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飘》后面真实的爱情故事...

 心爱的内容 2019-08-29

✨人生絮语✨所有的真善美都值得用心去追求❤🐾

序言

一天早上,先生略带激动地告诉我:"她要被拍卖了!她要被拍卖了!"
我一脸茫然地看着他,这样的情形不是第一次,他经常会如此out of blue 地讲一些事,在他的脑子里有清晰的来龙去脉,但是却常常只把最精彩的绝句说出来,让人二丈摸不着头脑。
谁要被拍卖了?
你最喜欢去的十二颗橡树庄园,刚才我看到新闻说她要被拍卖了。
哦,《飘》里的十二颗橡树庄园。

的确这个拥有12个精美的房间、12颗高耸的Colonial Style白色柱子、被不少百年橡树围着的南方庄园是我们经常去小憩的地方。我打开iPad一查,相关的文章铺天盖地的涌来,例如:
"这是南方的事!"
"十二棵橡树,《飘》里艾希礼家战争前庄园的原型!
"如果妳曾经梦想住在郝思佳的庄园,(哪个南方人不想呢?)现在是你的机会了!"……

这个现场拍卖会的日子自然记在了我们的日程表里,进入现场拍卖会的注册费是1万美元,如果最后你没有购买成功,将会如数退还,这样就避免了会场里的杂乱秩序。那天到会的所有人应该都是有意购买这个庄园的,而我们则是寻着《飘》来看热闹的,无意购买这个价值不菲的庄园。
这个庄园建于1896年,是私家住宅。2017年已经被定为国家文物保护的她被新主人Nichole用银行贷款的二百多万美元重新装修并开放为旅店Bed & Breakfast Inn,一年后就被Southern Living 杂志评为南方最美的Bed& Breakfast Inn
到这里小住,既可以感受到百年前美国南方贵族生活的真实,同时又有新主人高品味的室内装饰带来的悦愉。转身房间里,出门拐角处就可能会看到17世纪法国的手绘床,18世纪纽约曼哈顿的水晶吊灯,更有《飘》的女作家喜爱的书桌,电影《飘》里郝思佳的精典裙装可到楼下的客厅里体验南方温润热情的人文,同刚认识的朋友们在后花园里晚歺前的品酒聊天,或者在舒适的餐厅里品尝一道道南方菜肴……

这次拍卖后不知道新主人是会私用还是会如以前一样的开放给公众,这个拍卖会促使我挤出时间提笔继续去年就开了头的文章:《飘》后面真实的爱情故事
去年,我写了一篇《飘》后面那许多你不知道故事(见链接:《飘》后面那许多你不知道的故事.....,女儿就送了一本500多页的记实文学小说:Margaret Michelle & John Marsh, The Love Story behind Gone with the Wind (飘后面的爱情故事)。打那时候我一直想把这个真实的爱情故事告诉给我的朋友们——所有喜欢《飘》、并且读到我的文章的人们,今天终于如愿了。

《飘》后面真实的爱情故事

1949816日, 48岁的玛格丽特·米切尔,《飘》的作者,因车祸抢救无效,撒手人间。留下她心爱的丈夫约翰孤单人世。这场诡异的车祸发生在亚特兰大的桃树街,她在这条街出生、长大、恋爱、写作、成名,最后也在这条街上遭遇了死亡。更奇怪的是在她成名之前,她在同一地点遭遇了一场幸免于死的惊险车祸,两场车祸相隔15年,同时两场车祸的肇事者都是酒后驾车。

这是一个牵动着许多人心的死亡,连当时在任的美国总统Truman都发唁电这样说:整个国家都沉浸在这突如其来的悲伤里,她创造性的作品为这个国家带来了持久的国际声誉。犹如伟大的作家会留给世界一本永恒的书一样,《飘》的作者也被人们铭记为一个伟大的灵魂。她短暂的一生淋漓尽致的体现了美国女性的最高理想。

