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核心企业的这二个老毛病不改,供应链金融基本没戏。

 qhxsina 2019-08-28

李海平:深圳大创供应链知识服务公司创始人兼CEO,中国物流学会专家委员,曾就职于华为技术,怡亚通供应链,金蝶软件,平安银行总行等多家行业顶尖企业,是国内20余家领先供应链公司总裁顾问。

       核心企业是供应链的主心骨,产业链的小伙伴都是围绕他来转,看似这种结构为供应链金融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其实不然,基于核心企业的供应链金融,往往核心企业是最大的障碍,至今无解,中小企业在银行的开户等看似麻烦实质都可以克服。核心企业的担当与想法是破解供应链金融的难题一把钥匙。我们呼吁:核心企业变良心企业,核心企业不能变黑心企业。

       我们现在大凡谈供应链金融,必然谈到核心企业,其实这是思维的狭隘,任何产业链中必然有核心企业就对的,有的核心企业在产业链的前端,譬如矿石为原材料产业的淡水河谷,必和必拓,IC行业的英特尔,高通等他们主导了元器件这些都是核心企业,再往上走点就是屏,现在三星,华星光电,京东方等他们处于中间,再就是制造业譬如海尔,格力,美的等他们是品牌厂商也都是核心企业。但是我们也更应该看到一些产业带,譬如中山古镇的灯具,中国数千个的淘宝村,义乌小商品等等,其实这些行当很难找到个核心企业。

        我们说核心企业吧,可以大致分为三种类别:大型国有企业,全国或者区域行业龙头,优质上市公司。诚然这些企业一般现金流充沛,并且供应链金融核心企业天然的存在一种状态:前端采购靠赊账,后端销售要现款,这样一来,前端的供应商与后端的客户就存在巨大的资金缺口,前端部分是赊销压货的资金缺口,后端部分是预付或者库存压货的资金缺口。很多核心企业动不动就来个三个月,甚至六个月,还有的九个月甚至一年。中小企业的生命线就是现金流,因此这些企业往往是敢怒不敢言,只能忍着,都知道做大企业客户不赚钱,但是为了流量与公司的品牌面子还不得不做。

       供应链金融存在的土壤就是交易双方存在资金缺口,不是交易链条中没有钱,是钱的时间错配啦,所以这就需要一个资金方或者信用方来补位,否则链条的稳定性就存在巨大的风险。所以资金需求是刚性的。

       我们再来换位核心企业思考一下,大家跟核心企业做生意不就是看重的核心企业的体量与声誉嘛,核心企业本身认为自己在产业链中的核心地位是稳固的,并且是高信用的,这点恰巧也是核心企业在产业链中的核心价值所在,也是资金方与交易方最看重的,道理上核心企业应该有这种产业格局与高度,甚至责任感,在不损伤自身利益的前提下帮助产业链更加强大,产业链中交易的企业活的更好,让自己主导的所在的供应链比其他的供应链更加优秀。但是非常遗憾,往往事与愿违,核心企业一般体量规模都比较大,分工比较细,流程严谨甚至冗长。采购端与销售端分属于不同的体系与管辖范围,特别是对于很多供应商简直就是压榨,应付账款是能拖就拖,能缓就缓,不要说帮助给供应商的应付款进行个确权啦,就是出个对账证明都难以实现。问题点就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做不错做多错多,更有可能动了不知道谁的奶酪那就麻烦更大啦。对于核心企业的应收端相对来将有一定的动力,因为这段供应链金融至少可以帮助核心企业快速回款嘛。所以这种对于分销企业向品牌型核心企业订货的融资,银行还是比较喜欢的,由于经销权具有资质,这个资质授权是个不错的资产,本身是信用的体现,这种如果是预付款模式甚好,因为还可以约定货权,然后提货还款给资金方。如果核心企业没有经销权一说都是现款现货,除非做成仓单质押模式,否则供应链金融风险还是有的。

       所以啊,核心企业的采购端供应链进入,有账期结算时,核心企业不给银行确权也不采用汇票结算方式,中小供应商要么只能忍,要么只能寻求资金利率更高的民间保理模式甚至利息更高的小贷模式。说白了就是核心企业不作为,目前居然有资金方与核心企业分利模式,逐渐吊起了核心企业的口味,另外就是核心企业也逐步成立自己的供应链金融部门,但是体量还很小,远远不能满足。

      核心企业只要敢开汇票结算,供应链金融一大半就解决啦。因为不用确权啦,到期要刚兑否则算违约。

最后:不奢求核心企业不欠钱,我们可以畅想一下能否:

1.确个权。

2.按时付款。

这二点足以让当前的中国供应链金融生态繁荣起来啦,同时也可以让中国供应链生态抬不起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