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露浓香被冷 月落锦屏虚 走近大唐女诗人上官婉儿

 广陵子图书馆藏 2019-08-29

    2013年9月,我国唐代女政治家、诗人上官婉儿的墓现身陕西省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引发关注。近日,据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披露,上官婉儿墓志研究工作有了最新进展:墓志铭共982字,包括世系、经历、死因、葬地等信息。

    上官婉儿,又名上官昭容,为唐高宗时期宰相上官仪的孙女,是唐代著名女政治家、女诗人,皇妃,被誉为大唐的“一代才女”和“巾帼宰相”。她与武则天、中宗相 始终,一生大起大落,跌宕起伏,颇具神秘色彩。凭借横溢的才华,她从待罪之身一步步登上权力之巅,又影响了大唐的一代文风。与此同时,由于她的才华和美 貌,使多少男人拜倒在其石榴裙下,以至被非议者称为“淫荡才女”。这位奇女子在历史上留下了太多的不解之谜。

春风二度帝王宫

    公元664年,长安,在宰相上官仪的家中,上官婉儿出生,她是上官仪的孙女。当婉儿尚在襁褓之中,爷爷上官仪就因“离间二圣、无人臣礼”的罪名被武则天所 杀,且连累全族,婉儿随母亲郑氏被配入“掖廷”(宫女居住和犯罪家属妇女宫中劳动之处)为奴。《新唐书》记载,上官婉儿“年十四,武后召见,有所制作,若 素构。”婉儿是因文采被武则天所发现和起用的。之后嫁给了武则天之子唐中宗(李显)。在嫁给唐中宗期间,曾与武则天侄子武三思等人私通。然而,最新出土的 上官婉儿墓志明确记载婉儿13岁时被封为唐高宗才人,42岁册封为唐中宗的昭容。对此,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于庚哲认为,上官婉儿虽然是高宗才 人,但他推测可能是武则天指定的,为了给婉儿一个名份,摆脱官奴或宫人身份。

    大唐仪凤二年(公元 677年),年方13的上官婉儿被武则天召见,此时的婉儿出落得明丽娇艳,秀美轻盈,一颦一笑,自成风度,加上天生聪秀,过目成诵,文采过人。武则天给婉 儿当场命题,让其依题著文,婉儿文不加点,须臾而成,珠圆玉润,调叶声和,尤其她的书法秀媚,格仿簪花。武则天看后大悦,当即下令免其奴婢身份,让其掌管 宫中诏命。此后,武则天所下制诰,多出于上官婉儿的手笔,婉儿成了则天皇后的首席秘书。

    此时的上官婉儿情窦初开,正是“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杜牧诗)之时,她在宫中见得最多的男人,除了高宗李治,恐怕就得数时年24岁的太子李贤了。因此 又有了这样的传说:婉儿是李贤的侍读,与“容止端雅”的李贤之间产生了爱情。然而传说中的爱情即使存在过,也很快就被严酷的现实碾得粉碎。8月22 日,27岁的李贤被废去太子位。而置他于死地的那份废黜诏书,据说正是17岁的婉儿奉武则天之命草拟的。

    在唐宫中,上官婉儿和武则天这两个绝顶聪明的女人,既相互仇恨,又惺惺相惜,两人之间感情之矛盾复杂无以复加。精明的婉儿深知,宫廷中没有爱情,像她这样没 有背景的罪臣之女要在宫里混,头脑和姿色是两大法宝,“政治投资”至关重要,于是她很快又倒在了新任太子李显的怀中。此后,李显也被武则天废黜,远戍钧 州、房州,婉儿这位“大秘”想在险恶的封建宫廷生存下去,只能选择再次坐到了武则天侄儿武三思的大腿上。

美人如玉红梅妆

    唐代小说家段成式曾在《酉阳杂俎》中记载“今妇人面饰用花子,起自上官昭容,所制以掩黥迹”,说的是上官婉儿违背了武则天的旨意因而被罚在额头上刻字以示惩 戒。关于婉儿为何受黥刑则有多种说法,段成式之子(或其侄)段公路在《北户录》中有详细记载“天后(武则天)每对宰臣,令昭容(婉儿)卧于案裙下,记所奏 事。一日宰相对事,昭容窃窥,上觉。退朝,怒甚,取甲刀札于面上,不许拔。昭容遽为乞拔刀子诗。后为花子,以掩痕也”。此说来自于与上官婉儿同时代的陈藏 器撰写的《本草拾遗》,似乎较为可信。然而在后人的记载中,关于婉儿为何受黥刑,却更为玄乎。

    古代色情小说《控鹤监秘记》中说武则天将上官婉儿倚为心腹,甚至与男宠张昌宗在床榻间交欢时也不避忌她。上官婉儿免不得被引动,加上张昌宗姿容秀美,不由的心如鹿撞。一天,婉儿与张昌宗私相调谑,被武则天看见,拔取金刀,插入上官婉儿前髻,伤及左额,且怒目道:“汝敢近我禁脔,罪当处死。”亏得张昌宗替她跪 求,才得赦免。

    总之,上官婉儿因获罪额有伤痕,心灵手巧的她就在自己的伤疤处刺了一朵红色的梅花以遮掩,谁知却益加娇媚。宫女们皆以为美,有人偷偷以胭脂在前额点红效仿,渐渐的宫中便流行开了这种“红梅妆”。

