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她被誉为“当代的萧红”,笔下皆是不可思议的生命哲学

 范良光 2019-08-28

文/蓝曼卿

木心有首诗叫做《从前慢》

“记得早先少年时,大家诚诚恳恳,说一句,是一句。清早上火车站,长街黑暗无行人,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从前的锁也好看,钥匙精美有样子,你锁了,人家就懂了。”

她被誉为“当代的萧红”,笔下皆是不可思议的生命哲学

读李娟的这本《我的阿勒泰》总是会想起这首诗,这首诗好像就是书的完美注脚。李娟笔下的阿勒泰,其实是一个苍凉落后的地方,但是在哪苦寒之地,却蕴藏着别样的生命和惊喜,所谓的诗和远方,其实都不及一双发现美的眼睛,着眼当下的美好。

在中国有无数个“李娟”,但“阿勒泰的李娟”只有一个,她文笔清新,充满灵性,被读者誉为“阿勒泰的精灵”。

作家王安忆曾评价李娟说:“她的文字一看就认出来,她的文字世界里,世界很大,时间很长,人变得很小,人是偶然出现的东西。那里的世界很寂寞,人会无端制造出喧哗。”

李娟之于阿勒泰,就好像萧红之于呼兰河,是一种命中注定,更是互相融合,合二为一。

《我的阿勒泰》更是被读者们亲切地称为“这是被敬畏的大自然,和在大自然中的单纯人生”。

今天,我们将从如下几个方面解读这部作品的魅力。

1,流亡是美学还是美学是流亡?

十年前,李娟在到处收集来的纸片上用密密麻麻的字写下她的生活、感想和领悟,投稿到新疆的文艺单位。一些资深的编辑认为一个二十岁左右的女孩不可能写出如此清新有才华的作品,但新疆著名作家刘亮程将她挖掘出来。

刘亮程评价李娟说“我能为读到这样的散文感到幸福”。因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作家已经很难写出这种东西了。”

这些文字原生态记录了作者在疆北阿勒泰地区生活的点点滴滴,包括人与事的记忆和感悟。全书文字明净,质地纯粹,原生态地再现了疆北风物人情,充满了朴野清新的气息。

很难想象,李娟其实是一个没有受过完整高等教育、阅读范围主要限于金庸、琼瑶、一直生活在疆北荒野之地的女孩。一方水土养就一方人,阿勒泰的自然纯朴,养育出的李娟,能够写出如此清新、活泼、充满灵性和生命力的文字。

洪应明在《菜根谭》中写道:“一字不识而有诗意者,得诗家之真趣;一偈不参而有禅味者,悟禅教玄机。”

李娟就是这种了悟诗意和禅机的大智之人吧。

上世纪70年代末,李娟出生在新疆。而她的祖籍,在千里之外的四川省乐至县。

李娟家有三口人:外婆、妈妈和李娟。外婆八十多岁高龄,善良、坚强,还有点小顽皮。她大半生都住在四川老家,因无人照料,一把年纪不得不跟随女儿(李娟的妈妈)来到新疆生活。

逐水草而居的生活异常艰辛,但是她从不把吃苦当吃苦,反而以苦为乐,能在微小的事物里,体悟出幸福之道。

一簇野花、几颗野草莓、甚至就连在河边洗衣服这等小事,都能成为李娟生活里的一道光,照亮她晦暗的少女时代。

李娟说:“苦难是一种命运,不应该被赞美,也不应该被埋怨。”又说:“痛苦这东西,天生应该用来藏在心底,悲伤天生是要被努力节制的,受到的伤害和欺骗总得去原谅,满不在乎的人不是无情的人。最安静与最孤独的成长,也是能使人踏实、自信、强大、善良。”

乔伊斯说:“流亡,就是我的美学。”

木心说自己不如乔伊斯阔气,但却说:“美学,是我的流亡。”

