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44)《信息论40讲》学习心得

 thchen0103 2019-08-28

吴军《信息论40讲》已经学完,学习心得如下。

一、信息的产生(控制和选择)

万物皆信息。信息的度量,是通过信息量来衡量的,其单位就是比特bit。信息量对应着信息熵。熵,即不确定性程度或混乱程度。信息的作用,是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

人类通过信息编码创造了数字和文字,开始记录和测量事物,以消除对世界的不确定性。数字和文字,都是编码手段。编码要点,一是易识别,二是有效,能落地应用。文字的编码是通过信息的矢量数字化实现的,有拼音的,有象形的;数字的编码方法有很多种,如二进制、十进制、十六进制等等,由于各种编码是等价的,所以根据需要可以选择合适的编码方法。编码尽量要短,如哈夫曼编码法。(即把最好的、最重要的资源投入到最成功或最频繁的事情上)

传输信息时,为了提升传输的效率,时常要进行压缩。压缩的方法,一种是利用等价信息压缩,比如傅立叶变换(时域-频域)、离散余弦变换(空域-频域);一种是利用信息前后相关性,找出差异,只对增量编码(大部分事物的发展是渐进式的)。在压缩时,要注意压缩比和失真率。无损压缩,如傅立叶变换、离散余弦变换将声音和图像变成频率信息,再用哈夫曼编码压缩。有损压缩,则要根据场景设定压缩目标。切记,减少信息数量,必然会增加不确定性。

以上是对信息的控制方面的总结,对信息的选择也很重要。信息的选择要注意四点:一是要选择正交的、不同维度的信息;二是要选择强相关性的信息,互信息高的(三观要一致,这样沟通起来才通畅,或对不同的人,要采用不同的方式沟通,这样才能顺畅);三是要选择信息增益大的,比如最初的发明、第一个发表意见的、与众不同的意见等等;四是要选择置信度大的,被重复检验足够多次之后的信息。

二、信息的传播(困境和突破)

传输信息的过程中,有四个困境,会增加信息的不确定性。这四个困境是:噪音干扰,信道窄,传输出错和窃密者。

信息与噪音同在,信噪比就此诞生。信噪比越小,噪音干扰越大;信噪比越大,干扰就越小。对于信噪比较小的信息,就要想办法滤除掉噪音。噪音按来源,可分为已知来源的噪音&不清楚来源的噪音;按规律性,可分为有规律的噪音&随机的噪音、固定频率的噪音&白噪音。过滤噪音的方法有两个,一个是利用信息的冗余和比对,过滤掉噪音。双MIC手机,就是利用这个方法降噪的。另一个方法是将有噪音的信息分解到不同的维度(频率)过滤噪音。

传输信息也是需要通道的,这就是信道。信道的的宽度(带宽或容量C)也是有边界的(尽量在边界内做事)。带宽越大,信息传输率R就越大(人脉,就是带宽)。切记,R≤C。传输信息时,若信道容量不足,唯一的办法就是降低速度。

在生产管理和市场推广中,为了保障信息传输的有效性和准确性,一般会利用科技(互联网)提高带宽或提升一定带宽的沟通效率。

由于人难免会出错,干扰也无处不在,就有必要增强信息的自动纠错能力,添加信息冗余,以达到信息传输的准确性。自动纠错的方法有三种:一种是重复传输信息(重要的事情说3遍),二是奇偶校验&海明码,三是参考DNA的编码。

信息传输过程中,为了防止信息被他人窃取,就需要对信息进行加密,以保障自己的隐私。加密的目的就是当窃取者收到密文后,无法降低任何不确定性。最有效的加密方式就是一次性加密,量子通信就是一次性加密。重复的密码,最容易被破译。常用的加密方法有:一是密码要经常替换,二是将信息埋藏在随机的噪音中。当然,如果你想让人知道你的观点,就要明确表述。

至于未来无线移动通信5G的发展,业界无论在技术上和应用上都还存在着争议。当然,行业主流还是推动了5G的建设。这样也可以理解,因为通过多建基站和光纤,是现行最有效的扩容手段,为万物互联创造条件。

三、信息应用(有效识别和利用)

计算机科学家做的事情,就是把现实问题变成数学问题。计算机工程师做的事情,就是把数学问题变成计算机能够处理的问题,这就要借助硬件-电路(模电、数电和电源电路)和软件-程序(指令和数据)来实现。期间,数学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我们要做的是,如何把自己领域中的问题,描述成一个信息收集、传输、综合、存储和处理的问题。

在没有得到信息之前,则不要做任何主观假设,并且要根据需要解决的问题来收集正确的信息。信息,能直接收集到的就直接收集,不能直接收集到的,可以通过其等价信息来收集。对于收集到的信息,可以通过交叉验证来进行确认。收集的信息不在于多,只要能把事情做好即可。对于收集到的大数据,可以通过定向思维、逆向思维、对比细节和相关联系等数据分析方法,找出规律,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