葬礼结束后,还没有从悲伤和疲惫恢复过来的约翰马上开始整理和焚烧妻子所有的手稿和来往信件--执行爱妻的遗愿


玛格丽特为什么不愿在她身后保留《飘》的手稿?这得追溯到《飘》刚成名的时候,曾经公开展示过几页手稿。瞬间谣言四起说《飘》不是玛格丽特一个人的作品,甚至华盛顿邮报曾经声称她丈夫是共同署名的作者。

玛格丽特是一个非常敏感且不自信的女人,经不住这样的谣言。她开始还说的确她的丈夫约翰帮助做了很多编辑的工作,后来她在谈到《飘》的时候就再也不提约翰的名字了,但是这本书的一开头就直言是献给她丈夫的:To J. R. M (John Robert Marsh约翰·罗伯特·马什)

那为什么约翰又会毫不犹豫地执行这个遗嘱呢?从他们的爱情故事里你就可以明白:约翰是一个可以为妻子做任何事情的男人。

约翰出生于一个虔诚的新教基督徒家庭,年幼丧父,母亲是一个教师。靠自己的勤奋和努力大学毕业后在亚特兰大的一家报纸做记者。此时25的他,有受人尊敬的工作,勤奋且节俭,因为他同时还要同哥哥一起承担母亲的生活费和小妹妹的大学教育费。他是一个理性的、独立且忠诚的、有责任感的、有才华的、有男子气的上进青年。

玛格丽特出生于一个富有的天主教家庭,拥有快乐安全的童年,父亲和哥哥都是律师,母亲因病逝世后,她从大学辍学回家打理家里的事情。此时21的她:天真、任性、喜欢出风头;悲观、迷失、虚荣,是一个典型的愤青。

一天下班后,约翰被朋友拉到一个愤青和文青喜欢的酒吧,在烟雾缭绕昏暗的酒吧里,约翰一眼就注意到了已经在那里的玛格丽特,她娇小玲珑有致,言谈举止充满着天真和直率,迷人的慵懒中混杂着骄傲和迷茫,所到之处总能调侃讲故事,但却藏着深层的不自信。

从许多角度来看,她都具有《飘》里郝思嘉的气场:郝思嘉并不漂亮,但是男人们被她的魅力镇住的时候,很少注意到这一点。

因为她约翰就开始常常去那个酒吧,加入了追求她的"荣誉连队在这个连队里,除了约翰以外,其他都是一些小生。这些小生们都被套在了她的恋爱游戏里,犹如飘里描写郝思嘉的恋爱游戏:"对待那些年轻的单身汉,是另外一回事。你可以温柔地冲着他们笑笑,当他们跑过来问你为什么笑的时候,你可以拒绝告诉他们并且笑得更厉害,让他们更迫切的想知道答案。

你可以用眼睛暗示,让他激动和兴奋,试图单独与你相处。并且当同他单独在一起的时候,若是他试图亲吻你,你必须要装得非常、非常的受伤害,或者非常、非常的生气。

你可以让他为此道歉,并且很甜蜜的原谅了他。这样他会更殷勤地在你身边想第二次亲吻你,有时候你的确让他第二次吻你,然后你就马上大哭说:为什么你会让他再吻,这样他就会不再尊重你了。此时,他会马上拿出手帕来为你擦眼泪,并且承诺他非常的尊重你,为了表示他的真诚他甚至向你求婚。

玛格丽特虽然是亚城上流社会的名媛,但她叛逆且不愿意遵循她们的规矩,1921年她被名媛阶层公开拒绝,这让她和父亲终身难忘,因为这涉及到家族的名声。以致后来当《飘》成名后,亚城上流社会为庆祝《飘》的首映仪式专门为她举办的一个晚会,她托辞因病不出席。

转回来讲她与约翰的故事,约翰对她的怜爱渐渐地由父爱之情变成了情爱之心,对她的迷恋导致约翰可以为她做任何事情。她也被约翰的才华、幽默、男子气和父兄般的怜爱所吸引,渐渐远离其他小生只同约翰约会。但是22岁的她仍然很迷失,不自信、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当前男友,流氓瑞德,再次出现时,她又投入了瑞德的怀抱,同时还抓住绅士约翰的爱。

