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吃秋,三講究。

 青岛Looker 2019-08-28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也是吃货的季节。秋天怎么吃才有意思,应该问老太太。
方清平说过一段相声,说一个北方老太太给小孩讲立秋后的俗语和规矩,能讲半个钟头: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得穿棉;
立秋洗肚子,不长痱子拉肚子;
秋不凉,籽不黄,立秋十天遍地黄……


中国“老话儿”多,从做人处事到穿衣吃饭都能指点到位。从前日子还慢的时候,一年四季,服饰饮食各不相同。而今四季虽在,衣食却模糊了季节,生活丰富多元,却少了些期待和起伏。于是人们愿意拾起旧规矩和老讲究,希望将日子过出风味。
吃秋的讲究,可多了。



老话儿说,秋瓜破肚。
秋天不吃西瓜,尤其老人小孩。因为西瓜水气大,天凉吃了容易拉肚子。要是有人晚饭前吃了秋天的冰瓜,保不齐一夜两三次要泄私粪。
秋后吃三瓜,虫草不如它
秋天适合吃三种瓜——冬瓜、丝瓜、苦瓜。冬瓜利尿、钾元素含量高;丝瓜富含维生素B和葫芦碱,可以调节人体代谢,又对皮肤好;苦瓜能“去火”,治口舌生疮。中医认为,苦味多寒凉。


一年之内,秋不食姜
姜是热辣的调料,秋天是最干燥的季节,故而从前人认为秋天不能吃姜。老人说“晚吃姜,赛砒霜”。怕的是晚上代谢慢,吃了热辣的东西积在肚子里,对身体不好。其实晚吃姜也不怕,上了火,出门慢跑8公里,出出汗就好了。
吃蜜不吃姜
秋天不鼓励吃姜,但是鼓励吃蜜,因为蜂蜜可以润泽肌肤,促进消化。秋天气候干燥,蜂蜜内服外敷,对皮肤、大肠都是保湿上品。


秋不食辛辣,不食肺
秋不食肺是因为一个很“玄”的理由。古人认为万物皆属五行——金木水火土。秋属金,肺也属金,猪肺是金属性最高的食物,所以秋季吃肺会导致身体金属性飙高。
金克木,肝属木,吃了肺会克肝,导致两肋胀气、心情低落。这个说法非江湖传言,是医圣张仲景的养生主张。
老讲究,根源多来自中医。中国自古讲究衣食同源,食补胜药补,故而吃秋有了许多条框。当代人体质好,一些老规矩不需要了,一些旧理论也不相信了。时代更迭,文化变迁,无所谓对错,只希望讲究的和不讲究的两拨儿人别打起来就行。



美食家大多靠养成。上数两三代人不能挨饿,从小得吃过好东西,家里有人擅长做饭,一根舌头才能养得敏锐挑剔。所以自古文化人更会吃——有机会念书的人大多家庭条件比较好。
提到秋天的美食,就必须提到螃蟹。螃蟹是至今少有的无法反季的食材,而且被大部分群众喜爱,“不到庐山辜负目,不食螃蟹辜负腹”,苏东坡说的。
最近三百年,螃蟹吃得最讲究的,贾宝玉算一位。


《红楼梦》第三十八回,秋高气爽,大家吃上鸡头果和桂花糖蒸栗粉糕的时候,大观园一群少男少女琢磨着办诗社。高门大户的游戏,搞文艺,先吃席。湘云攒局,宝钗出力,搞来几篓极肥极大的螃蟹,再取上几坛好酒,备上四五桌果碟,孝顺了长辈,又热闹。


贾府吃螃蟹,一桌五六人,王熙凤吩咐丫鬟,一次只拿十个,吃了再拿,就怕凉了。酒要烫得滚热,因古人认为螃蟹大寒,需配热酒中和。用贾母的话说:那东西虽好吃,不是什么好的,吃多了肚子疼。
林黛玉吃了一点夹子肉,就得热热地喝口浸了合欢花的烧酒,不然就心口疼。黄酒不能将就。