    此后,上官婉儿曲意迎合,把武则天伺候的无一处不妥帖欢心。从圣历元年开始,则天女皇又让其处理百司奏表,参决政务,权势日盛。

纤手称量天下士

    公元705年,“神龙革命”爆发,武则天下台,唐中宗复位,复辟后的李显大权在握,马上召幸老相好上官婉儿,不仅册封婉儿为“九嫔”之一的“昭容”,还命令 她代替自己起草诏命。从此,婉儿以皇妃的身份掌管内廷与外朝的政令文告,在大唐的政坛和文坛盛极一时。这一时期,是上官婉儿红得发紫的颠峰阶段。她祖父一 案获平反,上官仪追赠中书令、秦州都督、楚国公,她的母亲郑氏也被封为沛国夫人。此后,得宠的上官婉儿经常劝说中宗李显,大量设置昭文馆学士,广召当朝词 学之臣,多次赐宴游乐,赋诗唱和。才思敏捷的婉儿每次都同时代替李显、韦皇后和安乐公主,数首并作,诗句优美,时人大多传诵唱和。对大臣所作之诗,李显又 令婉儿进行评定,名列第一者,常赏赐金爵,贵重无比。因此,朝廷内外,吟诗作赋,靡然成风。

    相传上 官婉儿将生时,其母郑氏梦见一个巨人,给她一秤道:“持此称量天下士。”郑氏料想腹中必是一个男子,将来必能称量天下人才,谁知生下地来,却是一个女儿, 郑氏心中甚是不乐。这婉儿面貌美丽,却胜过她母亲,自幼儿长成聪明伶俐,出世才满月,郑氏抱婉儿在怀中戏语道:“汝能称量天下士么?”婉儿即呀呀地相应, 如今果不其然------

    在史书记载中,上官婉儿被誉为“女宰相”,处理后宫事务。但在最新出土的 墓志里,她的身份始终是嫔妃。对此,复旦大学汉唐文献研究室助理研究员仇鹿鸣称:“唐代女官系统两套系统,一套是嫔妃系统,皇后昭仪昭容这样下来;另外一 套是后宫事务的系统,也就是所谓六尚体系。我们过去一直把上官当成内宰相,但奇怪的是,她的正式身份还是妃子,没有被授予六尚的职位。从上官的例子可以看 出,这两个系统不是截然分开的,上官这样的嫔妃可以去做六尚的事情。”

    无论怎么说,此时的上官婉儿 在政坛和文坛上均春风得意,但得意归得意,婉儿毕竟是有七情六欲的健康女人,环顾人生,她美中不足的还是“私生活”。当初婉儿和武三思有私情,如今武三思 却被淫荡的韦皇后搞上了床,丢下婉儿一个人孤独凄凉。于是婉儿的一缕痴情便全寄了在兵部侍郎、美男子崔湜的身上。崔湜年少多才,婉儿与他郎才女貌,堪为一 对佳偶,如今结成露水姻缘,自然十分愉快,但婉儿尚有不满意处,那就是崔湜在宫外,她在宫内,宫闱虽然弛禁,究竟有个中宗皇帝在上面,终究不方便。于是, 足智多谋的婉儿又想出一法,请营外第,以便游赏,不明真相的中宗派人在上官婉儿居地穿池为沼,叠石为岩,穷极雕饰,常引大臣宴乐其中。婉儿终于如愿以偿, 与情郎崔湜从此日日鸳鸯戏浴。后来,崔湜在主持铨选时,多有违失,被御史李尚隐弹劾,以罪被贬外州司马;也因婉儿和权势熏天的太平公主为其申理,仍官复原 职。太平公主与上官婉儿同龄,两人又同在宫中长大,关系密切,只是为了保护情人崔湜,婉儿只好再次忍痛割爱,将自己的情郎转而介绍给了太平公主作情人。

死谏力阻安乐夺权

    据史书上记载,安乐公主是唐中宗李显和韦皇后最宠爱的女儿,恃宠而骄、飞扬跋扈。曾在韦后的默许下,向唐中宗索要“皇太女”的地位,想当储君,上官婉儿与韦 后、安乐公主一党关系十分紧密。而新出土的上官婉儿墓志却显示,上官婉儿与韦后并非一伙,而且她还曾拼死阻击安乐公主想当“皇太女”的野心。

    墓志以详尽篇幅记载上官婉儿劝阻的过程,她曾四次向唐中宗进谏,从检举揭发,到辞官不做,再到削发为尼,都没有得到中宗准许后,最终婉儿采取了“请饮鸩而 死,几至颠坠。”以死相谏。婉儿喝毒药后,太医紧急救治,才得以保命,之后婉儿多次请求降低身份,唐中宗不得不将其降为“婕妤”。而安乐公主的“皇太女” 之梦,最终也没能实现。

