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互联网已经来到了下半场,流量见顶,4G红利消失殆尽,增量战争来到了存量战争。 快速迭代,流量为王,盈亏不重要的打法,在3年前还是人人称赞的互联网思维,但是在现在,已经完全行不通了。 大家从比谁增长快,变成了比谁赚钱多。 现在的互联网公司,做再多的规模,再快的增长,再刺激的玩法,投资人都会严肃的问一句,盈利计划是什么,这个项目能赚多少钱。 如果创始团队答不出这个问题,那么可能无法拿到钱。 作为多家风投的风险顾问,类似的场景我见得很多,很多增长很快的项目,因为没有足够清晰的商业变现模式,无法过会。 每一个资本都在为自己前几年脑子进水烧出去的钱,索要利息。 再牛逼的增长速度,再厉害的赛道头部,如果没有清晰可行(一线资本对于可行性的挑战非常强硬)的盈利规划甚至小规模盈利,都会面临巨大的挑战。 要么压低估值,要么苛刻的对赌,要么拒绝,三选其一。 社区团购是互联网上半场思维最后的辉煌,也是资本投资逻辑的惯性延续,才半年不到就已一地狼藉,无数资本用钱证明了时代变了。 规模没有意义,烧钱没有意义,赚钱才有意义,或者说,现金流才有意义。 资本前所未有的意识到,这个时代的重点,从把蛋糕做大,变成了分蛋糕。 谁手慢,谁要面子,谁脑袋不清楚。 谁死。 视金钱如粪土的公司,资本会让他们成为粪土,滋养下一株植物,喂养下一只独角兽。 独角兽的嘴角。 带血。 2 存量压力下的每一家公司,都在拼命为自己找盈利模式,找不到的就要进入慢性死亡,资本没有耐心的。 近1个月,是各家公司密集发财报的日子,也是我最忙的一个月。 每天都是看不完的财报,都是写不完的报告,甲方催我催的像狗一样。 在这一个月里,我的生活基本是靠美团系活着。 一开始是外卖,后来有段时间我吃腻了外卖,想做菜,美团买菜可以送菜。 有段时间我病了,美团外卖可以送药,24小时无间隔送药。 偶尔外出和一些资方的人谈判,在江南的雨季被困在写字楼里,美团外卖可以一键送伞,可以一键呼叫雨衣。 甚至最近有些下雨的时候,我发现美团外卖在派送雨衣,上面写着【天大的委屈,都替你挡着】。 然后是各类生活用品,美团应有尽有,因为附近超市应有尽有。 如果没有,只要我知道城里的哪个店里有,美团跑腿可以帮我有,2小时内。 最后是各类合同的递送,美团跑腿可以保证在3小时内帮我送到客户手里。 这一切其实各类电商和快递都可以实现,天猫京东苏宁都可以次日达甚至12小时达。 但是不一样。 差别在于时效性,在于所见即所得的体验。 美团外卖可以让我在几小时内就满足需求,效率甚至高于我出门去超市。 例如热天里的冰激凌,可以一键呼叫上门。 哪怕是在外面,也不妨碍美团外卖随叫随到。 美团外卖已是如此便利。 更何况我的惰性往往不允许我去超市,有走路的功夫,我宁可在家里等美团外卖美团跑腿顺便来一局王者荣耀或者B站看土味视频。 近一个月的高频体验让我突然觉得美团这家公司,可能正在成为当代社会的基础设施。 正在超越时间和空间,成为每一个人身边的综合体。 这是在上半场烧钱大战中烧出血路的美团对存量时代做出的回应。 用最大的勤奋,满足人们最深的懒惰。 3 早些时候,美团和一众瞎烧钱的企业从模式上没有任何区别,业务本身也简单,大家就是烧钱倒贴买用户,然后用这些好看的数据换下一笔钱接着烧。 或许有一天点燃世界,或许有一天倒下,大家都看不到未来。 或者说资本的热情和竞争对手的逼迫让公司不敢去多想未来,活下来就是一切。 当大家都疯狂的时候,想太多的公司,反而结局不太好,例如打车大战中的易道,如果熬到现在这个严格限制司机资质的年代,主打高级专车的他们,必然又会逢春。 但没有如果。 美团在百团大战中杀出最重要的原因是,疯狂的地推投入与高效率的烧钱,冷静的疯狂。 心里比谁都冷静,但出手比谁都疯狂。 美团的地推铁军可以让产品快速出现在所有人的身边,包括三四线,可以说美团才是第一波尝到下沉红利的公司,在6年前。 