊内生,脘腹胀满,都可用此法。

资生汤原方见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为养阴之方。八珍原方见《外科正宗》,清朝御医将此献给了乾隆皇帝。乾隆坚持服用,活到了89岁。这是古代皇帝们常用的食疗方,后传入民间。

我们在原方的基础上,根据小儿生理特点,加减化裁,使其补而不滞、通而不泻、燥而兼润。组成了小儿专用食疗方,养阴九珍汤。这些基本是药食同源之品,组合一起,就成了调理脾胃的神药。

方中白术健脾之阳,燥湿利水,脾土健壮,自能助胃。特点是“守而不走”,意思就是,其他药开疆拓土,白术来守住阵地。

山药以滋胃之阴,胃汁充足,自能纳食。

鸡内金为鸡之脾胃,瓷、石、铜、铁,皆能消化。且其性甚平和,兼有以脾胃补脾胃之妙,助健补脾,特立奇功,迥非他药所能及也。

茯苓祛湿健脾,脾属土,土厌水湿,茯苓可以清除水湿。他们分工合作,调整气机,有升有降。茯苓降水升脾,举例脾就是一个气球吊着一桶水,气球是要升空的,这是我们就要把水倒掉。

玄参《神农本草经》谓其微寒,且其味甘胜于苦,不至寒凉伤脾胃,故用之以去上焦之浮热,有些孩子脾胃虚寒,却易生肺热咳嗽咽喉痛就可采用。

薏苡仁是一种食物,味甘、淡、性微寒、归脾、胃、肺经,有健脾利水祛湿、清热排脓。

但和茯苓不同,茯苓药性是向上;薏苡仁向下走的。一上一下,一升一降,就会使人体运转起来。

莲子肉清心醒脾、安神明目、补中养神;芡实入脾、肾二经,具有固肾涩精、补脾的作用。补脾兼收涩,这样药效就能更好的吸收。

黑芝麻补肝肾、益精血,润肠燥。        

这样一来,方子有阴有阳,有升有降,平和有偏,成了食疗第一方。专治小儿脾胃虚弱、食少腹胀、便溏、羊矢便坚等及脾虚引起的咳嗽、咽痛等肺系疾病。
附:养阴九珍汤(于术、玄参、茯苓、鸡内金、薏米、莲子肉、芡实、山药、黑芝麻) 各味根据体质按比例混合。
备注:此为食疗基础方,不能替代药物,加减化裁请咨询医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