    针对上官婉儿自杀一事,中国唐史学会副会长、陕西师范大学教授杜文玉说,此前历史上从来没有记载过。由此也推翻了史书记载上官婉儿与韦后是一伙的说法。

是耶非耶,化为蝴蝶

    景龙四年(公元710年)7月,唐中宗李显被老婆韦后与女儿安乐公主毒死,韦后将台阁政职、内外兵马大权以及中央禁军等全部安排了自己的党羽和族人,朝政大 权尽落韦氏之手。上官婉儿与太平公主起草了一份遗诏,立李重茂为皇太子,李旦辅政,韦后为皇太后摄政,以平衡各方势力,然而宰相宗楚客、韦温更改诏书,劝 韦后效仿武则天。得到消息的李旦之子李隆基与太平公主商议,决定先下手为强,7月21日,临淄王李隆基发动“唐隆之变”,以禁军官兵攻入宫中,杀死韦后、 安乐公主及所有韦后一党,拥立其父李旦。上官婉儿执烛率宫人迎接,并把她与太平公主所拟遗诏拿给刘幽求观看,以证明自己是和李唐宗室站在一起的,刘幽求拿 着遗诏求李隆基开恩,但疑心重重的李隆基无法信任这个长期拥有巨大权力的女人,为免除后患,他不顾说情,甚至没有进行详细调查,也未经审判,仓促之中击杀 上官婉儿于旗下。上官婉儿死时年仅46岁。

    此后,相王李旦继位,是为唐睿宗,睿宗之后儿子李隆基登基,就是后世大名鼎鼎的唐玄宗。

    据新出土的上官婉儿墓志记载,唐睿宗李旦下诏安葬上官婉儿,该墓系太平公主游说唐睿宗修建。墓志称“太平公主哀伤,赙赠绢五百匹,遣使吊祭,词旨绸缪”。翻译成白话文,就是太平公主很伤心,派人去吊祭,送奠仪五百匹绢,也就是“份子钱”,500匹绢在唐代是一笔巨款。

    史载,唐景云二年(711年)七月间,上官婉儿复封为“昭容”,谥号“惠”。但据最新出土的墓志铭可以确定婉儿是被葬于唐景云元年八月,其墓志盖上已刻上了 “大唐故昭容上官氏铭”,即可确定在上官婉儿死后不久,也即被葬的时候就已经恢复了其“昭容”的称号而不是史书上记载的死去一年后。

留待后人评说

    一代才女上官婉儿身亡后,其人品功过颇具争议,人们对她的评价也趋于两级。正史多抨击其淫乱和操控朝纲,指其私通外臣。唐玄宗李隆基杀她时就称“此婢妖淫,渎乱宫闱,怎可轻恕?”。

    但同时代的文人张说则对上官婉儿推崇备至,张说评婉儿曰:“敏识聆听,探微镜理,开卷海纳,宛若前闻,摇笔云飞,成同宿构,古者有女史记功书过,复有女尚书决事言阀,昭容两朝兼美,一日万机,顾问不遗,应接如意,虽汉称班媛,晋誉左媪,文章之道不殊,辅佐之功则异。”

    一代才女上官婉儿出生时全家遭遇了一场血腥屠杀,死时又是一场血雨腥风。她的一生可谓波澜壮阔的传奇,她的文章力革南朝以来旧章,一洗江左萎靡之 风,使大唐的文风为之大变;有唐一代,与其说开古文复兴运动之风的是韩愈和柳宗元,毋宁说上官婉儿早已经为盛唐的文学面貌绘出了清晰的蓝图。而她的诗作也 在诗歌的题材范围、抒情特征及格调气度等方面超越了此前的宫廷诗,从而为诗歌从初唐宫廷诗的歌功颂德、绮错婉媚迈向波澜壮阔、尽善尽美的盛唐之音,奠定了 牢固的根基。

    仅此一点,无论其余,上官婉儿在中国历史上,就是才华横溢、独一无二的奇女子!上官婉儿的诗文流传至今的并不多,在她现存不多的诗作中,有一首屡被提及,那就是其抒怀之作《彩书怨》,就让我以她的这首诗作结吧:

叶下洞庭初,思君万里余。

露浓香被冷,月落锦屏虚。

欲奏江南曲,贪封蓟北书。

书中无别意,惟怅久离居。

    古墓是考古的一种手段,通过对古墓的挖掘,可以发现很多古代不为人知的秘密。同时根据出土的文物来看,这些文物能够印证在史书中的记载。这样的情况下考古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现如今的考古已经是非常发达了,不过有很多古墓没有被发现。

    古代的时候,丧葬文化是很浓重的,因此古墓都有大量的陪葬品,甚至是出现了殉葬的人。对于后来的盗墓贼来说,殉葬的人是谁不重要,重要的是古墓中的珍宝。丧葬文化的发展让人们对古墓产生了兴趣,为了盗墓,人们可以不择手段。

    在现如今的发现来看,唐朝上官婉儿的墓就有不同之处,这个墓没有盗墓洞,可是里面的珍宝却少了很多。上官婉儿在武则天时期被重用,因为父亲上官仪获罪被杀,其后上官婉儿就进入了皇宫中。到了十四岁的时候,上官婉儿被武则天重用。

    上官婉儿,唐朝陕州陕县人,今河南三门峡陕县人。唐高宗麟德元年,公元664出生。上官婉儿是初唐名相上官仪的孙女。上官仪是初唐著名诗人,才华横溢,文并绮艳,擅长五言诗,格律工整,词藻华丽,时人多仿效,世称“上官体”。上官婉儿是历史上非常著名的才女,她的一生充满了坎坷与传奇。在唐代,单论才华而言,上官婉儿巾帼不让须眉,她自幼才思敏捷,诗词出众,其绮丽浮艳诗词风格多与其爷爷上官仪相似,而且“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单就权力而言,她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虽然没有丞相之名,却有丞相之实,是真真实实的“无冕之相”,作为“才女宰相”,她在大唐历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就是在整个中国历史上也是独一无二的。

