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样嗑CP更爽!欢迎来到听了会怀孕的声音江湖

 城市画报 2019-08-29

文章来源:城市画报官方微信号:城市画报(微信号:cityzine)
这两个月,你追了多少部电视剧?磕了多少对CP?

《长安十二时辰》《陈情令》《小欢喜》……这些刷屏了整个夏天的影视剧有个共同特点——由广受追捧的小说IP改编而成,但因为受限于当下影剧的制作环境与水平,原著CP经常改得面目全非,“还原”成了书迷心中最大的痛。

因此,越来越多人把关注给到广播剧,这种磕CP更爽的小说改编形式。因为从业者们近年来商业化的尝试,它开始走出小众圈,逐渐渗入年轻人的生活,让不少人开始用耳朵追剧



广播剧目前主要分为了非盈利的网络配音作品(网配)和盈利的商业配音作品(商配),主要靠用声音呈现剧情,让听众们仅仅用耳朵就可以实现追剧!

它区别于传统的有声书,有声书是阅读文字,朗读者可能通过变换声线达到角色扮演效果,但本质上还是“有情感地朗读”。

而广播剧在呈现方式上更丰富,操作更复杂:不仅有负责统筹的制片人,对文字小说进行声音化改写的编剧,还有出演对不同角色的声优进行指导的配音导演,以及对于广播剧十分重要的后期制作人搭建以听觉为基础的场景……

可以说,广播剧是一部“闭上眼睛的电影”。

城画君通过与几位广播剧爱好/制作者交流,尝试进入这个用声音制造的世界,了解用耳朵追剧的魅力和逐渐兴起的广播剧文化。

👂配音演员刘琮、杨天翔正在录制广播剧《默读》


 🎧
地铁上,听比看更方便

在挤逼的地铁和公交上,比起要手拿手机,眼看屏幕的影视剧,只需要耳朵和耳机的广播剧显然方便多了。有不少人也是因此沉迷广播剧,@露娜兔 就是一个。

“专门拿时间出来听剧有些浪费,所以我一般是在公交车和地铁上听。”露娜兔很容易紧张,当在车厢拥挤的人群中时,总要找些事做才能分散这种焦虑。

👂 @露娜兔 的手机正在播放广播剧《缉凶西北荒》

相比于听歌和看视频,她更愿意选择广播剧,“歌听熟了就没了吸引力,而高峰期乘客往往多得无法动弹,更别提腾出手来看视频。”

广播剧一方面有剧情,能让人更专注而忽略周围的环境;另一方面并不需要眼睛和双手的参与,一副耳机就足矣。这样既使碎片时间得到了消遣,又用具有故事的声音在喧闹的人群中提供了一个自我的小世界。

 🎧
声音让听众挣脱了视觉束缚

除了解放双手外,广播剧也给了听众挣脱视觉束缚的机会。

这一特点就满足了声控@森时木樨 ,在看影视剧就很看重声音的她,在广播剧最关注的就是声优,比起情节,她更希望声优的表演足够饱满细腻。

👂 @森时木樨 听过的第一部商业性质广播剧

“听剧时,有很多情节可以根据情节自行脑补,而不会像影视剧那样在各方面都被视觉限定了更不会被特定的演员影响。”

和森时想法相似的,还有@三次方。在面对将自己喜欢的作品影视化或声音化两个选项时,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参与广播剧的人本来就更二次元,更懂我们书粉的心意,呈现出来的作品更有诚意影视剧行业则更容易被资本裹挟。”

👂 三版蜘蛛侠都被他们各自的部分粉丝认为是“蜘蛛侠本侠”

不是每一版影视改编都能尽如人意。三次方最不喜欢的就是改编成影剧后,很多人会把演员和角色捆绑起来:“他们常说某某演员就是XX本X,可是我一点都不觉得像,这样看着就很膈应。”

 🎧
付费听剧就像给钱观影一样日常

随着不少专业广播剧平台的兴起,广播剧走上商业制作的道路,收听的途径从以前在音频App的“私人电台”免费听网友上传的,到如今,小说版权被平台购买,付费听剧就像给钱观影一样日常。

刚好碰上广播剧制作转型期的@绛晗 很快就适应了这种付费模式。相比于“为爱发电”的网络社团,她觉得由商业平台发行的广播剧更新频率有保证,制作上更精细,还会根据观众的要求进行售后服务。

👂 部分@绛晗 购买的商配广播剧

“我最在意的是CV的声音,如果一部广播剧制作精良的话,我不介意为它多氪金,毕竟这是我为数不多的爱好之一。”

