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一代电视播音员吕大渝——中国播音名家系列

 长啸_cx 2019-08-28

她比我国第一位电视播音员沈力老师小11岁,比中国第二位电视播音员、第一位男播音员赵忠祥老师小两岁,她是中央台的早期三位电视播音员,早年移居国外,为了爱情远走他乡,现今的后学晚辈对其了解难免生疏淡漠。

她就是第一代电视播音员吕大渝

 名字由来:出生重庆 

祖籍吴地姑苏城的吕大渝,是家中长女,排行老三,1943年出生。战乱期间随父亲工作的电台撤退到西南“大后方”,来到巴蜀之地重庆。她的名字即是出生地山城重庆的简称。二哥和大弟分别叫做“大蜀”“大庆”。

早年,牙牙学语时,由于家里所雇保姆是川妹子,因此,吕大渝说的都是四川话。抗战胜利不久,她的父亲考取进修项目,远赴美国深造。随后母亲带着他们离开了吕大渝生活了两年的山城重庆,返回申城上海。此后回忆这段暂短光景,她自言,带走了一口四川口音和无辣不欢的川人习性。甚至日后漂洋过海,带到美国的还有一本舌尖上的美味——“四川菜谱”。

 童年时光:四处飘零 

吕大渝的求学生涯是从上海开始的。三岁进入幼儿园,五岁提前读小学。在上海读小学没过多久,全家又因父亲工作移居泰国曼谷。在这里的一年半生活,是她快乐的童年时光。之后他们一家又辗转到香港,经港回沪,再度来到天津。这时,吕大渝已经年满六岁,进入二年级。才读完一学年,举家又迁居北京。

虽然一路经受上海话、天津话的熏染,八岁开始定居京城的吕大渝,此后全然改为标准音。为她日后进入中央电视台获选播音员奠定了语言功底。她也把北京视为自己的故乡,35载的京城生活,留下了她从孩提到不惑的生命轨迹。

 高光时刻:献花领袖 

小学时代的吕大渝因出众外形被选中向国家领导人献花,此后选中参加了我国首部儿童片《祖国的花朵》的拍摄,插曲《让我们荡起双桨》至今仍被大家歌唱。当年参加少年宫舞蹈组训练,得益于入选过电影小演员。这段时光也是她留恋的日子:基础训练、夏令营活动、慰问演出、身边的关怀和友情。

在少年宫一心执念报考北京电影学院的吕大渝,进入高中,被教务处老师通知去参观北京电视台。殊不知,这是周总理特批的工种——电视台初创,在北京近百所中学中挑选电视播音员。

吕大渝自传

第一次去电视台镜头前随意说话、回答问题、朗诵唐诗、上镜效果之后,没过多久,吕大渝又被通知去了一趟电视台,重复第一次的流程。只是这次是最终定夺的“终面”。这一次的决定成为日后她吃“开口饭”电视生涯的起始。那一年,吕大渝才16岁。报到那天是1960年6月20日。

 播音启蒙:广院学习 

进台之后,领导安排吕大渝去“老大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音部学习两个月。在这里,林如老师是她的启蒙指导。在她的印象中,彼时刚从苏联学习归来的林如老师,总爱一身浅色短袖连衣裙“布吉拉”,浑身散发青春朝气。

1960年初秋,北京广播学院首届播音班开学,吕大渝被电视台送往这里学习。这届播音班生源大都来自此前寻找电视播音员选中的一千多名应届高中毕业生。当中就有如今的播音名家虹云、雅坤、徐曼等。

文学、历史、语法修辞、语言技巧、播音业务、国际通识……播音班的课程丰富多样。专业老师也是名家云集:除却夏青、齐越、林田这些老一辈播音员,还有侯宝林、白凤鸣、马增芬等老一辈艺术家

 荧屏亮相:北京恋人 

1961年,结束播音班学习后,吕大渝重回电视台,正式进入电视播音员岗位。在她之前的电视台,仅有沈力和赵忠祥两位电视播音员。从此三位播音员,长达十来年承担全台的各类节目播音任务。

文革期间,大喊大叫的播音风格,让她的声带产生损伤。文革之后,吕大渝被通知赴日采访——随同邓小平副总理赴日采访。访前在日本东京街头拍摄花絮报道时,吕大渝以一袭全白西服和皮鞋,通过当地媒体的报道呈现,风靡日出之国。被报章杂志誉称为“白衣天使”“北京恋人”和“二号人物”。

作者:杨竣博 中国播音主持艺术网原创内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