    上官婉儿出生于豪门之家,宰相府邸,本因享尽人间富贵。怎奈她命运坎坷,尚在襁褓之中,上官之家就惨遭灭门之祸。爷爷上官仪因为直言陈事、奉命拟旨欲废武后而惨遭杀身之祸。庞大显赫的上官家族,一夜之间花叶凋零,所有男丁包括襁褓之中的男婴被斩杀殆尽,女子全部为奴。于是,襁褓之中的上官婉儿与母亲郑氏被发配皇宫掖庭充当女奴。

    上官婉儿的母亲郑氏,是太常少卿郑休远的姐姐,出身于荥阳郑氏。荥阳郑氏,是我国汉朝至隋唐时期的北方著名大族,唐朝时期博陵崔氏、陇西李氏、赵郡李氏、范阳卢氏、清河崔氏、太原王氏并称为“五姓七家”。郑氏也是饱读诗的女子,在宫中亲自教育婉儿。婉儿继承了上官和郑家两家的良好的文学基因,自幼聪明伶俐,睿智过人,少女时代就显示出过人的文学天赋。上官婉儿天生丽质。仪凤二年,十四岁时已出落得妖冶艳丽,秀美轻盈,一颦一笑之间足可倾城。更何况她又天生聪慧,过目成诵,才气过人,文笔精华。武则天听说了宫中有个如此的小才女,亲自召见她,当场测试婉儿的才华。小婉儿从容自若,写起文章来下笔如流,千字文章,须臾而成,珠圆玉润,调叶声和,尤其是她的书法,不但字体秀丽,而且富有筋骨,深得武则天喜爱。于是武则天当即下令免去其奴婢身份,将她留在身边掌管宫中诏命。此后,武则天所下制诰,多出自上官婉儿的手笔。 俗话说:哪个少男不多情?哪个少女不怀春?三年后,17岁的少女上官婉儿正是情窦初开之时,在武则天身边工作,见得最多的男人,除了皇帝李治,就数27岁得太子李贤了。更何况上官婉儿当时又是太子李贤的侍读,这对“金童玉女”朝夕相处间,很自然地就产生了爱情。在封建王朝的深宫里是没有爱情的,为了至高无上的皇权,别说没有爱情,有时甚至于没有人性!680年8月22日,武则天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利地位,废去27岁的李贤太子地位。四年后,武则天又下诏将李贤处死。而处死李贤那份诏书,正是出自21岁的上官婉儿之手。

    上官婉儿当时是怀着怎样的心情草拟处死自己初恋情人的诏书呢?现在我们不得而知。不过,从历史的事实可以证明,婉儿一生是紧跟武则天的,虽然武则天杀了她的爷爷、父亲,后来还杀了她的初恋情人,但是她从来就没有丝毫地背叛。在婉儿的心中,好像没有恩仇,只知道死心塌地,兢兢业业为武则天做事,也赢得了武则天的充分信任,也被武则天视为心腹。更有甚者,有时候武则天与其宠男张昌宗在床榻间交欢时也不避忌她。 有一天,张昌宗与婉儿私下互相调笑戏谑,不巧被武则天撞见。武则天醋意大发,勃然大怒,拔取金刀,插入上官婉儿前髻,伤及左额。并怒斥道:“敢近我禁脔者,罪当处死。”“禁脔”的意思是珍美的、独自占有而不容别人分享、染指的东西。由此可见,武则天作为一个女人占有欲是多么的强。当时吓得张昌宗替上官婉儿跪地求情,婉儿才得赦免。从此,上官婉儿的前额因此落下了一个伤疤,以后她便在伤疤处化妆成一朵红色的梅花加以遮掩,谁知却更加娇媚。后来,宫女们都争相效仿,渐渐地形成了宫中流行的“梅花妆”。从此以后,上官婉儿更加遂精心伺奉武则天,曲意迎合,处处讨武则天欢心。从圣历元年开始,武则天就让上官婉儿处理百官奏表,参决政务,她权倾朝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成了无名有实的宰相。

    唐朝是中国古代最为开放的朝代,开放的有点前卫。估计就是现代的开放女性与上官婉儿相比,恐怕也要甘拜下风的。武则天晚年,体弱多病,武三思和张易之、张昌宗兄弟掌握着朝廷大权。神龙元年(公元705年)正月,宰相张柬之等人发动军事政变,杀死二张及其同党,逼武则天传位中宗。中宗复位后,把上官婉儿召为妃子,册为昭容,封婉儿母郑氏为沛国夫人,婉儿还是专掌起草诏令。这时的上官婉儿身份已经是武则天的儿媳妇了。当时的朝廷实权实际上掌握在皇后韦氏、上官婉儿、女儿安乐公主手里,而安乐公主又是武三思的儿媳妇。上官婉儿中年风流成性,竟然和韦后两人同时与武三思私通。中宗复位仅两个月,武三思就凭借着与上官婉儿、韦后的关系,重登宰相高位。武三思掌权以后,积极网罗亲信,迫害异己。先后将发动军事政变的张柬之等5人贬官、流放,接着残酷地杀害。

