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男人视妻子如衣服,女人呢?也有一种观点,比男人更狠

 斯文卿相 2019-08-29
男人视女人如衣服,女人呢?有一种观点,比男人更狠

诗经·绿衣

《诗经·绿衣》有云:

“绿兮衣兮,绿衣黄裹。心之忧矣,曷维其已!绿兮衣兮,绿衣黄裳。心之忧矣,曷维其亡!

绿兮丝兮,女所治兮。我思古人,俾无訧(念‘由’)兮!絺兮绤兮,凄其以风。我思古人,实获我心!”

绿衣裳啊绿衣裳,绿色的面子,黄色的里子,想起思念的人啊,心情十分忧伤,何时才能停止……

优美不优美,浪漫不浪漫,难道今天要讲诗吗?不是,之所以拿《诗经·绿衣》开篇,是因为这首诗,跟三国时期一个著名的谈论女人的故事有关,什么故事?

男人视女人如衣服,女人呢?有一种观点,比男人更狠

孙夫人和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

一:三国的故事。

建安元年,即公元196年,时任宜城亭侯,镇东将军,豫州牧兼领徐州的刘备,率兵攻打袁术,临行之时,将根据地徐州交给三弟张飞把守,可张飞呢,好酒误事,让驻扎在下邳的吕布得到机会,率轻骑袭取徐州,张飞猝不及防,狼狈而逃,临了呢,不但丢了徐州,还丢了刘备留在徐州的妻儿老小。

哥仨见面之后,关羽埋怨了张飞几句,说的张飞羞愧难当,大叫一声,就要拔剑自刎,刘备一把拦住,很深情的说:

“妻子如衣服,兄弟如手足,衣服破,尚可补,手足断,安能续。”

男人视妻子如衣服之说就这么传下来了,当然,这是一种需要受到批判的说法,因为它充分表达了一种腐朽的,没落的思想,即男人对女人的蔑视,刘备也因此成为大男子主义的典范。

然而,在《三国志》当中,吕布袭取徐州,夺了刘备家眷的事,张飞因酒误事,从而引发刘备的那段名言,却完全是《三国演义》的杜撰,但,有什么要紧,因为“三人成虎”的缘故,大家已经公认,刘备也从未辩驳,这事儿就只能这么定了。

况且,《三国演义》也不是无根而发,视妻子如衣服以及轻视女人,并不是刘备的发明,开篇的《绿衣》,诗人借用绿色的衣服怀念自己的妻子,就是男人视妻子如衣服的由来。

而轻视女人,就有点小孩没娘,说来话长了,男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轻视女人的。

男人视女人如衣服,女人呢?有一种观点,比男人更狠

妇好,商王武丁的妻子

二:男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轻视女人的。

遥远的史前时代?

没有,据有关专家推算,史前时代,也就是三皇五帝时期,人们的平均寿命只有18岁。寿命短,条件又那么艰苦,为了部落,为了能在恶劣的环境中发展壮大,繁衍族群就成了很重要的任务。更何况,神农氏以后,人们就出现了草食,即原始的采集和种植,作为渔猎的一种补充。当时,男人出去打猎、捕鱼,女人呢,就在部落附近采摘野果或者侍弄庄稼,任务非常同样繁重。

再加上人家还要生孩子,以上种种因素都导致女人地位很高,甚至都高到了“民知其母而不知其父”,尊重母亲,而忽视父亲的地步。这个时候,是没人敢轻视女人,或者视妻子如衣服的。

夏商周三代?

不是史前时代,那就跟夏商周三代有关,事实上,这回有点靠谱,当然,夏商周三代是得分开认识的。因为夏朝还有女人在朝廷当官,如少康的将军女艾,为消灭寒浞做出过重要的贡献;到了商朝,特别是商高宗武丁时期,武丁的老婆妇好,还兼任着大将军以及大祭师这两个非常重要的职务,“国家大事,惟祀与戎”的祀和戎,一股脑抓在手中,成了商高宗武丁也畏惧三分的实权人物,后来呢,妇好还因为征战有功,得到了封国,成了诸侯国国君。

取得上述成就,妇好的功劳固然很大,但跟商朝,女人也有很高,或者跟男人有同等社会地位有关,否则,国家礼制,祖宗家法,你以为当了皇帝就可以那么任性吗。别跟我说商朝没有皇只有帝,习惯而已。

夏商都不是,那就是周了?

