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妃身亡,却未追责。也许宋太祖真的认定赵光义所说是肺腑之言,所为真的是在救国家。但除此之外,还会有多少人相信? 众所周知,一个女人如果周旋在几个男人中间,肯定是一件风险系数极高的工作。 话虽这么说,但生为女人,又常常身不由己,特别是在传统社会。 这里是一个女人的悲剧,她不但闭月羞花,而且富有才情,一度享尽人间荣华,却死得莫名其妙,最后还惹来无穷非议…… 一 一个美女的命运三级跳 古代女诗人不多,因为一首诗便名垂诗史的女诗人就更少了。宋代的花蕊夫人则是其中的幸运儿。 唐朝灭亡之后,是五代十国时期。各地进入“有枪就是草头王”的割据时代。随着宋太祖赵匡胤的崛起,所谓“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自然要对割据政权逐一剿灭。 古代的四川号称天险,最多据险称王、关起门来享福的人物。这个时候,四川一带的统治者是后蜀国国君孟昶。花蕊夫人正是孟昶的宠妃。 花蕊夫人的美貌,从其名号由来中即可看出:在阅尽春色的末代国君孟昶眼里,即使是富贵的牡丹、艳丽的昙花均不足以形容宠妃美貌,因为它不是花,简直是花中之蕊!所以孟昶要赐封其为“花蕊夫人”。 欢娱的时间总是太短。等到宋太祖赵匡胤吹起进攻号角的时候,衰弱的蜀国不堪一击,只得请降。孟昶和他的所有佳丽都成了宋朝的阶下囚。 花蕊夫人芳名远播,创业未久日理万机的宋太祖居然忙里偷闲,亲自召见了她。也许是被其容貌所震惊,赵匡胤话里话外隐隐就有指责其为红颜祸水的意思。 不料,花蕊夫人即席赋诗一首曰: 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哪得知? 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面对“红颜祸水”这种老掉牙的指责,此诗可谓锋芒毕露:国家兴亡与我这个幽居深宫的小女子有什么关系呢?君王在城头竖起降旗,我不知道也做不了主啊。十几万的精兵强甲一朝解体,请问他们是男人还是女人?…… 依靠自己的容貌,加上这首诗,花蕊夫人折服了宋太祖。 不过这种折服对女人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就一言难尽了。 从后蜀孟昶的宠妃,到阶下囚,到宋太祖赵匡胤的宠妃,在很短的时间里,花蕊夫人经历了命运的三级跳。 有时候,人生真的就像过山车…… 二 杀美女救国家? 花蕊夫人在宋太祖的后宫中也极受宠幸,获封为“金城夫人”。 但就是这种宠幸,却给她引来了杀身之祸。杀她的不是别人,居然是宋太祖的亲弟弟、后来继承太祖大位的宋太宗赵光义! 怎么杀的?主要有两种记载。 一是宋人王巩的《闻见近录》记载:“金城夫人得幸太祖。一日宴射后苑,上酌巨觥以劝太宗,太宗固辞,上复劝之,太宗顾庭下曰:‘金城夫人亲折此花来,乃饮。’上遂命之。太宗引弓射杀之,即再拜而泣,抱太祖足曰:‘陛下方得天下,宜为社稷自重。’上饮射如故。” 二是宋人蔡绦的《铁围山丛谈》记载:“国朝降下西蜀,而花蕊夫人又随昶归中国。昶至且十日,则召花蕊夫人入宫中,而昶遂死。昌陵后亦惑之。太宗在晋邸时,数数谏昌陵,而未果去。一日兄弟相与猎苑中,花蕊夫人在侧,晋邸方调弓矢引满,正拟射走兽,忽回射花蕊夫人,一箭而死。” 翻译一下,以上两段记载,主要情节其实都差不多:赵匡胤、赵光义兄弟俩与花蕊夫人在后苑中玩乐,赵光义借机弯弓射杀了花蕊夫人。 区别只在于赵光义动手的时机。按照《闻见近录》所记,赵光义是借花蕊夫人酌酒的机会,而《铁围山丛谈》则说,赵光义是借调弓射走兽的机会,掉转箭头,将美女一箭毙命。 而《闻见近录》中,还多了一个情节:赵光义射死花蕊夫人,转头向兄长跪下,抱住太祖的脚,边哭边说:陛下登基未久,得天下不容易,应以社稷为重啊。 赵光义这番话的言外之意,是说花蕊夫人的美貌迷惑了太祖,这对江山社稷极其危险。所以,俺射杀她实在是为了救国家的不得已之举。 这些记载可靠吗? 王巩是王旦的孙子,须知在北宋朝,王旦以一代名相著称。因此,《闻见近录》的可信度颇高。 王巩为什么要记载这样一段轶事?其实,他的重点不在花蕊夫人,而是在宋太祖兄弟俩的身上。 今人看到美女香销玉殒会大起悲悯,但当时在记载者眼里,这就是一段千古佳话。 不能因贪恋美色而置国家大事于不顾,赵光义射死花蕊夫人后说的一番话简直是大义凛然! 而宋太祖的表现呢?“饮射如故”,一个千娇百媚的宠妃倒下了,宋太祖却像没看到一样,照常喝酒射箭。这不就是一个能够拒绝美色诱惑的英主形象吗? 爱妃身亡,却未追责。也许宋太祖真的认定赵光义所说是肺腑之言,所为真的是在救国家。 但除此之外,还会有多少人相信? 三 漂亮话里猫腻多 不相信赵光义的人并不少。 同样是宋人笔记,《烬余录》记载,赵光义借太祖生病之机,曾经对花蕊夫人“乘间挑之”。 于是有人怀疑,赵光义之所以要对花蕊夫人痛下杀手,其实是因为挑逗不成,所以恼羞成怒。 另有一种说法则认为,花蕊夫人之死缘于其卷入了皇权内部争斗。 《宋宫十八朝演义》一书就说,宋太祖的母亲杜太后临死之前,要赵匡胤身后传位给兄弟赵光义,并且立下约书,藏书于金柜之中。而花蕊夫人不以为然,劝太祖传位给自己儿子。结果,被赵光义安插在宫中的内应知道了,因此对花蕊夫人恨之如骨…… 该信哪一种? 先做排除法。大拿肯定不信后一种说法。因为杜太后临终要求太祖传位兄弟一说原本就不可信。 杜太后死的时候,太祖正当壮年,并无大的疾患,而且太祖的几个儿子也正在茁壮成长之中,太后临死的要求未免太不合常理。 不少史学家认为,所谓太后的金柜藏书很有可能就是宋太宗的伪造! 除此之外,大拿更不相信赵光义杀花蕊夫人意在救国家的鬼话! 为何?两个理由: 第一,宋太祖虽然难免好色,但究其实,远远没到为女色而荒废国事的程度。史料上也找不到类似证据。 第二,宋太宗那段话说得漂亮极了,可惜言行并不一致。 宋太宗继位之后,有一个与女色有关的著名故事。 和花蕊夫人地位相似,被宋灭亡的南唐国国君李煜的皇后小周后也以美貌著称。宋人有一幅画,画的就是宋太宗“幸小周后”的场景。 后世看到这幅画的人说:“周后肢体纤弱,数宫人抱持之,周后作蹙额不胜之状。” 直白一点,这不就是霸王硬上弓? 看看这里的记载,再回味一下赵光义射死花蕊夫人后所说的那一段漂亮话,读者朋友,你会信他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