螃蟹腥气,吃完洗手,要用些菊花叶桂花蕊熏的绿豆面子。不管姑娘太太饭桌上如何嗜腥赕膻,绿豆面洗完就是清香的一双素手。接着大家才提笔作诗——咏菊,尽态极妍写菊之美,淡泊高洁写菊之性。“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个个都是锦心绣口。一场螃蟹宴全程散发出艺术的光辉。


林语堂想必也爱吃螃蟹。《京华烟云》中的中秋家宴上,姚先生买来最好的螃蟹,一家人持蟹赏秋菊。螃蟹寒性儿,他们在屋里吃,配上姜醋酱酒油调的汁,自己动手掰蟹,场面格外忙乱热闹有趣。又拉开窗帘赏月,听女儿们妙语连珠。吃完饭,用野菊叶子泡的水净手,等丫鬟把桌面收拾干净,喝一碗白粥配咸鸭蛋,人月两圆满。
会吃又会过,这算真讲究。


除了螃蟹,秋日还有很多季节限定美食,寻常人注意不到,老饕们却为此把日历盯得死紧。比如柚子,冬天大街小巷都有卖,却有人专门盯着10月熟的广西沙田柚。这种柚子个头小,皮厚,口感密实又很甜,和街上的大柚子味道不一样。
云南、川藏地区,秋季出松茸。生长五六年,成熟仅七天,切片炖鸡汤,或做酱炒芦笋,人间至味。


北京人到了秋天爱喝小吊梨汤。北京天气干燥,秋天容易患咳嗽,所以将梨、银耳、冰糖、红枣、枸杞入水久熬成羹。从中医的角度看,此汤可润燥止咳,醒脾清肺,护肤养颜,清热泻火,是集保健功能之大成的顶级平民饮品。


最讲究的人怎么吃秋?大概是那种会掐着时间跑到云南吃菌汤锅,飞到日本吃秋刀鱼的人。为了一口鲜,累了身体瘦了钱包,无怨无悔。所谓民以食为天,即便是人人都能吃饱的年代,吃货们仍然顶着同一片蓝天。



吃秋的讲究,这几年原来越乱套。先乱在电视里,然后蔓延到网页上,如今微信公号和朋友圈,更是一片保健乱象。
你总有一个家庭群,从立秋前一天就开始陆陆续续收到这样的链接:
“两种药材泡水,秋季不得干眼症!
“秋天吃什么才能肤白貌美?看看美容专家怎么说。”
“秋天吃这些东西,肾病患者有生命危险!
每个标题后面都是感叹号,说得特别笃定,特别理直气壮。


其实都是瞎编的。
中医聊保健从号脉开始,量体裁衣,同病尚不能同治;西医保健从数据出发,最终要落到运动和睡眠两项。直接开药方的保健文,都是耍流氓。
信息爆炸导致常识失灵。当我们获得了太多知识,却没有建立知识体系时,便无法分辨信息的真伪。于是真知和伪科学共同横行互联网。
伪科学为了获得更多的市场,就不断与生活紧密结合:吃饭穿衣、养娃养生,获得了越来越多普通人的信任。


作家东东枪的《六里庄遗事》中写过一个故事,恰似当下网络环境:
石胖子在村里开馆授课,一直不知道该教点儿什么。有人建议:别教那些远的、高的,教什么什么别扭,懂什么什么闹心,干脆教点生活常识:
米饭夹生了该怎么办、怎样洗青菜既省水又干净、如何防止面粉生虫、衣服上蹭上油渍该怎么清洗、腰带的十二种系法……
冯有道说,照我看先得教点儿要紧的,最好是把那些能安身立命的本事先教了。问他具体是什么,他想了想说,一是上树掏鸟,二是下河摸鱼,三是打手铳,四是骂大街。
网友评论:常识失灵的年代,遑论诗和远方。一语中的。

编辑:逗逗龙
- 参考资料 -
曹雪芹 《红楼梦》
林语堂 《京华烟云》
东东枪 《六里庄遗事》
方清平《秋天的到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