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回车驾言迈》审美赏析

 江山携手 2019-08-28

《回车驾言迈》审美赏析

在中国历史上,汉代末年社会将下层的士子们随意挑拨玩弄时,他们都不约而同地对生命的真谛进行思考,对人生价值进行了探索,一时间,表现出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这首《回车驾言迈》却表现出了以荣名为宝,洁身自好的修养。虽然没有摆脱为生命或者命运之谜的苦恼,但思致深刻,格调高远,哲理深厚。全诗如下:

回车驾言迈,悠悠涉长道。

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

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

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早。

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

         奄忽随物化,荣名以为宝。

诗歌首先写道:“回车驾言迈,悠悠涉长道。” “回”即转。“言”是语助词。“迈”即远行。“悠悠”也就是远而未至的样子。意思是说,转回车子驾驶向远方,遥远的路途跋涉难以到达。接着写道:“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茫茫”即广大而无边际的样子。这里形容“东风摇百草”的客观景象,并承上“悠悠涉长道”而抒写空虚无着落的远客心情。一路上四野广大而无边际,春风吹生了枯萎的野草。这情景,使行旅不知车驾何处。可以说,茫茫无边的大地,正是旅人心境茫然的载体。

在这样无边无际也无目的的游荡中,旅人的心境是凄凉而荒芜的。在他的眼中,“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 ? “故”即旧。“无故物”承“东风摇百草”而言。“东风”指春风,“百草”是新生的草。意思是说,在旅人的眼前,一切都是陌生无故物,像草之荣生一样,人的生命难道也不一样很快老去?诗歌由景入情,因见百草凄凄,遂感冬去春来,往岁的“故物”已触目尽非,那么,新年的自己,则不能不匆匆走向老去。在旅人看来,人与草木一样,都是有生命的,都会老去。既然如此,人生应该怎样度过?

于是,诗歌写道:“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早。” “各有时”就是“各有其时”,是兼指百草和人生而说的。“时”的短长虽各有不同,但在这一定时间内,有盛必有衰,而且是由盛而衰的。既然如此,“立身”就必须早了。“立身”就是树立一生的事业,即当指生计、名位、道德等。“早”指盛时,这里即指年轻力壮的时候。人与草木由盛而衰皆的过程基本相同,有盛就有衰,所以,处生立业就必须即时把握,不要浪费时光,耗费生命。

但是转而又想:“人和非金石,岂能长寿考。” “金”就是“坚”之意。“石”就是“固”之意。上句说人的生命不是坚固的,而是脆弱的。下句中的“考”,即“老”。“寿考”就是老寿。下句是说,人即使老寿,也有尽期,不能长久下去。也就是说,人不如金石般的坚固,人的生命是脆弱的,即使长寿也有尽期,岂能长久下去。这是针对“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早”而作的进一步思考。也就是说,即使“早立身”,但生命也是有期限的。

在这样的认识基础上,诗歌最后写道:“奄忽随物化,荣名以为宝。” “奄忽”就是“急遽”(极快)的意思。“随物化”就是“随物而化”,指死亡。“荣名”即美名,或者荣禄和声名。意思是说,生命很快而急遽的衰老死亡,应立刻进取,保得声名与荣禄。也就是说,当人的身躯归化于自然之时,如果能留下一点美名为人们所怀念,那么也许就不虚此生了吧。其实,这是旅人思考的结果,即人生总得为后来人、或者社会做出点有价值的东西,不要碌碌而终。

在艺术上,这首诗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营构景物,情景交融

就诗歌中“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来说,就是一种景物描写。但“一切景语皆情语”,其实,这里为后面抒发情感营造氛围,也表现出诗人处境艰难。

其次,叠词运用,增强气氛

如,“回车驾言迈,悠悠涉长道。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其中的“悠悠”、“茫茫”等叠词,渲染了苍茫凄清的气氛。

再次,人生思考、哲理性强。

对于人生意义的哲理思考,层层推进,有生命而人生,有个体而社会,表现出极强的哲理意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