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童真 童趣 童艺
2019-08-28 | 阅:  转:  |  分享 
  
童真童趣童艺——玉雕艺术之童子微探文/叶兆锁童子,未冠之称。在中国文化中有着特殊的文化含义。作为人类社会里重要的一员,在不同的领域里
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种角色被以特定的媒介表现出,特别是在艺术体系里,很多艺术形式都包含了大量童子憨厚可爱的样子。例如绘画、雕塑等。
具体而言,童子是民间文化逐渐活跃的一种体现,最能展示人民的思想感情、性格特征、理想愿望、心里素质、审美要求等,更呈现出每个时期民间
文化特征与人们思想各方面动态,与社会发展密不可分。?玉雕童子的时代特征唐朝以后流行佩戴玉童子在传世文物当中,有着大量衣着各异、形态
不一的玉雕童子。而玉雕童子的出现和盛行显示出民间浓郁的生活气息和独特的时代风貌,在中国玉器发展史上具有一定的影响和地位。玉雕童子出
现在宋代,被当时的人们所喜爱,其后历经元、明、清时期仍持续发展。宋代玉童以持荷题材最多,其次为攀枝、抱盒、抱球等多种反映现实生活的
内容,雕法一般比较简单,五官、手指、衣纹多用简单阴线勾出,直线、弧线运用较多,不见沟状线。元代玉童五官紧凑,雕法喜用深痕阴线,线条
粗重,不匀齐。宋元明代玉童保留了元代遗风,雕工趋向于简练豪放,但不及宋代精细。宋元童子题材较广,有架鹰、蹴鞠、博古、练武等,皆具清
新活泼的特点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明、清时盛行吉祥、喜庆的题材,如麒麟送子、张仙送子、婴戏等,使玉童的造型更加丰富多彩。用最简单的语言
来表示:宋代喜欢玩荷叶,明代长得有点粗,清代好动更活泼。《卧莲童子》玉龙奖2015年最佳工艺奖当代玉雕童子融汇的时代元素当代的玉
雕创作已经到转变的新时刻,顺时而变。玉雕童子传承而不泥古,创新而不变异的“借喻”审美,满足了现代人寻求幸福的需求,那是一份对欢乐
、自由与满足感的追求。童子题材好或不好并没有统一的评判标准,但在怎样赋予传统童子题材生命的方面,艺术家们似乎一直在寻找一条解决传统
题材当代性的问题。把“人性”注入了传统童子,满足了现代不同群体的情感需求,也符合了当代玉雕的寻求突破的期望。同样是《持莲童子》却用
了新的表现手法。玉雕童子的文化内涵及收藏价值题材选用应多样性童子原本是佛教观音题材中的配角,用来凸现菩萨的威严庄重。但我发现其实童
子有着很强的可塑性,它象征多子多孙、吉祥如意,符合中国玉雕表现美好寓意的特性,所以就将童子独立出来,作为创作主体创作。我的童子人物
件以采用立体雕的手把件居多,其功能就是赏玩性。一颦一笑、一乐一趣是我想要在我的玉雕童子中灌输的理念,连生贵子、和合二仙、童子戏弥勒
,尤其是我的童趣系列更多得加入了合适时代的元素,使人物形象的时代感更加鲜明。小小的玉童,其文化意蕴既长久又丰沛。创作必有渊源,务求
文化内涵。玉雕以童子为题材,有着深刻的含义。童子是人生之初,行为朴质无邪,坦荡自然,其实就是代表着返璞归真的境界和坦荡磊落的襟怀。
童子又代表着吉祥如意,像“送财童子”、“持莲童子”、“麒麟送子”、“童子骑龙”、等带有随喜、吉祥寓意的,可以说至今仍深受人们喜爱,
而当代童子玉雕更是融入了现代的气息,同时又符合当代审美,在传承传统文化之精髓的基础上,弘扬时代文化,把握时代脉搏,立新意、脱俗气,
凸显时代特征和精神。料质基础,文化蕴藉,两者相辅相成,相映成辉,才能焕发出别样的艺术美。赋予玉料深厚的文化内涵,让作品有思想、有灵
魂,作品才能活起来,这才叫真正的琢玉。童子的寓意自古至今演变数次,但是它最基本的生命寓意却一直存在。无论是在宗教教义中,还是在艺术
表现里,作为生命延续的象征,童子一直是组成的重要元素。《连生贵子》2014年中国玉石雕刻“神工奖”银奖作品投资与收藏、价值与潜力
玉料价格的疯狂上涨,用昂贵的上等白玉原料区设计创作从不曾做过的新题材,新作品,去接受市场检验,同样也是非常有挑战性。童子题材在艺术
品中被广泛采用。在工艺美术向市俗化发展的过程中,童子题材因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特别是它所表现的生动、活泼、吉祥、喜庆的审美情趣,
不仅为广大的市民阶层所欣赏和喜爱,而且亦为上层社会所接受。因而,童子题材的各类艺术品,日渐拥有广阔的市场。对玉雕童子理解的领悟我对
玉雕这门传统艺术的理解和领悟:“工”是一切艺术的骨架、是作品的根茎,“艺”是作品的花和页,灵魂和气质,体现了作品的生命价值!而如何
