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震撼:在郑州外国语学校就读是怎样一种感受?

 骄阳飞雪 2019-08-27
从录取榜(一)上可以看到郑外清华北大统招录取人数为65人。
在录取榜(十一)上可以看到该校成功申请上国外名校的学生也很多,此表还不是完全名单,其他页南阳家长汇限于文章版面不再发布。

目前外地生进郑外、新枫杨途径,(郑外学生提供):

1.、参加中招提前批第二批次志愿里郑外的宏志班(宏志班主要招收家庭经济困难、品学兼优的河南初三考生;免学费、住宿费、书杂费等),按中招分数录取,每年50个名额左右。

2、参加在中招前郑外在私下举办的外地生考试(据说中考后也有考试,不过可能会有学籍问题),考试主要以数理为主,难度高于中考。

3、参加中招提前第三批次跨省辖市民办高中“郑州外国语新枫杨学校”,(总校和私立的分校是资源共享,同样优秀,只是部分高校保送送机会和国家福利更侧重总校),学校分郑州班和外地生班,外地生班更为优秀(入学门槛,也就是分数线比本地考生高)。想去总校可以在开学的时候好好考竞赛班,竞赛班是在总校。
从郑外的高考录取榜你会发现偏重理科,不善理科考上郑外可能有些困难。

郑外人才济济,理工菁英、文法才俊 比目皆是,自然要有过硬的学科知识和课外素养,该校采用半军事化管理,被人诟病“压迫学生”。一位家长的孩子初中时在本地市里班级第一,年级5-15名,初三非常努力地学习(早上6:30起床,中午扣除40分钟吃饭和30分钟午休时间,晚上11:30睡觉,天天如此)。还参加过数学竞赛的培训,得了希望杯省一。即使这样在郑外也非常吃力。


在郑外就读是怎样一种感受和经验?一位毕业的过来人和大家分享了自己的经验,希望对南阳家长汇的初高中家长们有一些启迪:
1.朋友圈
顾名思义,广义一点就是社交。

通过和大学同学们的日常交流以及各种网络社交(微信朋友圈、QQ空间、人人之类),可以说,绝大多数郑外人在读大学甚至以后踏入社会时,都会有比较强烈的无奈感,因为再也遇不到像在郑外时那一大批高质量、高纯度、真善美的同学朋友了(形容词有点怪怪的不过差不多应该能被理解),离开了郑外那么多小伙伴们营造的超舒适社交氛围,在大学和来自不同层次的同学们(没有歧视意思)交流、生活、共事,总有无力感...我在逐渐适应中...

此外,由于初高中同学们遍布世界各所高校,朋友圈的状态真的超级丰富有营养,而且郑外人骨子里的拼搏精神会通过这些产生互相激励的作用(是不是是不是是不是?!你松懈的时候看到各路朋友们各种充实自己是不是被刺激到了被打鸡血了?)。

同时,在他人眼中,郑外人所拥有的这些结交下深厚友谊的朋友们,是以后超级厉害的人脉资源。

2.归属感

这一点很多人提到,不需要多说,就提一个小小的事情:去年暑假我和另外三只郑外小伙伴在青海欢乐地玩了五天可是实际上在出发前我只认识他们其中的一个人...虽然如此但是因为同是郑外人心理上完全自来熟了~打个招呼以后就是相亲相爱的小伙伴了,现在和那两只小伙伴保持着亲密友好的关系。

3.名片效应

其实就是“我以郑外为骄傲”的另一种说法。在懂中国中学情况的行家(老师、大学同学)面前,一句“是郑外毕业的”,足以使其认同感和印象分++ 了,这张名片在那么一秒之内已经给他人留下了一个大致的美好印象(此处应谢谢我们的学长学姐们)。当然我们也因此有些许压力,为了对得起这张名片为了不砸母校形象不断努力...

