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哲理人生】 苏轼:放下别人的错,解脱自己的心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每个人都有可能犯错,彼此之间的伤害很难避免。 凡是看淡一些,不要满怀愤怒,怨气冲天。 生气,就是拿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 心中装着怨恨,也就失去了阳光与温暖。 原谅别人,是放过自己,放下别人的错,就是解脱自己的心。 —01— 苏轼被贬到黄州,晚上他一个人去城里喝酒解闷。 路上遇到一个醉汉,醉醺醺地撞倒了他。 这个人也不道歉,反而骂骂咧咧地离开了。 苏轼从地上起来,拍拍衣服,竟然没发火。 他说:自喜渐不为人识。 苏轼也喝了不少酒,等回到家的时候,已经半夜了。 “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 家童就这样把主人关在外面,苏轼也不恼怒,跑去江边吹风。 庄子说:人能虚己以游世,其孰能害之。 一个人要是不把自己当回事,那就没有人能让他愤怒,让他生气。 一个人的自尊太强、自我意识太强,别人稍微冒犯,他就立马反弹回去。 把事情看得淡一些,把自己看的轻一点,生气自然就少了。 人活一世,短短几十年,没必要为了小事大发脾气,气大伤身,话多伤人,不如看淡看开,解脱自己的心,心平气和度过每一天。 —02— 老和尚爱兰花,精心培育了数十株,外出云游的时候,交托给了小和尚照顾。 结果有一次暴雨,小和尚忘了收花,全都被打碎了。 老和尚回来之后,小和尚向师傅告罪,请求惩罚。 老和尚说:我养兰花,又不是为了生气的。 对啊,培育兰花是为了那份美好,又不是为了生气。 人生短暂,要把精力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此生才不至于虚度。 苏轼和王安石政见不同,在朝堂上斗了半辈子。 等王安石归田,苏轼被贬,二人再次相见,却惺惺相惜,一笑泯恩仇。 章惇把苏轼贬到海南,想让这位老友客死蛮荒,苏轼大赦之后,章惇的儿子章援给苏轼写信,希望苏轼对章家网开一面,不要打击报复。 而苏轼只说了一句:“但以往者,更说何益”。 心灵是一个有限的容器,装得下仇恨,就放不下爱与温暖。 人生有更多美好的东西在等待自己,不跟敌人计较,其实也是放过了自己。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