钱烧在地推的ROI上面,带来的是正向回馈和商家沉淀的现金,以及线下用户的真实诉求。 对于产品迭代来说,做一百次数据分析也不如线下实战1天,当你面对用户的质疑时,带来的冲击是数据无法反应的。 坐在办公室吹空调是无法做出最优秀的产品的。 现在回头再看当年,美团在百团大战中收获的最大的财富的不是资本的助力,而是对于用户需求的透彻理解。 这笔财富的兑现期足够长,美团从团购,到酒旅,到外卖,再到3公里内的送一切,再到用户随身的综合体,无不是这笔财富的体现。 4 这笔财富我认为叫做基础设施思维,当然外面比较喜欢叫互联网终局思维,没什么差别,搞互联网的就是喜欢造一些听起来很牛逼的词汇。 一家互联网企业,如何成为真正伟大,或者比较直接,如何成为一家不容易死的企业? 只有一种可能性,那就是成为用户生活的基础设施,坦率的讲,让用户在不知不觉中与你发生交集,在用你的时候甚至都没有意识到你的存在。 不懂什么是基础设施吗?举个例子。 用户在聊天的时候,没有意识到微信的存在,用户就是在【聊天】,而不是【在微信聊天】。 用户在别的产品(不局限于社交)产生交集时,为了保留关系,最后还是会【加个微信】,然后就彻底忘记微信的存在,只是专注于沟通。 这就是基础设施,抓住用户的生活必需品,然后品牌代表品类,用户意识到存在但又无所不在。 基础设施不是无敌的,但是基础设施不容易死。 百度今天即使股价难看,即使是互联网舆论鄙视链的底端,但依然是基础设施。 但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搜索信息,就是【百度一下】,他们不会意识到自己在【用百度搜索】,而是【搜索】。 精英不用那是精英的问题,这个世界上的精英只是极小部分,那些没有话语权的人,才是这个世界的基本盘。 所以百度即使被骂成筛子,即使各种变动和下滑,依然在世界网站流量排名稳居前5,甚至还是赚钱的,还有百亿美金的现金储备All in 5G,AI和物联网,熬下一个风口。 这就是基础设施的威力,在基础设施面前,讨论赚钱和规模已经不重要了。 作为一家公司。 当你能影响人们的生活时,你已步入伟大; 当人们每天都在用但没有意识到你的存在时,你已不朽。 5 美团正在尽力让自己走上这条道路上,比起成为基础设施,什么都不重要。 社交,搜索,购物,乃至廉价娱乐,都已经有了自己的基础设施。 这些设施对应的人性需求分别是社交,求知,消磨金钱,消磨时间。 美团选择的人性是,懒惰。 美团要接手用户的生活,用户维持生活所需的一切物质,都可以在美团上获得,并且是快速获得。 美团外卖送一切的思路,尽归于此,当你随手需要什么的时候,打开美团,简单选择,然后做你自己的事情,无需中断,剩下的美团帮你搞定。 这代表着美团变成了用户的另一个化身,一切无聊的琐事交给美团,自己只需专注自己当前最喜欢的事情,这带来的效率提升是巨大的。 或许有人说,很多人的时间没有这么值钱或者这么饱和,就是喜欢多出去走走。 我想说这是低估了人类懒惰的天性,当用体验过送一切的便利后,只要没有强烈出去走走的意愿,或者身边的店铺无法满足自己的需求,又或者实在是贵的离谱,那么能偷懒,一定会偷懒。 偷懒是人的本性,也是科技发展的源驱动力。 正是想要偷懒,所以要提高效率,所以才有了科技。 美团选择的领域足够具有想象力,但也非常吃现实的基础设施建设,目前送一切的威力,在一二线城市特别明显,但是在三线以下,仍然需要时间。 幸运的是,资本的头脑发热让美团度过了最危险的时候,上市成功那一刻,美团已不缺时间。 基础设施建设这件事情,只要熬过冷启动,迎来的就是持续的收获。 目前在一二线城市,美团已开始收获的,今年美团首次实现了盈利。 接下来的三四线之路,是陨落还是成就不朽,我们一起见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