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罗隐《蜂》审美赏析

 江山携手 2019-08-28
罗隐《蜂》审美赏析

罗隐《蜂》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借对蜜蜂的吟咏来表现辛勤劳动的高尚品格,表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同时,也暗喻对不劳而获之人的痛恨与不满。全是如下: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诗人首先写山中环境之美,为蜜蜂出场营造了良好的环境。诗人写道:“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山尖”指山峰的顶端。“尽”即全部。“占”即占其所有。“风光”即风景、景色的意思。这里是指繁花似锦的春天景象。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无论是平地还是山尖,凡是有美好的风景,盛开着鲜花盛开的地方,都被蜜蜂占领。首先,我们可以从诗人描写的角度来看,诗人用“平地”、“山尖”将这个山写尽,也就是代表了整个山。后面有用了“尽”字来绾结,表明了蜜蜂“占尽风光”了。特别是用一个假设句来配合,不但强调了“平地与山尖”的整体形象,而且也起到了总括的作用。其中,有一个“占”字,不但把蜜蜂拟人化,而且表现了蜜蜂的主动行为。总之,在诗人的笔下,蜜蜂活动的环境是十分美好的,蜜蜂的行为更是美好的,为后面进一步描写蜜蜂为他人辛勤劳作奠定了基础。

接着写道:“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采”即采摘。“甜”指醇香甜美的蜂蜜 “为”即替。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它们采尽百花酿成蜜后,到头来又是在为谁辛苦,为谁酿造醇香的蜂蜜呢?我们先回过头来看,从写作方法来说,前两句“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以叙述描写为主。从后两句来看,第三句“采得百花成蜜后”接上两句而来,是叙述,叙述了蜜蜂采花之后酿蜜。所以陌生人最后一句“为谁辛苦为谁甜”就表明了自己的观点。采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从意义上来说,“采得百花”就表明了蜜蜂的“辛苦”。一个“百”字,就表明了多数之意,暗示了“成蜜”是很辛苦的过程。在此基础上,词人用反问句来强调“成蜜”为谁。这一句含义多元的,其一是“为谁辛苦”,其二是为谁甜。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这一句:为谁甜蜜而自甘辛苦呢?但诗人不这样说,而是把“辛苦”与“甜蜜”二者结合在一起。其中的两个“谁”都是指他人。写到这里,词人强调了蜜蜂的“辛苦”,却给别人的“甜蜜”。

我们在赏析咏物诗时,绝对是不能停留在表面,应该要抓住所咏之物的特征,然后想想这些特征可以和人的哪些品质、精神联系起来,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在看看诗人表现手法或者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对于罗隐这首诗歌,我们通过诗人描写辛勤的蜜蜂满山采花,酿出甜甜的蜜,表现了蜜蜂不是为自己享受,而是为他人甜蜜的一种奉献精神。根据咏物诗以物喻人的特点,运用借物抒情,托物言志表现方法,以及反问的修辞手法,我们就能够从诗人描写的蜜蜂形象中感受到蜜蜂的辛勤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可以说,诗歌赞美的是蜜蜂,实则是对劳动者的赞美。同时,在赞美中也表现了诗人愿做蜜蜂一样的人——为他人,为社会尽一份力。

对于咏物诗,我们应该有这样的认识,咏物的目的就是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也就是通过对事物的咏叹表现人的思想情感。正如刘熙载在《艺概》中说:“咏物隐然只是咏怀,盖个中有我也。”也就是说,咏物诗中所咏之“物”往往是诗人的自况,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诗人在描摹的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思想感情。这首诗歌就体现出来咏物诗的特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