    安乐公主也是权力欲望非常强的女人,几次请求中宗废掉太子,立自己为皇太女。唐中宗的太子李重俊实在看不过了,气愤之极,于景龙元年(公元707年)七月,联合左羽林大将军李多祚等,率领羽林千骑兵300余人,杀武三思、武崇训父子及其亲党10余人。又搜索韦皇后、安乐公主和上官婉儿,上官婉儿急忙跑到唐中宗和韦后处,并散布谣言说:“太子之意,是先杀我上官婉儿,然后再弑杀皇后和陛下。”韦后和中宗一时大怒,带着上官婉儿和安乐公主登上玄武门避难,令右羽林大将军刘景仁率飞骑二千余人护驾。最后,太子兵败被杀。唐中宗下诏将太子首级献于太庙。

    上官婉儿作为大唐皇妃,竟然和皇后一同与亲家公武三思私通这还不算,她还在自己的私宅里养个小白脸崔湜。崔湜是吏部侍郎,这个崔侍郎后来又被风流公主太平公主看上了。后来,崔湜竟然凭借着两个女情人——上官婉儿和太平公主的双重关系,当上了宰相。太平公主本是武攸暨的老婆,上官婉儿与武三思私通后,两人也算是一家人了。后来,两人为了争夺小白脸崔湜,终于闹翻了脸。 景龙四年六月,一心想做皇太女的安乐公主勾结韦后,毒死唐中宗。上官婉儿与太平公主捐弃前嫌,又重新站在一条战线。两人一番密谋,上官婉儿起草中宗遗诏,立温王李重茂为皇太子,以皇后知政事,引相王李旦为副。不久,相王李旦第三子临淄王隆基领兵攻入宫中,先后斩杀了韦皇后和安乐公主。当刘幽求率先头部队攻入禁宫,上官婉儿恭谨地率众宫女掌烛迎接。可惜,她太小瞧李隆基了,李隆基毕竟是一个胸怀大志的人,他知道上官婉儿以前做过不少坏事,也怕她再次反水,毫不犹豫地杀掉了她。可怜这位大唐绝代才女,就这样血溅当场,死于非命,走完了她坎坷而又传奇的一生,终年44岁。

    上官婉儿作为大唐第一才女诗人,自幼饱读诗书,博览古今,她在诗歌上造诣很深,五言律诗《彩书怨》是她的代表作品:叶下洞庭初,思君万里馀。露浓香被冷,月落锦屏虚。欲奏江南曲,贪封蓟北书。书中无别意,惟怅久离居。 这首诗是模仿闺怨诗写思妇怀念丈夫怨情的,首句诗用屈原的名句来点明时令和地区,用“蓟北书”来点明思妇所思念丈夫的所在,用“香被冷”和“锦屏虚”来反映生活的富丽和心情的空虚与苦闷,结尾用“无别意”表达除了相思以外,也表达了她对丈夫的关心。全诗风格清丽含蓄,对仗工整,富有情味。她的宫廷诗绝句也写别有韵味,如《驾幸新丰温泉宫献诗》:三冬季月景龙年,万乘观风出灞川。遥看电跃龙为马,回瞩霜原玉作田。

    在大唐诗歌的发展上,上官婉儿曾经做出过积极的贡献。据《新唐书》记载:唐朝昭文馆正是在她的倡议之下开辟的,昭文馆广增学士员,引大臣名儒充选。吟诗作赋,蔚然成风。唐朝廷还经常举行赛诗会。在赛诗会上,上官婉儿往往巾帼不让须眉,挥笔而就,清声吟诵,佳篇名句跌出。而且,她还是诗歌评论方面的行家里手,评判诗歌时,总是一语中的,切中要害,就连著名诗人沈佺期、宋之问等一流的诗人,都对她佩服得五体投地。

    多年以后,李隆基每当想起被他杀掉的上官婉儿,就非常后悔和惋惜,于是他命令宰相张说收集上官婉儿的诗文,编成二十卷。宰相张说在《唐昭容上官氏文集序》中赞扬上官婉儿:“独使温柔之教渐于生人,风雅之声流于来叶”,自古以来的女诗人能获得如此高的评价唯有上官婉儿一人。

    这时候的上官婉儿达到了她人生的巅峰。武则天之所以会知道上官婉儿,原因就在于她的才华,别看上官婉儿仅仅十四岁,可是她的才华是非常出众的。于是武则天给了上官婉儿机会,武则天当场考验了上官婉儿,为的就是看看她是不是真有才华。

    于是上官婉儿的表现没有让武则天失望,于是上官婉儿被免除奴婢身份,让她掌管宫中诏命。这时候的上官婉儿成功的走入了仕途。在上官婉儿的墓被发现时,同时发 现的还有五个唐代墓葬,其中一个就是上官婉儿的墓,上面写了“大唐故昭容上官氏铭”,这里的昭容是封号,上官是姓氏。根据上官婉儿的墓志铭来看,她的一生是非常坎坷的。

    在封建社会中,女性总是容易受到各种各样的束缚。能够以女子之身登上帝位的,几千年中唯有武则天一人。

    凭借自己强硬的手段,武则天在朝廷中可谓一手遮天。在她登上权力的巅峰后,一直跟随她的上官婉儿也成为了举世瞩目的权臣。比起武则天来,她的心狠手辣可谓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上官婉儿在飞黄腾达之前,也曾有过十分悲惨的童年。

    麟德元年(644年),她刚刚出生,家中便遭遇了剧变。她的爷爷因为起草了对武则天不利的诏书,引起了武则天的嫉恨。当时,虽然名义上的皇帝是唐高宗,可实际上,朝政大权都在武则天手中握着。看到有人对自己不敬,让武则天十分愤怒。

