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熵(生物学)

 ccj610 2019-08-28

生物学3个含义

  • 生物学
  • 热力学
  • 汉字
收起

研究热力学的熵量和生命演化之间的关系,大约开始于20世纪初。 1910年,美国史学家亨利·亚当斯(Henry Adams)印发给大学图书馆和历史学教授一本小册,A Letter to American Teachers of History,提出了依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和熵原则的历史理论。由诺贝尔奖得主物理学家薛定谔,在1944年所撰的《生命是什么?》促进了这个主题的研究。他原来在该书中阐说,生物摄取负熵(negative entropy,有时也称为 negentropy)为食;但在后来改版中回应投诉,表示真正的来源是自由能。近代研究已经将这种讨论,限定来源是吉布斯能,因为地球的生物过程通常发生在恒定的温度和压力下,譬如大气中或在海洋底部,个别生物不能在短时间内跨越两处生存。

    起源

    1863年,鲁道夫·克劳修斯(Rudolf Clausius)出版了他著名的回忆录《On the Concentration of Rays of Heat and Light, and on the Limits of its Action》,根据自己对熵与生命新创的概念,和威廉·汤姆逊(William Thomson)的,其中概述了初步的关系。在此基础上,首先臆测从热力学观点的演化,是奥地利物理学家玻尔兹曼(Ludwig Boltzmann)。

    1875年,玻尔兹曼根据克劳修斯和开尔文的研究推导:

    动物为了生存而努力争取的,并不是已经丰富供给的空气、水分、土壤 ;也不是在任何体内大量以热的形式存在的能量,他们为生存而争取的负熵是,由炽热的太阳传递到地球的能量所提供。

    早期观点

    1876年,美国土木工程师理查德·西尔斯·麦卡洛克(),在其热力学教科书《热的机械原理及其对蒸汽机的应用》中提及物质世界的规律后,指出“焦耳和卡诺的两个陈述建立在坚实基础上,是最普遍的命题;构成我们科目的基本定律。” 然后麦卡洛克继续表明,这两个定律可组合成单一的公式如下:

    这里

    = 熵

    = 传递给一热力系统的热差量

    =绝对温度

    接着他表明这两个,即现在所称热力学第一和第二定律的应用范例不可胜数。然后指出:

    当我们思考哪些与温度变化相关联的物理现象,如果有,那些是很明显热相关的,自然学科的分支大约都是根据重要的事实所考虑的。所以不到一个世代的短暂时空中,惊奇的热力学已知理论被采纳而普及,它已经彻底改变整体的物理科学。

    麦卡洛克继续说明这些定律在实用程度上,“更有趣的例子”。第一个举例是生理学,其中他说“动物身体,和蒸汽机或火车头一样是实际的热机,而动物进食的行为正巧类似于其它热机燃烧燃料;两者的化学过程都相同,称为氧化。'然后他一并讨论了拉瓦泽对于消化、排泄和排汗循环的呼吸理论,随后以当时发现反驳拉瓦泽,根据新的热理论,例如内部热量是由摩擦产生的,其中麦卡洛克指出“身体的热量通常且均匀地扩散,而不是被集中在胸部”。然后他给了一个第二定律的例子,说明摩擦,特别在微小血管中一定会导致发热。毫无疑问地,动物体内的部分热量因此而产生。然后提问:“但是哪里的能量消耗造成摩擦,并须由本身负责?”

    为解答这问题,他转向热力学理论,松散地概述心脏被他认定成“力泵”,收容血液并转送到身体各处,由威廉·哈维(William Harvey)所发现。“像引擎中活塞的作用,因此养分和排泄的循环,依赖心脏维持身体的或有机生命。” 这里麦卡洛克的说法可能是,以著名的卡诺循环来建造模型的部分。 以他的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论述如下总结:

    所有的生命体受制于能量守恒定律,生理作用只能消耗食物产生的能量;而且动物机能的作功量,和相同食物能量可产生的功,到力竭尽之后的比较,必须产生更少热量,区别在于精确的热功当量

    负熵

    而后在这个前提下,1944年著名的《生命是什么?》一书中,诺贝尔奖得主物理学家薛定谔建构的理论,与热力学第二定律所决定的总趋势,相反的,生命靠着摄取负熵来减少或保持它的熵。但在第6章,对负熵这个术语解释他的用法:

    让我先说几句,如果我只顾及物理学家,那我应该把讨论转向以自由能来代替,它是在此文中更相似的观点。但这个专业术语字面上似乎很接近能量,使普通读者误会其间的差别。

    这被认为是生命形式与其它物质组织的区分。依此说明,虽然生命的动态可以主张它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孤立系统的熵增趋势,但在任何方式上它不会与这项定律冲突或使之无效,因为熵只增加或保持不变的原则,仅适用于一个绝热的封闭系统,也就是说没有热量可以进入或离开这系统。当系统能够和环境交换热或物质时,这个熵减少的系统和第二定律是完全兼容的。生命体系和第二定律反向,其组织增加的问题被称为薛定谔悖论。

    1964年美国宇航局邀请一组科学家,为既定的太空任务制造一理论的生命搜索系统,应用于寻找火星生命,詹姆斯·拉夫洛克(James Lovelock)是其中一位。他思考这个问题“我们怎么可以肯定是火星生命,如果有的话,由对地球的生命形式检测而显示出来?”,亦即基本问题是:“生命是什么,应该怎样去识别出来?”他与一些喷气推进实验室的同事,谈到他怎样才能寻找火星生命的问题。而洛夫洛克回应说:

    我想寻找一个熵减少的征兆,因为这是生命必须有的一般迹象。

    因此依其所说,找到生命迹象,必须寻找一种“减少或熵的逆转”方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