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柳永《甘草子·秋暮》审美赏析

 江山携手 2019-08-28

柳永《甘草子·秋暮》审美赏析

柳永这首《甘草子·秋暮》是一篇绝妙的闺情词,表现了女主人公孤独寂寞之情。全词如下:

秋暮,乱洒衰荷,颗颗真珠雨。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池上凭阑愁无侣,奈此个、单栖情绪!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
   
上片写女主人公池上凭阑的孤寂情景。词作首先就写道:“秋暮。”一个“秋”,字,一个“暮”字,营造了一种伤感的氛围。马致远的《秋思》中,不也是“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就引发了“断肠人在天涯”的伤感之情吗?更何况还是 “乱洒衰荷,颗颗真珠雨”。“衰荷”即深秋时节的枯荷。“真珠”即珍珠。这里用来比喻荷叶上的雨滴。这就是说,颗颗似如珍珠一样的雨,乱溅到已经枯萎的荷叶上。其中一个“乱”字,活灵活现地把秋雨似如跳珠乱溅的状态描绘出来。同时,这番动态的景象好暗示了凭阑注视而寂寞孤独的女主人公静态的内心的浮动。所以,词人紧接着写道:“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这两句紧承上句“颗颗真珠雨”而来,并运用了顶针的修辞格,使之前后牵连,顺势而下。“月华”即月光。“浦”即水边。时间一分钟一分钟过去,雨过天晴,晚上,月光洒满大地,照在荷塘上而“冷彻鸳鸯浦”。“冷彻”即冷静而透彻。现在的鸳鸯浦也清静极了,因为很冷,或许是夜晚,没有鸳鸯了。词人用“鸳鸯”这一意象,暗示了女主人公独处的寂寞。“冷彻”不但说明了深秋夜晚的寒凉,也暗示了冷漠空寂之。

过片写道:“池上凭阑愁无侣。”这一句不但是对上文的收束,点明“秋暮”生愁的原因,而且也为下文营造了氛围。是的,到处寒冷至极,这样独自凭栏注视池塘,可以说,更是“愁更愁”了。接着写道:“奈此个、单栖情绪。”“此个”即是“这般光景”之意。“单栖”即独处无偶。这两句对女主人公的情感作了推进,突出了女主人公单身独处之苦。在空间上也予以转换了,即由屋外转入屋内。可是,回到室内,反而更加寂寞、苦闷。词人写道:“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粉郎”即傅粉的男子,这里指年轻美貌的男子。其中一个“却”字,不但强调了女主人公的寂寞,而且把意义一转,指出了主人公在无奈之下而独自对鹦鹉的逗玩——无奈之举,更让人心酸。词作的结尾,词人不直接写女主人公的如何寂寞,而是借“却傍金笼共鹦鹉”来表现,并“念粉郎言语”。在《敦煌曲子词》中,有一首《鹊踏枝》,其中有这样几句:“叵耐灵鹊多谩语,送喜何曾有凭据。锁上金笼休共语。”这是因为喜鹊报喜而没有喜,女主人公怨愤发泄在“灵鹊”身上。唐代诗人金昌绪《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这就写出了担心鸟叫而惊醒了在梦中自己与远征的丈夫的相会的梦境。而柳永的《甘草子》“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这样,不直接写女主人公念念不忘“粉郎”及其“言语”,而通过鹦鹉学“念”来表现。词人通过“人教鸟学人话”的方式来表现,比起《鹊踏枝》和《春怨 》更有表现力。这样,不但婉曲含蓄,引发读者想象和,思考,而且增添了一种凄凉,一种无奈,一种酸辛!
  在艺术上,这首词主要把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注重了环境描写

词人写的环境就是“秋暮”时分的环境。

其次,语言艳丽华美。

清代彭孙遹所撰写的《金粟词话》中说:“柳耆卿‘却傍金笼教鹦鹉,念粉郎言语’,《花间》之丽句也。”就这两句来说,其中的“金笼”、“鹦鹉”、“粉郎”等都很有华美的辞彩。

再次,情与景结合

在词中。无论是以哀景表哀情,或者以艳景表哀情,都达到了各自的审美效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