木心在一首诗中写道:“我曾见的生命,都只是行过,无所谓完成。”

对于李娟而言,或许连她自己都分不清流亡是她的美学,还是美学是她的流亡吧。

2,土,才是最珍贵的修养

在《我的阿勒泰》中有我们最常见的日常生活,洗衣做饭,打工赚钱。

妈妈开了一间杂货铺,为往来牧民提供各种生活所需的用品,李娟妈妈有着神奇的语言天赋,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在汉语和哈萨克之间翻译,甚至创造出了无数的新词汇。李妈妈虽然直白、象形的在两种语言之间互译,但是还比较能够符合阿尔泰地区当地的生产生活实际的。

自家的店里有各种商品被李妈妈插科打诨的翻译了:相思鸟的香烟被翻译成小鸟牌,土虽然土,但是却简单明了,当地人能够轻易的理解和明白;还有什么“抱窝鸡”、“三开肩式西服”……

李妈妈总能有自己的方式去解释,虽是下里巴人,却传播率极广,毕竟通俗易懂。

世间的事怎能是一个“俗”字了得。

如果明明白白的解释相思鸟呢?要解释“相思”是什么,还要解释这“相思”是怎么和“鸟”联系到一起的……对于阿勒泰的牧民又不养鸡,知道了“抱窝鸡”又有什么用。

偏偏很多东西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

土有土的好处,俗有俗的优势。普天之下,全俗人,活着,本身就是一间极其俗气的事,吃喝拉撒很俗,穿衣喝药很俗,睡觉取凉亦俗;若是不俗,大概只能飞升成仙,远离尘嚣。

严歌苓在《芳华》中写道:俗气代表着生命力,不俗的人往往魂比肉体活跃,等于半死的。

还有写女人们在澡堂洗澡的情况。

她们生活的地方其实用水并不像我们一样方便,而洗澡大多是公共的大澡堂子。澡堂里总是热气腾腾、水汽缭绕。人多的时候,更是又闷又挤,得三个人共用一个龙头。人与人之间,最轻微的接触间有最黑暗的深渊,不时有陌生人挤过来主动提出要帮我搓背,被我谢绝后,她会立刻请求我帮她搓背。

而李娟去洗澡,总会忘记带一样东西:可能是梳子,于是走出澡堂时,总是头发胡乱纠结着的;有两次忘了带毛巾,只好站在更衣室里慢慢晾干;忘记带拖鞋的话,一进更衣室就会发现,然后匆匆忙忙回家取。等拎着拖鞋回来时,健忘的老板总会让我再付一次钱;忘带香皂的时候,就用洗发水代替;忘带洗发水了,就反过来用香皂洗头发。但是有好几次,香皂和洗发水同时忘带了。

就好像一幕幕的电影闪过,让我们看到了久远时代的市井小民生活,“土”和“俗”才是生活中最真实的底色,李娟用简练的语言精准地捕捉到阿尔泰的“情绪变化”,每一个字每一句,透露出的都是人间的温度。

3,选择“生存”还是“生活”,这里有你想要的答案

真正的生活从来都是脚踏实地,琐碎的杂七杂八的各种小事儿堆砌起来的;乡下贫乏的物质,不知道哪一天,哪一件小事儿就会把你击溃的。倒不是危言耸听,生活中太多熬过了大风大雨却被琐细打败的案例。

李娟在《什么叫零下42度》中写过这样一句话:我站起身去提水,转身去滑了一跤,重重摔在满地厚厚的坚冰上。我趴在地上流下泪来,并亲眼看到这泪水一滴滴落下,瞬间冻结在冰面上。我终于哭出声来!这世界仍然在寒冷,在我已经没有办法感觉到的地方,已经没有办法感觉到的地方——继续寒冷……

没有经历过寒冷的人是不懂的那种钻心的寒冷——零下42度是什么概念呢?器官感知到的不是冷,而是刺骨的疼,因为寒和冷引起的身体的极度的不适。这样的阿尔泰,并不招人喜欢,甚至想着逃离。

阿尔泰的生活并不是只有美好,它也有它凌冽的一面,但是我们不能因为美好而粉饰它的不美好,同样,也不能因为那些不迷人的地方而全盘否定它。

罗曼罗兰说过,生活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李娟就是这样的英雄!