瑞德是富家子弟,一头微红的卷发和如海一样碧蓝的眼睛,除了先天的长相和家庭背景外,他没有一样可以拿到桌面上。但是他有的都是约翰没有的:放荡不羁、性感、风流倜傥。

对约翰来说爱她太痛苦了,可他仍然默默地、不可就救药地爱着她,期待有一天她会成熟到可以明白他才是她是最需要的男人和丈夫。

在《飘》里玛格丽特很明显地将这两个男人身上她喜欢的特质都溶在了男主角白瑞德身上。

玛格丽特非常欣赏约翰的文学才华,很享受他几乎近于无条件的爱。所以,当她操纵着他们的三角恋爱游戏时,她请约翰接受瑞德作为他的室友,约翰同意了。

这个三角恋爱关系为《飘》中白瑞德一郝思嘉一艾希礼的三角恋爱搭了框架。

有一天晚上,玛格丽特先同约翰出去约会,当约会后送她回到父亲家时,瑞德已经在那里等待他的约会了。约翰绅士般的吻了她的手后对瑞德说:"瑞德,我现在把我们两个都爱的女人交给你了。"

如郝思嘉一样,玛格丽特在恋爱游戏中表现了双重人格:既想如小女孩一样被宠坏,又想如母亲一样管教改变一个小男孩。在这个游戏中,她喜欢被追逐而不是被逮住。然而在这个游戏中,约翰不是小男孩,而他却被小男孩瑞德逮住了。

半年后,玛格丽特选择与瑞德结婚,同时她请求约翰做瑞德的伴郎,他竟然同意了,但是内心充满了痛苦的折磨。婚礼结束后,约翰大病了一场,然后搬到华盛顿DC去工作。

纨绔子弟瑞德既没有学位、没有工作、也没有自己的钱(仅有他父亲给的一点)。婚后他们俩住在玛格丽特父亲的家里,同时瑞德流氓脾气大发,酒醉回家后同玛格丽特吵架,甚至张手打她。玛格丽特开始向约翰诉苦,同时得到一些经济上的帮助。

约翰又搬回亚特兰大工作,以便更好地安慰帮助他心爱的人。

半年后玛格丽特提出同瑞德离婚,这在当时亚特兰大的上流社会又成了一个爆炸性的新闻。

几个月后,终于办完了离婚手续。但是此后她一直防范着流氓瑞德可能的伤害,家里的女佣说:玛格丽特的床头柜上总是放着一支手枪,直到1949年初听到瑞德跳楼自杀的消息后,她才收起了这支手枪。

离婚后,同父亲和哥哥的关系也愈发不好,又没有经济收入,她就变得更加的失意和反叛。此时,约翰帮她在报社找了一份工作,让她开始自立。她干得不错,同时愈加依恋约翰,包括为她改写报社的稿子。

后来她同约翰结婚了。婚后她从富家豪宅搬到了一个简陋公寓,男子气的约翰不愿接受她父亲的帮助,要自己为爱妻提供可能的舒适生活,同时玛格丽特也愿意同丈夫一起自立。

不久因为脚腕被扭伤,就辞了工作在家休息。但很快她就觉得白天约翰去上班的日子很无聊,于是身体各处的小毛病不断,但多是心里有病的猜疑,而不是大问题。

对于失而复得这份爱的约翰来说更加倍的爱她,总是努力想尽一切办法(哪怕做几份工作)为她提供舒适一点的生活和快乐的时光。约翰意识到必须让她有她喜欢的事情做,她才可能走出这份林黛玉般的自怜病态情形,他知道玛格丽特因为祖父和外公都参加过南北战争,她从小就对南北战争的历史和故事非常感兴趣,他就鼓励她写南北战争的故事,同时每天都到图书馆为她借或还有关的书籍。这样她白天在家无聊的时光就变得很有趣了。