    为了杀一儆百,树立自己的威严,武则天直接下令将她一家满门抄斩。好在她年纪尚小,这才逃过一劫。但即使是这样,上官婉儿也必须要跟着母亲做十分卑贱的“官奴”,没日没夜地干苦力。曾经高高在上的名门望族,竟然转瞬之间成为了官奴,这不能不令人叹惋。

    上官婉儿的母亲毕竟出身于书香门第,即使是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她仍然不忘对女儿的教育。在女儿咿呀学语时,她便开始教授女儿诗词歌赋。她本来就冰雪聪明,经过母亲的谆谆教导后更是一点就通。

    据说,她四五岁的时候,便可以出口成章。 她做出来的诗歌,连饱读诗书的老学者都连连称赞。随着年龄的增长,她的才名越传越广,甚至传到了朝堂之上。可能是对当年的所作所为感到愧疚,武则天将她和她的母亲召到了宫中,想要看看她究竟有没有真才实学。

    面对武则天的种种问题,满腹才华的上官婉儿从容不迫地一一道来。武则天感到十分满意,于是特意将她留在身边,让她为自己掌管诏书。这个差事看起来虽然不起眼,但是,却能接触到朝廷中最为核心的权力。那时候,上官婉儿不过十四岁。

    隋唐时期流行门阀制度,一个成名的人背后都有一个庞大的家族,上官婉儿也不例外,上官婉儿祖辈都为官,曾祖父上官弘曾担任隋朝江都宫 福监,祖父上官仪在唐高宗时任宰相,本该生活在显贵世家的上官婉儿,却因为祖父上官仪替唐高宗起草将废武则天的诏书,与父亲上官廷芝一起被武则天所杀,刚 出生就和母亲郑氏一起被分配到掖廷成为奴婢。

    正因为如此,上官婉儿的成名之路,并没有过多的借助到家族的荣耀,更多的还是根据自己的才能,幼年的上官婉儿在其母郑氏的精心培养下,熟读诗书,名声在外。

    武则天当政期间为了加强女权以巩固自己的地位,因此希望选拔一些有才能的女性官员,上官婉儿就在这样背景下,被武则天发掘。

    武则天看到上官婉儿很高兴,当即免去上官婉儿的奴婢身份,让她掌管宫中诰命。

    在武则天掌政前后二十五年,上官婉儿始终追随在她的身边,上官婉儿参与朝政,官至宰相,两人一个是女皇,一个是女宰相,不得不说,武则天为彰显女性皇帝的合法性,这样的组合也是意料之中。

    毕竟是年少轻狂,得志不久,她便对武则天的命令有了抵触。武则天向来说一不二,盛怒之下,曾想将她处死了事。但念及她的才华,还是决定在她的额头上刺上乌黑的标记,以示惩戒。上官婉儿天生丽质,虽然额头上有了印记,但仍然是光彩照人。

    另一说则离奇一些,武则天万岁通天三年的一天,武则天与男宠张昌宗兄弟二人正在吃早餐,上官婉儿也一旁坐下吃饭。突然,武则天一扬手,一把利刀射向上官婉儿的额头。原来,上官婉儿在吃饭时多看了张昌宗两眼,被武则天一气扔出匕首。

    童年的苦难,使她深刻地明白了靠山的重要性。武皇的惩戒,更让她行事沉稳起来。于是,年仅十六的她便和太子李显陷入热恋,想要凭借太子来巩固自己的地位。李显被废后,她便果断依附于他人,不断变换自己的靠山。

    后来,李显在群臣的拥立下再次登上了帝位,是为唐中宗。看到昔日的情郎再度得势,她见风使舵,重新投入了李显的怀抱。而李显在她的甜言蜜语下,也忘记了曾经的背叛,使她成为了仅次于皇后的“昭容”。唐中宗生性懦弱,根本不会像武则天一样对钳制她。这下,她尽可以为所欲为。

    上官婉儿对武则天的作用也是很大的,在政治上,上官婉儿协助朝廷打击门阀:在文化上,上官婉儿主持文人收集《全唐诗》:在选贤上,上官婉儿爱惜人 才,当初骆宾王替叛逃的徐敬业写檄文讨伐武则天,引得武则天大怒,后来上官婉儿发现骆宾王的才华,让武则天看完檄文,骆宾王才得以幸免于难。

    由于张柬之等五大臣的兵变,武则天垂暮之间将皇位传位中宗,唐中宗李显上位。在这时,上官婉儿识得时局,依附唐中宗和韦后,同时,因为在神龙政变中立功被封为昭容,但只是名义上,实际上他不是中宗的妾,甚至不住在皇宫中,封为昭容只是为了表示对她的嘉赏,提高她的地位。

    在神龙元年的政变之后,武则天被迫退位。复位的李显命上官婉儿掌管起草诏令,从而得到了李显的信任,此后还给她封了女官中最高的职位,并封她母亲韦沛国夫 人。在李显在位期间,上官婉儿就和韦皇后还有安乐公主走得很近,经常和韦皇后说武则天在位时是做法,让韦皇后请求规定免除劳役和成丁的时间,她说这样可以 收买百姓对李显的期望,这些请求李显都答应了。

