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鼻炎 慢性鼻炎是指鼻腔黏膜和黏膜下组织由病毒侵袭、细菌感染或过敏原等引起的炎性病变的一种疾病。本病好发或加重于秋冬季,或冬春之交,各个年龄人群均有发病,但以青少年多见。 【导读】根据慢性鼻炎的病变证机是阴虚,治以百合地黄汤滋补阴津;又因病变证机有阴虚夹气虚,故与麦门冬汤合方;更因鼻窍不通表现比较重,故又与苍耳子散用以开窍通鼻。 杨某,男,23岁。有10年慢性鼻炎病史。曾多次检查均诊断为萎缩性鼻炎,屡屡服用中西药,以及外用西药,均未能达到远期治疗目的,近因鼻塞加重前来诊治。 刻诊:鼻塞不通,遇寒加重,鼻咽干燥,鼻分泌物呈块状,不易擤出,偶有少量鼻出血,嗅觉障碍,呼气恶臭,五心烦热,头痛,记忆力减退,舌红少苔,脉细略数。检查鼻腔宽大,鼻甲缩小,并有稠厚脓痂。 辨为阴虚鼻塞证,治当滋阴润燥、通达鼻窍,兼以化痰。 给予百合地黄汤、麦门冬汤与苍耳子散合方加味: 百合14g,生地黄50g,麦门冬168g, 半夏24g,红参9g,粳米18g, 大枣12枚,甘草6g,苍耳子8g, 辛夷15g,白芷30g,薄荷3g, 茜草15g。 6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服。 二诊:鼻塞有改善,鼻腔干燥好转明显,以前方6剂。 三诊:诸症较前又有减轻,又以前方6剂。 四诊:诸症基本解除,又以前方治疗40余剂,诸症悉除。 随访1年,一切尚好。 【用方提示】根据鼻塞、遇寒加重辨为寒,再根据鼻咽干燥、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辨为阴虚,因鼻分泌物呈块状、不易擤出辨为阴虚生热、灼津夹痰,以此辨为阴虚鼻塞证。方以百合地黄汤滋补阴津、润鼻滋燥;以麦门冬汤滋阴益气,兼以化痰降逆;苍耳子散辛温通窍,兼防滋补药壅滞。 图书名称:王付经方合方辨治疑难杂病(第2版) 图书作者:王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