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闻说西域----墨山国小传

 昵称50521550 2021-11-23

           跑长途去南疆,翻干沟之前,一定要在沟口的托克逊服务区吃上一个拌面,拌面是新疆人民几乎每天都要吃的家常饭,以奇台县和托克逊县名气最大。每年托克逊县专门有一个拌面节,作为旅游宣传的一个手段。新疆拌面,俗称“拉条子”,因其制法独特,并拌以菜食而得名。

      新疆拌面,据说起源于山西“骆驼客”。“骆驼客”类似我们今天的邮差,过去人们运送货物没有像现在这样发达的交通运输工具,没有快捷便利的物流,要将货物通过一望无际的沙漠运送到新疆,只能靠“沙漠之舟”的骆驼。所以,过去各城市都有这些“跑运输”的骆驼客常年来往于丝绸之路,出门在外时间久了,家乡饭菜永远是心中的牵挂,那时沿路没有各地风味小吃的饭馆,吃了一路干粮的骆驼客们,总要做一些家乡饭慰劳自己。山西拉面的技艺正是由山西骆驼客带到新疆的,因其制作的时候以菜拌面而得名成“新疆拌面”。托克逊的拌面什么时候开始出名我还真不太清楚,我分析也是因为要在翻越干沟之前,跑长途的司机师傅们和当年的骆驼客一样。需要来一份扎实的拌面,再加个面,饱饱吃上一顿,来应付干沟漫长曲折的道路。干沟和榆树沟在没有修通高速之前,道路还是相当艰险,两百多公里的路需要整整一天,而且中间还需要在库米什打个尖,休息一下。

干沟是进出南疆最便捷的道路,一般车辆都经由此路。虽然干沟路段翻山较多,但相对于其他的翻越天山的路来说,是最好走的。干沟古称银山道

唐代吐鲁番地理书《西州图经》记载:“银山道,右道出天山县界西南向焉耆国七百里,多沙碛卤,唯近烽足水草,通车马行”。据古代传说,托克逊县库米什山中有银矿,库米什山为银山,故此道就叫"银山道”。玄奘也说过"山甚高广,皆是银矿,西国银钱所从出也"。事实上,银山是否有银不得而知,但云母很多,月光下银光四射,故得名银山。古人云,有道必有国,用现代人的眼光看,谁会在这一滴水都没有,寸草不生的地方建立个国家呢?可惜你又猜错了,要颠覆你的三观了。确实有,西域诸城邦小国之一的墨山国就在这里。

山国,王去长安七千一百七十里。户四百五十,口五千,胜兵千人。辅国侯、左右将、左右都尉、译长各一人。西至尉犁二百四十里,西北至焉耆百六十里,西至危须二百六十里,东南与鄯善、且末接。山出铁,民山居,寄田籴谷于焉耆、危须。

——班图《汉书》卷九十六下

人类的文明是怎样进化的?众所周知,墓地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字典”。人类最早把自己的同类甚至父母兄弟的遗体,随便抛向荒郊野外而一了百了。后来偶然经过时,发现亲人的遗体被野兽撕扯的不堪入目,于是动了恻隐之心,用土予以掩埋。此后,每有人死亡,生者便形成了让死者入土为安的习俗,并在掩埋的地方标上记号,每逢死者入土的那天,与死者有血缘关系的人便一起来到这里用食物或礼物祭奠,由此开始了对死者尊严的保护和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文明进程。在以后,祭奠由个人发展到家庭,由家庭发展到家族,由家族发展到部落,渐渐形成了越来越繁复的人际关系。纵向与横向的人情不断扭结,最终形成了人的社会属性的环环相扣,一种叫作历史的社会制度、经济关系、文化形态便层层叠叠地积累而成了。所以,考察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文明演进史,坟墓是不可替代的历史标本。

是不是扯得有点远?我给你分析,前文说到城邦小国,既然是城邦国,自然就得有城。那么山国王城在哪里?新疆考古研究所考古队曾在营盘古城附近,发现了一座贵族墓地。这座墓地坐落在库鲁克塔格山的南路,距尉犁县一百二十多公里,在营盘古城南约一公里的孔雀河北岸四公里范围之内。

