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晏殊 《少年游·重阳过后》审美赏析

 江山携手 2019-08-28

晏殊 <wbr>《少年游·重阳过后》审美赏析

晏殊 《少年游·重阳过后》通过木荷花在秋风萧瑟中独自开得分外艳丽的描写,表现出荷花不畏严霜的品质,从而借助荷花形象象征了对爱情的坚贞、高洁的品质,以此表现出客居异乡的游子对亲人的思念。全词如下:

重阳过后,西风渐紧,庭树叶纷纷。    朱阑向晓,荷花妖艳,特地斗芳新。    霜前月下,斜红淡蕊,明媚欲回春。莫将琼萼等闲分,留赠意中人。

词作首先写道:“重阳过后,西风渐紧,庭树叶纷纷。”这三句为景语,描写了重阳过后自然景物的变化。通过西风凄紧,庭叶飘零,渲染出清秋萧索的气氛。晏几道在《思远人》中写道:“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其中,在表现环境氛围上,“红叶黄花秋意晚”与“西风渐紧,庭树叶纷纷”有异曲同工之妙。

紧接写道:“ 朱阑向晓,荷花妖艳,特地斗芳新。”“阑””,即栏杆。 “妖艳”即艳丽,妖娆美丽。这里写了秋天的清晨,太阳照在红红的栏杆上,荷花盛开,在月光下妖艳靓丽,好似特意与百花争艳。这里,词人通过对荷花的描写,不但表现了秋天荷花盛开的美丽景象,而且也暗示了清秋时节荷花之可贵。春天有的美景,秋天也是有的,但秋来更为珍贵,因为秋风萧瑟,花儿就弥足珍贵。

下片开始写道:“霜前月下,斜红淡蕊,明媚欲回春。”这里,词人进一步对荷花作了更加细微的描写,表现出了在清霜中,明月下,那微斜的红花、淡黄的小蕊,是多么鲜明美丽,好似春天回来了。这里,词人对秋天荷花作了具体描写,突出了荷花的艳丽之美。其中,“霜前月下”写荷花开放的环境,也是词人要突出的秋天月下的美丽景象。“斜红淡蕊”,其中,“红”指花。“淡蕊”指花蕊淡雅朴实。这里的“斜”用得很妙,暗示了荷花似如腼腆的少女,羞羞答答的样子,车里给荷花以人的情感,更容易表现词人情感。“明媚欲回春”是荷花盛开景象所引起的强烈感受,它似乎能把萧瑟的秋季化作美好的春天。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样。可以说,在词人的笔下,秋天之美不亚于春天之美。秋天是引发人情思意绪的季节,这个季节是美好的,是收获的季节。然而,在诗人的笔下,往往是萧瑟的,而词人着力描绘其美好,是为了给予深情厚谊的。

于是,词人最后两句写道:“莫将琼萼等闲分,留赠意中人。”琼萼”也就是如同玉制的花萼,很珍贵,很美好的。在古代诗词中,多指妇女首饰之一。这里承上抒怀而来,告诉人们不要把这美玉般的花儿随便地摘下来,还是留着它赠送给意中人吧。花儿总是美好的,代表着美好的情感,寄予着美好的希望。这里,人花合一,在荷花中给予了无尽的人间真情。所以,最后说“留赠意中人”,真是点睛之笔,更加突出了荷花意蕴美,表现出主人公把自己最珍贵的,如同荷花中“琼萼”的发簪送给自己心爱的人,可见其真情的美好。

在艺术上,这首咏物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描绘物体,突出特点;其次,写景状物,表现感情。再次,形象鲜明,意蕴深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