谚语是广泛流传于民间的言简意赅的短语,多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且一般都是经过口头流传下来的,大部分是以口语形式的短句或韵语表达,读着朗朗上口,听着通俗易懂。 比如大家都熟悉的二十四节气歌,就是中华智慧的结晶,至今对农事安排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在中国几千年的农耕文化里,很多农谚都是很有道理的。例如农业气象谚语,广大农民在农业生产中不断认识气象与农业的关系,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加以提炼编成谚语,流传应用。 农业气象谚语一般有:“看风识天气,看云识天气,看物识天气”,虽然如今科技发达,但是,这些老祖宗留下来的关于预测天气方面的农谚,还是比较准确的,有时候比天气预报还要准呢。是不是真的那么准确?我们可以收藏起来,再慢慢验证。学会再也不用看天气预报了。 1、看风识天气 久晴西风雨,久雨西风晴。 意思是说如果长时间晴天的话,又突然吹起了西风,估计要下雨了。如果连续下雨天的话,刮起了西风,那么天气就会变晴朗。 半夜东风起,明日好天气。 在半夜,如果刮东风的话,明天必定是个大晴天。 无风起横浪,三天台风降。 如果不刮风海水就起横浪的话,那么三天内必有台风,一定要做好预防准备。 雨后东风大,来日雨还下。 如果下雨后,刮东风很大的话,那么第二天还会下雨。 常刮西北风,近日天气晴。 如果是刮西北风,那么近日天气肯定晴朗。 五月南风下大雨,六月南风井底干。 五月吹南风的话,就容易下大雨,如果是六月吹南风,估计要干旱。 关于看风测天气的谚语还有很多,例如: 春起东风雨绵绵,夏起东风并断泉;秋起东风不相提,冬起东风雪半天。东风下雨东风晴,再刮东风就不灵。 南风刮到底,北风来还礼。 旱刮东风不下雨,涝刮西风不会晴。 南风转东风,三天不落空;雨后西南风,三天不落空。 南风不过三,过三不雨就阴天。 顶风上云,不雨就阴,急风行暴雨。 2、看云识天气 早雨一日晴,晚雨到天明。 今晚花花云,明天晒死人。 空中鱼鳞天,不雨也风颠。 云吃雾有雨,雾吃云好天。 乌云脚底白,定有大雨来。 西北恶云长,冰雹在后晌。 早起浮云走,中午晒死狗。 云从东南涨,有雨不过晌。 日出红云升,劝君莫远行;日落红云升,则日是晴天。 乌云接日高,有雨在明朝;乌云接日低,有雨在夜里。 云在东,雨不凶;云在南,河水涨。 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天上扫帚云,三天雨降淋;早晨棉絮云,午后必雨淋;天上堡塔云,地下雷雨淋。 西北黄云现,冰雹到眼前。 早上乌云盖,无雨也风来。 3、看物识天气 喜鹊搭窝高,当年雨水涝。 如果喜鹊搭的窝很高的话,那么当年雨水较多,有可能发生涝灾。 久雨闻鸟鸣,不久即转晴。 如果长时间下雨,听见鸟鸣声,则会很快雨过天晴。 鸟往船上落,雨天要经过。 如果鸟落在船上,不久就会下雨。 喜鹊枝头叫,出门晴天报。 蟋蟀上房叫,庄稼挨水泡。 蚊子咬的怪,天气要变坏。 蜻蜓千百绕,不日雨来到。 腰酸疮疤痒,有雨在半晌。 晴天不见山,下雨三五天。 燕子低飞,蚂蚁搬家,鱼儿水面来换气儿,大雨马上就来到。 猫洗脸、青蛙叫雨必下。 螳螂乱飞,有阵雨。 蜘蛛结网,久雨必晴。 乌龟背冒汗,出门带雨伞。 蛇过道,大雨到。 知了鸣,天放晴。 还有雷电声光识天气 早雷下大雨,下雨不过晌。 雷打天顶雨不大,雷打云边降大雨。 响雷雨不凶,闷雷下满坑。 急雷快晴,闷雷难晴。 雷声像拉磨,狂风夹冰雹。 春雷十日阴,冬雷十日寒。 东闪空,西闪雨,南闪火门开,北闪连夜来。 东南方向闪电晴,西北方向闪电雨。
|
|
来自: 宏鑫书屋 > 《人文与自然图片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