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唐代李白文武双全,不仅有诗名,亦有侠名,其为人任侠尚义,生性慷慨豪爽。 二十岁那年,从家中带三十万贯巨资,李白开始了人生的第一次出山游历天下。 到广陵,李白见一穷书生卖字为父治病,感其孝,遂赠书生一万贯。 别人闻之,都要来向他借钱。他也不管真朋友假朋友,不管对方能不能还钱,只要人家张口,从来有求必应, 不到一年,李白三十万贯散尽。 2 李白这样大方、重义的人,做谁朋友,都是谁一生之幸。然而这样的大方、重义,却是建立在牺牲家庭之上的;这种情不情式的慷慨,也极易招来吸血鬼式的假朋友。 所以,李白这样的人可为友,却不可为子,不可为夫,不可为父。 李白散尽三十万,得到的是什么呢?最后生病了连买药的钱都没有,只得写信向家里要。 他家是有钱的,如果没钱,不就坑了父母吗?他当时还没有娶妻生子,如果有,不就坑了妻子儿女吗? 再多的钱也拯救不了所有的朋友,何况有许多并不是真正的朋友,吸血鬼的胃是填不满的。 为了广义的朋友而视钱为粪,挥金如土,对家里却不不顾一切,只会索取,这样的人简直就是父母妻子儿女的克星。 3 拿李白说事儿似乎有些牵强,但生活中确实有许多类似的人。 我有个亲戚的儿子原先就是这样的。三教九流,什么样的人都结交,义薄云天,豪气冲天,饮酒作乐,相会为欢,只是最后付账的都是他。 他家楼下就是饭馆,有时他并不在场,朋友自行到饭馆吃喝,然后就记在他的账上,一年下来,居然记了一万多。要知道这可是十几年前呀,那时普通人一年也就挣个万儿八千的。 所以把我这亲戚气得要命,痛下狠手,打得儿子几年不敢沾家。 4 一个朋友说他有个朋友也是这样的,慷慨豪爽得令人感动。 此人家里原先开了个小超市,但朋友来买东西拒不收钱。 很多人就慕名与之结交成友,需要什么就到超市拿,生生把个超市拿倒闭了。 这且不算,朋友还向他借钱,但是最后没几个还钱的,连人都找不到。还有的找他担保贷款,但到期还不了,也得他来还,他没钱还,法院就扣工资。 弄到如今,此人是妻离子散,靠父亲那点退休金生活,把父亲气得逢人就说:“我这有儿不如无儿!” 5 慷慨豪爽本是好事,广交朋友更没有过错,但却不能以牺牲家庭生活为代价。 为人子,为人夫,为人父,需要养这一家老小,而不能一味对外慷慨,却让家人的生活陷入困顿。 另一方面,真正朋友,一定是相互慷慨相互关心的,不会危及对方家庭的幸福。但这样的朋友绝不是靠慷慨得来的。 群发式的慷慨交下的,必然有许多酒肉朋友,对一些只会索取的所谓朋友慷慨,慷慨其实已经失去了本来的意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