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地毯式复习语文课本对2019年青岛语文中考到底有多大帮助?

 寻叶间 2019-08-28

昨天老王推送的2019年青岛语文中考竟然6分都在考这个文言文“词语”的含义引起不少家长和同学的兴趣。因为很多同学们复习语文时,总喜欢做题,非常不喜欢像学习历史那样深挖课本。其实,从备考忽略课本开始,就已经与高分渐行渐远了。所以为了纠正同学们的这一观点,老王再多叨叨几句,希望引起同学们对课本的高度重视。

第一   昨天推送的古诗词阅读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列各题。(6分)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意为“今天我与你分别,内心忧伤,无论是在京城的我,还是即将远赴蜀州的你,都是远离故土、在异乡为官的人”。

B.“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意为“我们是心心相连的朋友,即使远在天涯海角,也如同比邻而居”。

C.“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意为“在分别的路口,我虽想挽留你,却无能为力,只能默默无语,泪下沾巾”。

D.“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意为“船行平羌江上,半轮秋月高悬在峨眉山头,明月倒映在江水中,伴诗人远行”。

2)下列对两首诗的内容与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首联描写友人即将离京赴任蜀州,诗人遥望蜀地,视线却为风烟所遮,心头萌生淡淡的伤感。

B.《峨眉山月歌》描写了诗人乘船顺江而下所见之景,“峨眉山月”与诗人千里相随,触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C.《峨眉山月歌》后两句叙写诗人江上行船的旅程,表现了诗人离友人越远就越加思念的情感。

D.《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和《峨眉山月歌》皆为离别而作,两首诗均充满了离愁别绪和难以释怀的悲戚之情。

答案是什么呢?

(1)C  (2)D

这两个选项到底考的是啥呢?

(1)“无为”的含义不是无能为力,而是“不必,不要”的含义。

(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没有太多离别的悲戚之感,而是一扫离别的千古愁云,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从“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中的“无为”可以看出来。


【启示】

(1)再像之前那样认为课外古诗词仅仅背诵就行,理解不重要,你就要吃大亏了。2019年青岛中考这两篇古诗词全部是课本上的课外古诗词。

(2)掌握“无为”的含义,这6分就拿到手了。

(3)没有什么资料的重要性高于课本。这道题完全是命题老师拿着最新版的部编课本原创命制的,像第(2)题的“悲戚之情”在八下P76页对古诗词的解读部分都有。


今年青岛一位语文中考超过110分的高分考生分享经验谈到,他做的课外资料并不多,而是专心把6本课本的所有内容都耐心读了很多遍,中考后收获巨大。那么除了这道古诗词外,其他的题目呢?

第二,语言运用题的两道小题的命题依据,就来自于部编教材八年级上册P89的写作课《语言要连贯》和九年级下册P91的口语交际课《辩论》。

第三,课外文言文的字词部分,“狱”出自九下P122《曹刿论战》注释19,“谤”出自九下P126《邹忌讽齐王纳谏》注释8,“彰”出自九下P129《出师表》注释17,“弼”出自八上P128《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注释3。翻译题中“尝”出自九上 P45《岳阳楼记》。

所以,课外文言文试题实则考查了学生的课内文言知识的积累。

第四,名著阅读题是根据七年级下册P73的名著导读课《<骆驼祥子>:

圈画与批注》为原型设计而成。


老王有一个大胆的想法,如果带领小伙伴们把6本语文课本像对待历史课本那样深挖一次,小伙伴们岂不是功力得到大幅度提升?

如果把6本文言文注释的词语含义都地毯式过一遍,岂不是……?

就像这样

基于此,老王在腾讯课堂推出了语文网络课程

当大部分同学疯狂练习试题时,老王就带领同学们深挖课本

等大部分同学都知道深挖课本时,老王就教给同学们怎么站在命题老师的角度思考问题

大蓝皮永远只针对同学们的复习短板

现在大蓝皮王老师的秋季语文文言文课程正在报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