才能体现“工艺”作品的灵魂、雕刻出作品的生命是一件好的作品不可缺少的一部分!1.艺术与工艺的糅合与提升用心观察生活,汲取他人的精
髓,再融入自我个性的语言,是我在玉雕童子时最大体会。我对童子玉雕的变化追求着多样化与动态感。立姿、坐姿、卧姿、趴着的、跳跃的、行走
的都有。以立体之姿展现出童子嬉戏之景,既充满着童趣,又显意趣与神趣。当然,如何巧妙地在玉石上雕刻出各有千秋、与众不同的可爱童子,必
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尤其是最大程度地利用玉石的天然特性展示童子的天真、简单、可爱,同时把玉雕的圆润感和饱满感雕刻出最佳的效果也是十
分重要的。人物玉雕最讲究脸部表情的刻化。有句行话说,远看形态,近看神态。人物件脸做好了,这件作品就成功了一半。神态的拿捏是十分重要
的,尤其是喜怒哀乐的表现,能最直观的传达出作品的神韵。再者就线条,须做到从上到下一气呵成,流畅且协调,尤其是线条的走向、节奏的呼应
、粗细的变化都应细致到位。《高枕无忧》黄龙玉作品多种工艺的融合(细节的处理、比例的协调)童子形象一直给人珠圆玉润之感,我的童子玉
雕更注重自然和真实,又富有生动与写实,没有运用过多复杂的修饰手法来雕刻。同时,尽力保持作品的完整性,而不浪费任何一点玉石。这也得要
求琢玉前都要做到对最终的成品效果了然于心,清楚的知道题材的诉求,皮色要雕成什么形状?哪些部分要切掉?哪里要保留?如此作品才能做到一
气呵成。艺术塑造的人体不是按照真实人体的比例和姿态来的,而是按照设计者的理想来塑造。在玉雕童子的人物比例上,头的部分占得更多一些,
胖头娃娃,虎头虎脑,因为那样的萌娃更为让人怜爱。细节方面也需注重,脸部神情的简约表达,把孩童的富足天真表露无疑,在形体上用简单的勾
勒,更形象生动地将孩童健康与活泼一一展现。此外,衣着发型的变化,场景道具的糅合,时代元素的映衬,无一不体现着时代的脉络。用色上,俏
色巧雕成为画龙点睛之处,同时使画面更简洁、色彩更丰富,欣赏性和艺术性兼具。《童趣》以童子玉雕童趣系列举例,画面中的童子形态各异,或
可爱或憨厚或天真,姿态不是一成不变的,这也有线条创作的魅力,童子动态有时候站着,有时候坐着,这更是线条带来的动态美感,让观者心情愉
悦。童子玉雕艺术的创新与传承任何艺术创作都不能闭门造车,所取得的艺术成就也不是夸夸其谈,要不断探索,敢冒险,敢挑战,善于发现美的眼
睛,这样才能使我的这种现代新玉雕艺术风格和玉雕作品得到大家的认可。《阿弥陀佛》灵感源于美术片的《三个和尚》我追求的童子形象是憨胖逗
趣,让人不禁要去捏捏他们的冲动,极为讨喜、可爱的模样,用流行一点的词语来形容就是“萌”。这个理解不仅符合玉雕发展,更是对传统玉雕最
好的时代解读。无论从正面、侧面,或是其他角度观赏,都体现出了饱满感和立体感,展示出童子萌态可掬的特性,显示出童子的神韵,让它具有生
命。借鉴莲藕的形状,让手脚如同莲藕,一节一节、圆圆滚滚的、表现出那种“精、气、神”的生命活力。最关键的是,尊重传统又不被传统所束缚
。我以为,当代仿古玉雕作品的玉雕作品就应该对特色进行模式地套用,更何况时代在变,文化在变,思想在变,我们的玉雕创作也应求新求变,在
传承中孕育创新,用创新推动传统文化的进一步发展。仿古而不泥古,我将传统的题材、简洁的形象,不简单的创作心思体现在我的玉雕创作中。从
日常生活中获取灵感,将童子喜、怒、哀、乐各种不同的神态真实、生动的刻画出来,有时还将生活中孩子的各种天趣沿用在童子创作中。这或许得
感谢与女儿的相处,她的成长,她的笑容、她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是触发我灵感的源泉。同时,我也得谈谈当代动画艺术发展的铺天盖地,三个
和尚、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蓝精灵、名侦探柯南等等,各种深入人心的人物动画形象得推出所获得的成功给了我更多得借鉴与启发,无疑也促使我
的玉雕童子、童趣系列更上一层楼、附于更多的时代性与故事性。(作品《音乐之声》灵感来自于电影,将西方的音乐符号结合中国传统的童子牧笛。)当今玉雕正在走向一个百花齐放的时期,玉料的质美,艺术的形美,以及中国玉文化的内在美将成为这个时代确定玉雕艺术的三大美学。借鉴包罗万象的现代艺术方式,重塑传统玉雕艺术的新形象将是我未来使命和责任。由衷的希望中国玉雕艺术的未来灿烂无比!
献花(0)
+1
(本文系御锁堂和田...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