像绛晗一样购买并收听商业广播剧的年轻人还有很多。@冰糖巧克力 目前已经购买了15部剧目,“每部剧分为几季,算下来整个作品需要100元左右,不过现在只有很少完结了,都还在更新。”

这意味着,她的投入还没有结束。

👂 广播剧《魔道祖师》(第一季)价格为25.9元,播放量高达9752.9次

因为入坑多年,冰糖起初并不习惯付费。“之前的网配作品没有收费,质量也都还不错,甚至有不少专业CV参与其中。”冰糖形容自己接受付费模式的过程,就如同接受听大悲咒要买会员的事实一样。

但现在,随着版权意识的逐渐强化,广播剧消费已经成为她开销的一部分,甚至被纳入每月预算中。“其实这样还是有点奢侈,每次出新剧时,我都会观望很久再决定入手。不过毕竟是自己喜欢的东西,只要质量足够高,花钱还是值得。”


🎧
做一个广播剧制作人

有人爱听剧,自然也有人爱做剧,他们站在麦克风前,靠声音还原出一个江湖。在茫茫声音之中,城画君找到了网配社团“翼之声中文配音社团”的社长@汐玥。


通过一本杂志知道“翼之声”,碰巧社团也在招新,机缘巧合下汐玥就入了社,一入社,便是10年。

从小萌新到这个拥有18.2万粉丝的网络配音社团的社长。有人觉得她是个“大大”,可她却认为,自己依然是个后辈。特别是在商业配音作品兴起,越来越多更专业的声优和制作人加入,面对各位老师,自己还有太多要学习的地方。

👂 汐玥在个人微博放出的个人声音展(节选)

因为网配的非盈利性质,以汐玥为代表的不少网配社员在三次元世界中都有自己的工作,做剧的时间全靠“挤”,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用爱发电”。

所以网配作品的更新频率不如商配作品稳定,可能存在“坑”掉的情况,但非盈利带来的还有更自由地使用音乐音效的权限,这也是网配和商配一个比较明显的差异。

汐玥坦言,客观差异虽在,“但不论是网配还是商配,成员们在花费的心力是没有差别的。‘喜欢’是一切的原动力,因此在制作时也要秉着一颗匠心。”

👂 网配广播剧海报(左)&商配广播剧海报(右)

一部剧从无到有的过程是漫长的,汐玥告诉了城画君不少有意思的瞬间:“选角时和剧组成员在一起疯狂脑补、‘催债’时和皮皮虾们斗智斗勇、成品出来时的巨大满足感……”这些瞬间都让她对做剧这件事甘之如饴。

当然,也有困难的时候,社内人员分工繁杂,每个工种都有难处,特别是人与人之间互相磨合的时候——毕竟一个剧组里也经常会有完全陌生的人。或许最困难的应该是在决定要不要开始一部剧的时候吧。”

凭一句“喜欢”把这么多有趣的灵魂联结起一个又一个剧组,在感动和争执间“磨”出来了许多让人印象深刻的作品,让这个成立十多年的网络配音社团,即便“用爱发电”也仍然“生机勃勃”

随着国内广播剧市场正逐渐走上商业化的道路,有不少社员也参与到了商业作品中,汐玥很高兴他们能有更大的舞台发挥自己的才能,也希望这些新的尝试能催生更多优秀的广播剧。

在谈到大众对广播剧的误解时,汐玥强调了“广播剧不是低幼产品,它是故事呈现的一种方式”和书本影剧一样,它也是能引人深思的,不同的只有引起思考的介质不是文字不是画面,而是声音。

大家都在“努力用声音搭建更丰满细致的场景,展现更清晰的故事脉络,也希望听众能从我们的作品中产生共鸣或思考。”

👂网络配音社员们在后台练习台词

我们采访发现,从网配盛行到商配崛起,随着改编网络IP这股风刮起,越来越多人走进了广播剧,被这种单靠声音表达故事的艺术形式“圈粉”。

尽管目前在广播剧圈中,商配和网配仍然有着许多不同,但圈中所有人的共识都是,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能了解这种在观众耳边娓娓道来的艺术形式,感受这个“声音江湖”。

最后,城画君找来了几部在广播剧播放平台流量最高的几部作品,推荐给大家:


下次没时间看剧的时候
可以试试用耳朵噢👂~

温馨提示
听剧要文明,别当“音公症”

 本文编辑 
雨衣
 实习生 
楼月

特别鸣谢“翼之声中文配音社团”
感谢文中接受采访的广播剧听众
文中图片来自受访者及网络截图
更多信息及杂志购买请关注城市画报官方微信号:城市画报(微信号:cityzine)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