    在此之后,上官婉儿便经常劝李显大量修建昭文馆,广召学士,并多次设宴赋诗。因此,当时朝廷内外经常作诗说诗,这也成为了当时的风气。而且上官婉儿还非常喜 欢藏书,曾经她藏书就有万卷,她的书的地方都会放上香薰,后来这些书都流落民间,但芬香依在。在孝上面上官婉儿做得非常好,她母亲去世后,她自愿请求降为 婕妤守孝,在守孝完后她的品级便又恢复了。

    此时,她已经四十多岁了,但仍然不甘寂寞,竟然背着中宗和老相好崔湜打的火热。在她的举荐下,崔湜很快便做到了兵部侍郎。凭借上官婉儿的垂怜,崔湜可谓是有恃无恐。景龙三年(709年),他因行贿受贿被人弹劾,朝廷下旨将他贬谪,可是,崔湜毫不在意。

    他心中明白,上官婉儿是绝不会坐视不管的。果然,上官婉儿见他遭贬,马上向中宗进言,大说特说崔湜的好话。很快,改任崔湜的旨意便下来了。她虽然权倾一时,但在波诡云谲的政坛上,谁也不知道自己何时会倒下。

    唐中宗一生性格怯懦,前怕狼后怕虎,但是他的皇后韦后却是野心勃勃,因为婆婆武则天的先例,韦后自己也想称帝。上官婉儿发现韦后这一 想法,就与韦后彻底划分界限了,投入太平公主这一方。而太平公主从兵变后就逐渐从幕后走向台前,建立自己的势力集团,联合自己的四哥相王(即后来的唐睿 宗)、相王之子李隆基(即后来的唐玄宗),开始了政治斗争。于是太平公主就成为了韦后和安乐公主图谋掌权的最大障碍。

    公元710年6月,55岁的唐中宗暴毙。他的死被认定为,韦皇后与安乐公主为篡夺皇权,而下毒谋害的。7月,临淄王李隆基与姑姑太平公主联手,发动唐隆政变,诛杀了韦皇后与安乐公主。

    出发之前,对“女权当政”恨之入骨的李隆基,已决心对与韦后有所关联的人斩草除根;即便是襁褓中的婴儿,他都不放过。

    有一个被认为属于韦后一党的人,得知消息后,从容举烛捧出一份诏书,呈给李隆基。李隆基犹豫片刻,依然将这个人斩首于旗下。这个人,就是上官婉儿。

    尽管如此,李隆基之父李旦登位成为唐睿宗不久,就恢复了上官婉儿的昭容身份(婉儿死时的身份是正三品的婕妤,唐代昭容为正二品);并追封谥号“惠文”(古代能获得谥号的女性极少;唯有皇族或者有特别功绩的女官或夫人,才可能被追谥。)

    而且,李隆基当上皇帝后,念及上官婉儿的才情,命人编纂《唐昭容上官氏文选》二十卷。李隆基的态度为何如此矛盾?上官婉儿到底是否属于韦后一党?

    武则天希望婉儿延续自己的女权理想,辅助中宗,保护武家。这是一场纯粹的政治联姻,并无感情成分。但中宗同样非常器重上官婉儿,以至于在唐中宗时期,婉儿的风光达到了她人生的顶峰。主持彩楼诗文比赛,“称量天下”

    相传郑氏怀着上官婉儿的时候,曾梦见一人给她一杆称,说她腹中孩儿具有“称量天下士”的能耐。本来郑氏很高兴,但当她生下一个女孩时,便不相信这个梦中之语了。

    不过,世事无绝对。有一年春天,唐中宗游玩昆明湖。他兴致很高,提议身边百官都写一手诗,由上官婉儿评比出最好的一首,用以作曲。

    于是,100多首诗文便握在了婉儿的手中。她不慌不忙地登上彩楼,一篇一篇地读。每看到不中意的,就把诗文往楼下扔。最后她选出了宋之问的诗为第一名,并高度评价了诗的最后两句:“不愁明月尽,自有夜珠来。”

    她认为,这是一种积极向上的自信,写出了一种有力且坚持的余韵精神。

    作为彩楼诗文比赛的评判,“巾帼宰相”上官婉儿果然应了母亲“称量天下”的梦语,确立了她文坛领袖的地位。在她宫外的私宅中,总是文人雅士络绎不绝。他们在那里谈论诗词、古今文事。

    然而,在跟随武则天的那些年,上官婉儿已经形成了一种自觉地女权倾向。武则天死后,婉儿便急于物色新的女性靠山。

    可是,聪明如斯的上官婉儿,却非常失智地选择了唐中宗的皇后韦氏。唐中宗对皇后韦氏相当纵容。一是因为中宗是个温和软弱的人,本身没有什么主见;二是因为韦氏在中宗被武则天流放到南方的时候,与他甘苦与共。所以重新当上皇帝后,唐中宗对韦后非常放任。但是,韦后是一个空有野心却没能力的狂妄女人。

    她一心想成为武则天第二,而且想将女权专政一直传下去。于是,她与比自己还“二”的女儿——安乐公主,打起来篡夺皇权的主意。

    急于寻找新主子的上官婉儿,未经深思熟虑便撞进了韦后母女的圈子里。她为了帮武则天保护武家,将自己的情夫武三思,引荐给了韦后。这下好了,韦后与武三思勾搭在一起。为了报答上官婉儿,武三思又把与自己同一阵营的崔湜(大帅哥,但人品忒坏)推送给了上官婉儿。于是乎,韦后、武三思、崔湜、上官婉儿,再加上糊涂的唐中宗,这几个人就形成了为后世诟病的秽乱宫闱的多角关系。韦后既要篡夺皇权,当然要先拔掉眼中钉——当时的太子李重俊。于是,韦后一党不断想方设法欺凌他。