玛格丽特写《飘》的时候,先写了最后一章,然后中间的章节也是跳着写。白天在家的时候,想到什么就写什么;晚上约翰下班回来后他们就一起讨论整理思路;写完的章节约翰帮她编辑。

这一写就写了10年,但是,玛格丽特只让约翰读她写的东西,平时她总是在打字机旁边准备了一块大浴巾,万一有朋友上门探访,她马上把打字机和稿子全部盖住,同时把写完的稿子藏在家里的沙发下、床垫下或者抽屉里。若是任何朋友或家人问她是否是在写小说,她都一口否认。但是家里的女佣知道她成天都在打字机上写啊写…

她不相信自己的才华,不认为自己写的小说值得一读。因她能说会道、会讲故事,在他们的社交圈子里就不断地有人好意或不怀好意地说她正在写一本小说。

在一次亚城上流社会的晚宴上,她的邻座是纽约一家著名出版商,这个出版商问道:听说你在写一本小说。她马上一口否认。

晚会后,几个年轻的富家女孩子搭他们的车回家,在路上一个女孩子对她说:我刚才听到你在桌子上说你没有写小说。我也觉得你肯定不会是作家,尽管你很能讲故事,但从来没有见过你写故事。

这一下可深深地刺伤了她的自尊心,回到家她同约翰说:我决定把这些还未完成的手稿送给那个出版商读,如果他有兴趣的话,我继续写完。"

约翰全力支持和鼓励,他们两人就匆匆忙忙地收出藏在家里各个角落的所有手稿,当晚就赶到了那个出版商住的饭店。

后来玛格丽特回忆当天晚上的情形时这样写道:冒着大雨我们到了那家饭店,直到进入大厅里我才意识到自己的模样是多么的落魄:忘了带帽子,蓬乱的头发四处飞扬,脸上和手臂上沾了一些灰尘,裤脚边挽在脚踝上面。当我急急忙忙的走向Mr.Latham (出版商)坐的地方时,手臂里抱着的手稿稀稀落落的掉在地上,一个大堂的侍者跟在我身后帮我拣拾地上的手稿。......Mr. Latham 很绅士般的看着我,没有表现出任何惊讶的表情。

后来Mr.Latham回忆道:我从来没有见过一个如此小巧玲珑的作家,抱着如此庞大的手稿,而且满脸脏兮兮的向我走来。

就这样,一本世界名著开始要出母腹了。因为玛格丽特害怕生孩子,所以约翰也同意不要孩子,这本书就是他们俩的孩子,唯一的孩子!

这时候玛格丽特是35


《飘》的成功是他们俩完全没有想到的,此时的玛格丽特已经不是当年的虚荣小女子,突如其来的大笔金钱并没有促使他们改变生活方式,甚至让车行里的推销员都很失望:他们不愿意换手里的福特老旧车。数得出来的奢侈消费是:玛格丽特为自己买了一件裘毛皮大衣,一个钻石胸针;他们为约翰的母亲买了一辆新车和雇了一个专门的司机。同时,由于他们的节俭精神没有为自己的公寓安装空调机,在亚城炎热潮湿的夏季,他们傍晚常常去附近带空调的电影院看电影和乘凉。在19498月那个充满悲剧的傍晚,玛格丽特就是挽着约翰的手穿过桃树街去电影院时被车撞的。

这突如其来的盛誉增强了她的自信心,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她想做作家的梦想,但同时彻底改变了她的生活。1936年7月8日,即《飘》出版后的第九天,玛格现丽特在朋友的一封信中讲述了她的体会:“我不知道一个作家的生活会是这个样子。如果我事先知道的话,我绝不会企图去当一名作家。过去的几十年里我的生活一直非常宁静。这是我自己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因为我不善于与人交往;因为我希望工作,喜欢安静;也因为我身体不很好,需要休息。近日来,我的生活已经彻底丧失了那种宁静安谧的气氛”。