有一种勇敢叫认清生活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

在阿尔泰地区曾刮起过一阵“木耳”风,采摘木耳倒卖换取高额利润。在这荒凉的地方生活,更多的时候是求生存。就连李娟自己也在《木耳》这篇文章中感慨道:“活着”是最最简单的一件事,而在活着之外,其他的事情大多都是可笑的。

从李娟妈妈找回第一朵木耳开始,生活发生了变化,生活开始有了飞翔与畅游的内容;因为木耳的高额利润引发了人们的竞逐,采摘木耳的人越来越多,人们也放弃了最初的忍抑欲望的精神,最终将大自然馈赠的“黑色蘑菇”(木耳)给过度撷取完,不再生长。

木耳的消失让耗费了极大努力凝聚起来的生活再度破裂,但是生活还要继续,只能去往更丰富更热闹的世界寻求生活得更好的可能性。

在木耳消失之后,有重新回到视野中,李娟选择了沉默,我们当对着生活土地充满信任和感激,而不是过度的开采和使用。

“生”后面还有个“活”字,“活着”就是要多姿多彩、万物竞上。

在李娟生活的阿勒泰地区,本质是个荒凉的牧区,并不是人类生活的理想之地,但是她却活出了自己的精彩!

她被誉为“当代的萧红”,笔下皆是不可思议的生命哲学

4,人活一世,需要高于柴米油盐的品相

在阿勒泰生活的期间,曾有一个逝者欠了李娟家的钱,按照当地的风俗,必须偿还完债务逝者才能够入土为安。

他的家人拿不出钱来偿还,只好把自家的一匹马牵过来要求抵债。

但是这个马儿却是个鸡肋的美物,华而不实:既不能作为交通工具使用,又没多余的地方安置,处理它的唯一方法大约就是宰掉吃肉。李娟又说,如果养马只是为了吃肉,生活该索然无味到什么地步啊?

想来确实如此。生活,总要有些高于柴米油盐的品相。

在牧区,养一匹马是一件让人热血沸腾的事情,它意味着你真正地爱上阿勒泰,要永远生活在阿勒泰。

“马”代表什么呢?一种根深蒂固的乡土情怀,一种游牧人的牵挂和“尊严”。

常有人拿李娟和三毛做对比,说她们是同样洒脱的女性,一个倾心阿尔泰,一个迷恋撒哈拉。三毛有一本书就叫做《送你一匹马》,就好像隔空与李娟对话,用“一匹马”将两个人牵连起来。

马的外形,交织着雄壮、神秘同时又有着清朗的生命之极美,想起能够拥有一匹马,内心就会有一份难言的激越和狂喜,这种情怀是不可取代的。但是执着于拥有一匹真马之后,就会有了世俗的不自由。

所以在那篇《属于我的马》的文章结尾,李娟这样写道:

我还想再打电话问问妈妈关于马的事情,但想来想去,终于没有。

就让马存在于想象的草原之中自有奔驰,就让生活有点高于柴米油盐的高级品相,挺好的!

英国BBC做过一项万人研究,你觉得最好的休息方式是什么?排名第一的是:亲近大自然。米哈里也说到:亲近大自然,能产生高心流。

如何亲近大自然呢?答案是:深入

比如——

花一点时间等一朵花开。

看一片初春的嫩芽绽绿。

听一夜窗外雨打芭蕉声。

躺在吊床里,静静地看星星。

正如苏轼所说:“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人活一世,总要追求一些柴米油盐之外的美好诗意,这种高级的品相是我们区别于一般人的纯美存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