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青青陵上柏》审美赏析

 江山携手 2019-08-28
《青青陵上柏》审美赏析

《青青陵上柏》是《古诗十九首》中的一首,写主人公游京城而兴叹,感受到了人在死和未死之时就应该好好享受,要“斗酒相娱乐,聊厚不为薄”。全诗如下:

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斗酒相娱乐,聊厚不为薄。

驱车策驽马,游戏宛与洛。

洛中何郁郁,冠带自相索。

长衢罗夹巷,王侯多第宅。

两宫遥相望,双阙百馀尺。

极宴娱心意,戚戚何所迫?

诗歌写道:“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这四句的意思是说,陵墓上长着青翠的柏树,溪流里堆着成堆的石头。人生长存活在天地之间,就好比远行匆匆的过客。诗人运用比兴手法,先描写环境而引出人的生存状态。诗歌中的所表现了人的独立苍茫,头顶的苍穹,脚踏的大地,生于天地之间,却是匆匆忙忙,如同旅人那样。诗人实际上再告诉我们,人来到这世上,就是匆匆忙忙的,为了生活、为了家人、为了他人。

接着写道:“斗酒相娱乐,聊厚不为薄。驱车策驽马,游戏宛与洛。洛中何郁郁,冠带自相索。”“斗”即容量单位,十升为一斗,十斗为一石。“聊”即姑且,勉强。“斗酒”这里指不多的酒。“薄”即量少、味淡。“何郁郁”这里是赞叹洛阳的繁华景象。“冠带”即头上顶冠束带的人,指京城中那些达官显贵的人。“索”即求访。屈原《离骚》中“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诗歌中说道的“宛”,就是现在的河南南阳,是东汉的“南都”。“洛”,即今河南洛阳,是东汉的京城。当时这两地,都很繁华。意思是说,斗酒足以娱乐心意,虽少却胜过豪华的宴席,而驾起破马车驱赶着劣马,照样在宛洛之间游戏,洛阳城里那么热闹,而达官贵人彼此也相互也在探访。这里,诗人承接上面的“忽如远行客”而来,由此感于生命短促而应该及时行乐。如何行乐?诗人说,“斗酒”虽“薄”,也可娱乐;虽是驽马,也可驾车出游等。这些行乐方式,在古代是常见的。《诗经·邶风·泉水》写道:“驾言出游,以写我忧。”读到这里,感觉到诗人是在告诉我们,为什么不带着酒,赶着驽马到那儿去玩,而那些“冠带自相索”,也就是说,那些达官显贵也在互相探访,但他们总是带着功利性,压抑着自己的心性,是“郁郁”不乐的,而不是诗人所说的“行乐”的本意。

接着写道:“长衢罗夹巷,王侯多第宅。两宫遥相望,双阙百馀尺。”“长衢”即大街。“夹巷”就是排列大街两侧的胡同。这里承接了前面的“冠带自相索”,对此予以形象化的描写。“第宅”,“两宫”,“双阙”等都不过是“冠带自相索”来往的地方,是后面诗人所说的“极言娱心意”的场所。意思是说,大路两边夹杂着小巷子,随处可见王侯贵族宅第,而南北两个宫殿遥遥相望,两宫的望楼高达百余尺。这是诗人在京城所见达官贵人的住所,是很富有的,也很堂皇的。这位后面表达“极宴娱心意,戚戚何所迫”奠定了更为坚实的基础。

面对这样的状况,所见如此,于是诗人在结尾两句写道:“极宴娱心意,戚戚何所迫?”极宴”就是尽情欢乐。“娱”就是“使……娱”。“戚戚”就是忧惧、忧伤的样子。《论语·述而》写道:“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何晏集解中引郑玄的话说:“长戚戚,多忧惧。"意思是说,达官贵人们虽尽情享乐,却忧愁满面不知何所迫。诗人的享乐,就是放松自己,享受人生的快乐,心中不能“戚戚”的。“戚戚何所迫”即何所迫而戚戚。也就是什么迫使人戚戚不乐呢?在诗人看来,“冠带自相索”们即使“长衢罗夹巷,王侯多第宅。两宫遥相望,双阙百馀尺”,也因为他们心中有功利,有“相索”的目的,即使“娱心意”也有很大的勉强性,谈不上真正的行乐。

老百姓有老百姓行乐的方式,达官贵人有达官贵人的方式,但真正获得快乐的,就只有“斗酒相娱乐,聊厚不为薄。驱车策驽马,游戏宛与洛”的“娱心意”的心灵快乐。

在艺术上,这首诗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注重铺陈,提高形象性。

其次,运用对比,增强抒情性。

再次,用反问句,增强意蕴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