《飘》的成功在电影"乱世佳人"的亚特兰大首映仪式达到了顶峰(见链接:《飘》后面那许多你不知道的故事.....19391214,亚特兰大市长宣布放假三天,到处是欢庆的游行队伍、化妆舞会、音乐会、有关的演讲和时装比赛。乔治亚州长宣布这一天为乔治亚州的节日:首映日

玛格丽特在给外州的朋友的信中这样写道:我以前以为《飘》只是一本小说,但现在当处于这个电影首映的欢庆中,我发现这是一个亚特兰大人的故事;一本亚特兰大人的小说;一部亚特兰大人的电影。这场亚特兰大人的庆祝活动将成为亚特兰大近代史上的一场盛宴。"

随后的十年,他们筋疲力尽地处理着各种有关国际版权的事务,但同时又尽心尽意地参与各种慈善活动,尤其是帮助二战期间在海外的美国士兵们,玛格丽特长期地给他们邮寄的食品、衣服和必需品,并且自己亲自釆购,同女佣一起在家打包,然后邮寄。她还尽量的满足世界各地的一些读者写信要求物质上的帮助,包括一个中国学生写信向她要两套西服和给他父亲一盒西洋参,她都照办了。

这期间,无论外界要求马格丽特接着写《飘》的故事的压力有多大,她都一概拒绝。有一次在咖啡厅里,有两个女子认出她以后,就极力地恳求她继续写《飘》的故事。当她一再婉言拒绝时,这两个女子很激动,开始对她动手,差点把她推翻在地上。

我也如不少读者一样,对这个没有结尾的故事有点遗憾。也许当年25的她提笔写《飘》的最后一章时,她的爱情经历还浅显,不知道该如何接着写;或许她知道充满遗憾和悲剧的爱情故事更能打动人心;或许《飘》不是为爱情而写爱情的小说,它同时是一本历史人文小说(南方的繁华已经随风飘去),这样的结尾正是南方人应该面对的:明天将是新的一天。

约翰对玛格丽特的爱,自始至终是热烈、全心投入和细心哈护;而玛格丽特对他的爱是由欣赏、依靠、到后来相濡以沫,最后浓到已经完全离不开约翰,而且很害怕约翰会先她一步去天堂。

约翰也离不开她,她去世后约翰给自己母亲的信中这样写道:"我非常荣幸地拥有她作为我的妻子。"两年后,约翰也寻她而去了...

他忠诚地爱着她的妻子,烧掉了《飘》所有的手稿,并且在自己的遗嘱里再次重申:玛格丽特是《飘》的唯一作者。

当玛格丽特去世时美国国会希望他能寄给他们一些《飘》的手稿,存放在美国国会图书馆,他也拒绝了。

至于在《飘》的成名中有多少是约翰的才华和汗水,谁也不知道。但是没有约翰就没有玛格丽特的《飘》是肯定的,这是他们俩唯一的孩子。

当年亚特兰大的报纸曾如此评价: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个人能写出《飘》,但是《飘》的诞生后面是一个男人的鼓励和支撑,这本书的序言只有最简单的几个字:To J. R. M 就说明了一切。它像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一样栩栩如生地表达了他们之间息息相关的完整性。这并不是意味着飘《飘》不是玛格丽特的作品,但是玛格丽特同时也是Mrs. John R. Marsh他一直在那里,给予冷静的判断,默默的钦佩,全身心的奉献。

这本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受人喜爱的小说,其名字是来自于英国诗人Ernest Dowson的一首诗:

我已忘了许多,塞娜萝,

随风飘去(Gone with the Wind)

飘落的玫瑰,带刺的玫瑰。

飞舞吧,不再记住那苍白、

迷失的百合花瓣。...

"所有随风而逝的都是属于昨天的,所有经历风雨留下来的才是面向未来的。"《飘》

陶乐庄被烧掉了,十二颗橡树庄园被拍卖了,明天太阳照常从东方升起,明天日子一样如水流逝,然而一切美好的总是可以留在记忆中、文字间或者镜头里,下面请欣赏镜头里的十二颗橡树庄园:

Twelve Oaks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