4.淡定从容的心态

简单分析的话,淡定从容来源于实力和强大的心理建设。在郑外,有各位大神老师和各位或超级努力或超级聪明的大神同学每天从早上6点到晚上10点在身边晃悠,有一天假都不敢请否则铺满书桌根本数不清的卷子君,有这次考前三下次考几百名的巨大心理落差......还用说下去吗?实力和心理调节能力都是在“蹂躏”下催生出来的啦。在高水准学术氛围下,高强度学术能力锻炼下,高密集度挫折打击下,想不淡定从容都说不过去...正是因为这么几年的磨练,现在遇到问题至少不会觉得超出了自己能力范围而手足无措,会有一份叫做“再难也不太可能难倒郑外人的吧”的淡定,会立即冷静分析,寻求最妥善高效的方法来解决。

5.眼界

模联,领导力课程班,各种社团(好惭愧我一个都没参加过)...这些都是其他大多数学校所没有的;还有就是毛校长的眼界提升了我们整体的眼界吧:
“你们要永远要把珠穆朗玛峰作为目标,
即使走到一半停下,
也在青藏高原上,
五岳都在你的脚下。
文理兼长,外语突出。
国际视野,本土情怀。”
眼界这回事细讲不了,都融入到每天在郑外的日子里了——呀非要举出来个什么的话...每学期开学典礼的各种发言真心 excellent 还有每周升旗仪式的书记讲话。

6.自我规划

大多数郑外人,都能不断进一步的探索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我有好朋友,读大学第一个学期,不喜欢本专业,勇敢换。很多郑外好友(包括同届的不同届的)在读大学这一年多去寻求自己兴趣点,一旦确定就迅速果断做出保研or考本专业研or跨专业考研or出国or就业的决定,很清楚应该对自己的每一步负责。
————————分割线————————
以上基本上把这一年多在大学时候的感受说差不多,下面简单补充一下6年在郑外在读体验:


1.军事化管理带来的自理能力
郑外真的...超级严...
高中部还好,初中分校真的...所谓的“量化分”哟...
我刚满12周岁时候八月份入的学,当天背着床单被褥洗漱用品直接拉去旁边军校苦训一周没有通讯没有洗澡条件只有喝吐了的绿豆水啧啧啧...我们寝室空调还很没人品的坏掉了。

军训结束后在学校,是全封闭寄宿式管理:不能带手机否则记违纪;不能出校门(出去了也没什么玩的,高新区荒芜一片,除了旁边的小书店和隔一个街区的丹尼斯);6点起床(不能早起,生活老师会巡视),起床后除了洗漱、还有按严苛要求整理床单被子、桌面不能有任何东西、每人柜子要锁、每层书架放什么怎么放摆放方向都有严格规定、地面每天打扫两次不能有一根头发否则扣分最好锃亮能照人影(以上任一项不合格扣量化分),6:27集合完毕6:30准时出操(没有重大疾病者不得请假),7:15前所有学生就位早读、校园里只能剩下检查各片区卫生的学生会成员;中午午休只能睡觉,被抓到聊天、在床上偷偷写作业看闲书扣量化分(论我是怎么近视的...);依然不能早起的情况下在15分钟内完成早上所有步骤并冲出宿舍楼否则扣量化分(我初一寝室在顶楼6楼诶呦喂);初一晚自习上到21:10初二初三22:00......

这么一长串回忆下来还挺有趣的~习惯以后我早上能在6:27之前在餐厅占好位置排队买好早餐拿好筷子盛好免费汤再把水煮蛋剥好,所以这个自理能力怎么飞速发展的还用再讨论吗?
(高一军训开始那天下着雨 还不准父母进校门,我一个人把带的所有被子褥子大箱子水壶蚊帐脸盆什么的一点一点扛到5楼啊...为啥又是这么高楼层啊因为郑外传统就是不给新生好日子过啊)

2.抗挫能力
和上面第4条有点重复,意思差不多,这个就是再强调下,在郑外就读时抗挫能力必须相当强啊不然真心过不下去要哭着找妈妈了啊。


3.全面发展
郑外和什么衡水中学之类很大不同就是,要求全面发展。只说最最基础的,体育。体育课郑外是相当重视,每次课都累死,绝对不水,女生初一开始学篮球,老师教的很认真。最记忆深刻的是初三面临50分体育加试,郑州市测体育也绝不水相当严。郑外的要求是,不能让体育成绩拖后腿,尽量49争取49.5可以进位成50,当然最好直接50,每天魔鬼训练的酸爽,我一天跑二十多圈是常态,当然跑圈只是其中一项,还有各种技巧力量练习。我当年49.5。

现在真心很感谢郑外对体育的重视,我上初中前体质超级差也不喜欢运动什么的,自从上了郑外被迫各种锻炼身心同步飞速发展。

南阳家长汇综合自知乎网郑外就读生王艺颖、树仁、借古讽今又何妨回答。


每天打开南阳家长汇,了解新政策、小道消息。如果您为娃儿的教育问题犯愁,那您就真的来对地方了:

最新、最全、最专业的教育内容和资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