在墓葬出土文物中,既有汉晋丝织品、汉代铁镜,也有中亚艺术风格的皮革面具、黄金冠饰,还有希腊罗马艺术风格的金缕褛,波斯和罗马玻璃器皿、黄铜戒指、黄铜手镯以及波斯瑜石艺术品。其中一个墓主人头枕原锦缎制成的“鸡鸣枕”,身着希腊罗马风格的褛袍,头戴黄金装饰的面具,俨然是世界级艺术品超模。今天的人们只是在文献中听说过古罗马艺人高超的纺织艺术,即使在罗马本土也从未发现实物,能在如此遥远的地方发掘出古罗马织金缕,实在令西方美学者艳羡不已。

贵族墓地的发现,对于西方来说,其意义在于进一步证实了古罗马的异彩辉煌;对于中国来说,其意义在于为考古和旅游增添了新的由头。而对于我这个写作者来说,超值的意义在于:第一,贵族墓地集东西方珍奇于一体,说明山国处于丝绸之路要道上;第二,连贵族都富可敌国,说明中国当年人丁兴旺,贸易发达;第三,墓地距离营盘古城仅900米,说明营盘古城有可能就是山国王城。

《水经注·河水》中说:“河水又东,迳墨山城,西至尉犁二百四十里。”文中的“河水”指今孔雀河,文中的“墨山”指今库鲁克塔格山,而文中的“墨山城”与尉犁的距离正好是营盘古城与古尉犁城的距离。据此可以认定,今营盘古城就是汉代山国王城。它背靠库鲁克塔格山,东接龙城雅丹奇观,西连塔里木绿色走廊,曾被史学家成为“第二楼兰”。

疑问仍在,20世纪50年代,瑞典的贝格曼和中国学者王水炎在墨山南麓的辛格尔村西的一座沙丘上,发现了一座细石器遗址。这座辛格尔遗址,也被怀疑是墨山国都。

1989年,新疆考古工作者在尉犁县东部甘草湖以西的苏盖提布拉克山谷中,发现了一座古城。从古城向北只焉耆有一条古道,沿途有成片的红柳与胡杨林带,溪水潺潺,风景如画,时常有野骆驼跑过,应该是远古丝绸大道。因此,他们认定这里才是山国故址。

城市是文明发展到一定高度的产物。尽管山国还是个游牧民族,但因处于孔雀河畔与丝路北道上,不仅畜牧业发达,而且商业也空前繁荣,逐渐聚集了众多人口和大量财富,要保护财富,就得筑高墙,建城市。这也是山国建造城市的主要原因吧。

至今犹在的营盘——中国考古学家黄文弼、黄盛璋等认定的闪过都城,是一座具有西方特色的圆形古城,城郭、佛塔、墓地、烽火台一应俱全。同样的圆形古城尼雅、按第二古城、圆沙古城都已变身废墟,而硬盘古城经历2000年风雨仍保存完好。

有意思的是,地处西域的这四座圆形古城,其建造者都是远古的塞人。第一遍讲过,处于进民丰县境内的尼雅古城、安迪尔古城、圆沙古城,是汉代塞人的活动区域。而营盘的建造者也有可能是塞人。亚历山大长达十年的东征留下了什么?每征服一个地方,他就建一座希腊式的圆形城堡,从波斯、粟特、大夏,一路建了七十多座,目前考古发现四十多座,史称亚历山大城堡。塞人的一只从伊犁南下到阿姆河流域,占领了希腊移民建立的巴克特里亚王国,成立大夏国。这种建筑样式从大夏传到了同宗的精绝和山国,才有了我们今天看见的营盘古城。

山国这里尽管土地贫瘠,但交通发达,历来是大国博弈的一个点。中原朝廷在西域站稳脚跟后,甚至把烽燧修到了这里。在大国夹缝中生存的小国和姑师一样,结果都好不到哪去,公元三世纪,山国终于被西域另外一个大一点国家焉耆吞并了,但这算不上山国的灾难,国家被吞并,倒霉的是国王,老百姓照样过自己的小日子,真正灾难在公元5世纪,随着塔里木河改道南去,孔雀河与罗布泊渐渐枯萎,美丽的楼兰连同孔雀河北岸的墨山城只能接受人老珠黄、魂归黄沙的悲剧结局。如今过去了1440年,偌大的库鲁克塔格山人迹罕至,除了偶尔进入探险者,只有残留到至今古城、古墓、古堡、烽燧,在漫漫风沙追忆山国昔日的繁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