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步首先启动WinCC,建立一个新的WinCC项目,项目分为三种类型: (1) 单用户项目 这是一种只拥有一个操作终端的项目类型。在此计算机上可以完成组态、与过程总线的连接以及项目数据的存储。 (2) 多用户项目 特点是同一项目使用多台客户机和一台服务器。在此最多可有16台客户机访问一台服务器。可以在服务器或任意客户机上组态。项目数据,如画面、变量和归档,最好存储在服务器上,并且使它们能被所有客户机使用。服务器执行与过程总线的连接和过程数据的处理。运行系统通常由客户机控制。 (3) 多客户机项目 这是一种能够访问多个服务器的数据的项目类型。每个多客户机和相关的服务器都拥有自己的项目。在服务器或客户机上完成服务器项目的组态;在多客户机上完成多客户项目的组态。最多16个客户机或多客户机能够访问服务器。在运行时多客户机能访问至多6个服务器。也就是说,6个不同的服务器的数据可以在多客户机上的同一幅画面中可视化显示。 不同的项目类型之间可以切换,在此我们选择单用户项目。然后在标签管理器(Tag Management)中选择添加PLC驱动程序, 第一步本系统要建立一个PROFIBUS网络,所以选择支持S7协议的通信驱动程序“SIMATIC S7 Protocol Suite. CHN”,在其中的“PROFIBUS”下联接S7-300,要设置节点名、MPI地址等参数,而且MPI地址必须与PLC中设置的相同。 第二步在组态完的S7-300下设置标签,每个标签有三个设置项,即标签名、数据类型、地址,其中最重要的是标签地址,它定义了此标签与S7-300中某一确定地址如某一输入位、输出位或中间位等一一对应的关系。设置标签地址很容易,可以直接利用在STEP7中配置的变量表,如设置标签地址为Q0.0,表示S7-300中输出地址Q0.0。用此方法,将S7-300与WinCC之间需要通信的数据—做成标签,即相当于完成了S7-300与WinCC之间的联接。 第三步在图形编辑器(Graphics Editor)中,用基本元件或图形库中对象制作生产工艺流程监控画面,并将变量标签与每个对象连接,也就相当于画面中各个对象与现场设备相连,从而可在CRT画面上监视、控制现场设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