男人视女人如衣服,女人呢?有一种观点,比男人更狠

妇人,从人者,幼从父兄,嫁从夫,夫死从子——礼记

没错,这回说对了,女人的地位的确是从周开始变坏,西汉戴圣编纂的《礼记》,记录了先秦的一些典章制度,其中涉及到女人这一块,就很明确的说:

“男帅女,女从男,夫妇之义由此始也。妇人,从人者,幼从父兄,嫁从夫,夫死从子。”

三纲五常中的“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等等女人的规矩就这么来了,于是,就开始有男人视妻子如衣服,也就是说,从周朝开始,女人的地位就开始衰落,将其放到了一个附属地位。

问题是,刚开始就这么严,女人能甘心吗?

三:女人的反抗

当然不,所幸此时儒家尚未形成,只是一种思想的苗头,并不具有普遍的约束力,所以,女人追求个性解放的事例也屡出不鲜。

男人不是视妻子如衣服吗?很好,这个时候的女人,也有一种观点,比男人更狠,什么观点?这种观点,后世有人将之称为女权的崛起,但据我看,不过是男权大军压境之前,一种奋力的反抗而已。

男人视女人如衣服,女人呢?有一种观点,比男人更狠

雍姬和祭足夫妻俩

故事发生在约前697年的春秋时期。

春秋时期的郑国,有个名叫祭(念‘寨’)足的权臣,人很聪明,也很专横,大事小事都管,时间一长,让国君郑厉公非常憋屈,憋屈怎么办?只能想办法干掉他,然后自己翻身奴隶把歌唱了。

可该怎么干掉他呢?自己下手,那是万万不成的,必须得找个帮手,这找来找去,就找到了祭足的女婿,对老丈人十分不满的雍纠,于是,俩人一碰头,商量了一个计划,那年郑国闹灾,可以乘祭足出门慰问灾民的时候干掉他。

主意拿定,连呼几声好计之后,就开开心心的各回各家了。回家之后,雍纠多喝了两杯酒,不小心把计划泄露给老婆知道,老婆一听,怎么着,想干掉我父亲,知道之后怎么办,回娘家了,回娘家干吗?找母亲问“父与夫孰亲?”老公和丈夫谁更重要。

女儿突然这么问,当妈的也干脆,那是想都不想,脱口而出:

“人尽夫也,父一而已,胡可比也?”

男人视女人如衣服,女人呢?有一种观点,比男人更狠

雍姬:“人尽可夫”故事的主人公——左传

什么意思?父亲只有一个,至于丈夫,嘿嘿,你认为谁最重要呢?

女儿一听,知道该怎么办了,于是把丈夫打算害死老丈人,也就是自己父亲的计划原原本本的告诉了父亲的老婆,也就是自己的母亲,父亲的老婆,也就是自己的母亲一听,还有这事,反了天了,立刻告诉女儿的父亲,也就是自己的丈夫知道。

祭足知道后还能有好事吗?第二天,就找机会杀了雍纠,郑厉公呢,一听事情不妙,立刻一鸭子加俩鸭子,撒丫子了。

故事就这么简单,可这里的亮点是,女人关于丈夫的认识啊!

这种观点,后世有人将之称为女权的崛起,但据我看,不过是男权大军压境之前,一种奋力的反抗而已,男人视妻子为衣服,女人呢,就给你来个“人尽夫也”,这种观点狠不狠,对老公就是这么的不重视。

当时就是这样,两种思想并行,一直持续到儒家正式成形,并在西汉时期上升到国家层面,将对女人的约束放到“义”“理”的高度,这个时候,视妻子为衣服就开始大行天下,直到南宋以后达到巅峰,好在现在,大约也没人敢说这句话,女人,又崛起了。

文/斯文卿相

参考文献:《左传》、《史记》、《三国志》、《诗经》、《周礼》、《剑桥秦汉史》、《大国宪制》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