    公元707年,忍无可忍的李重俊发动兵变,杀入皇宫,想要“清君侧”,诛杀韦后。他杀掉了武三思,但却被部下背叛,兵变失败,最后在逃亡时被手下所杀。

    目睹一切的上官婉儿惊魂不定。她开始思考,自己与韦后捆绑在一起,究竟是否一个明智的选择。她的内心从女权治理的想法,逐渐向李唐宗室转移。

    唐中宗死后,上官婉儿以中宗的口吻,拟写了一份遗诏——提出让相王李旦作为摄政王,与韦后一起辅助年幼的新主李重茂。但,草诏不被韦后采纳。

    婉儿觉得情势的发展,已经超脱自己能够控制的范围很远了。她起初的目的,虽是辅助女权治理,但她并没想过加害唐中宗。她对中宗的死充满疑虑,开始尝试与韦后一党划清界限,为自己留一条后路。上官婉儿把草诏留下,或许将来能救自己一命。

    中宗死后,狼子野心的韦后秘不发丧,马上陈兵各王府。她要压制李唐宗室,以达到让她选中的李重茂顺利登基的目的。同时,敏锐的李隆基与太平公主也立刻密谋布局。他们明白,如果再不动手,天下又将降临李唐子弟的另一场浩劫。

    终于,公元前710年7月21日晚上,姑侄两人发动“唐隆政变”,迅速诛杀了韦后与安乐公主。接着,在长安城范围内搜寻韦后所有余党,全部斩杀。

“巾帼宰相”的穷途末路

    上官婉儿听见动静后,她马上穿好衣服,带着身边的宫女,手捧保留下来的草诏,呈给李隆基。她的生死,就在李隆基的起心动念之间。英明如李隆基,又怎么会不明白上官婉儿在态度上的转变。他非常清楚,后期的婉儿已经开始脱离韦后一党。但是,上官婉儿始终曾是女权治理的有力推行者。

    当初她如何风光,如今她便要付出如何惨痛的代价。李隆基挥一挥手,兵士将上官婉儿推至旗下。一者手起刀落,一者香消玉殒。人生不过“盖棺定论”上官婉儿的一生,难以用一句话作出评价。

    她幼年的身世,令人同情;她少年的才气、中年的意气风发,迸发着耀人的光彩。但她感情生活的混乱,选择男人的眼光,错投韦后的决定,又让她收到后世无尽的差评。无论如何,人生也不过是盖棺定论罢了。

    上官婉儿曾去巴州看望被武则天流放的怀章太子李贤,却惊闻李贤已被赐死。婉儿心下凄然,写下一首诗《由巴南赴静州》:“米仓青青米仓碧,残阳如诉亦如泣。瓜藤绵瓞瓜潮落,不似从前在芳时。”

    现在读来,诗中所讲的,又何尝不是她自己。

    景龙四年,皇后韦氏和女儿安乐公主图谋杀死唐中宗,韦氏立温王李重茂为皇帝,自己临朝摄政,并密谋杀掉李重茂,自己学武则天,成为女皇。革唐命,除掉相王和太平公主。在这种情况下,太平公主与李基隆发动唐隆政变,除掉韦后与安乐公主。景龙四年(710年)的一天晚上,玄宗突然率领兵士杀气腾腾地闯入皇宫,想要杀死上官婉儿。上官婉儿毕竟经历过大风大浪,虽然心乱如麻,但她仍然故作镇定地出去迎接玄宗。她向玄宗低头,想要保全性命。

    但是,玄宗也并非等闲之辈。他明白,像她这样的人是不会乖乖地俯首称臣的。有朝一日得了势,她便会毫不犹豫地反对自己。于是,他冷冰冰地说道:“今日不除,后悔无及。”然后,他狠下心来斩杀了上官婉儿。

    李基隆明知道上官婉儿是太平公主的人,最后还是把她给杀了,就说明杀上官婉儿只不过是一个前奏,李基隆的真实目的不过就是为了杀太平公主。那么李隆基为何这 样对待自己的盟友呢?原因在于,唐睿宗联合太平公主想要保住皇位,太平公主想要一个容易操纵的太子,而太子李隆基想要争夺皇位,于是太平公主制造舆论说李 隆基不是长子,不应该被立为太子,甚至扬言要废掉太子,这大大激化了两人的矛盾。

    先天二年,太平公主准备废掉李基隆,不料被李基隆先发制人,除掉了参与阴谋的众人,最终,太平公主逃入山寺,“三日乃出,赐死于第”。而李基隆自己掌握实权,登上王位,其野心,可见一斑。

    唐朝自开国以来,其政治生态不断上演的就是这样的狗血剧情。

    自古以来,生于皇室,免不了陷入争夺王位的斗争,赢,成为千古一帝,载入史册,输,名落孙山,只能成为历史的配角。

    这其中最让人觉得有意思的就是后人对这段历史的看法以及见解,李隆基最终还是杀掉了上官婉儿,这是历史的必然,也是李隆基成为皇帝必经的路。会为上官婉儿感到惋惜,因为她对唐朝的文学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在诗歌方面重视诗的技巧,对声辞之美的注重;设立修文馆,开展文化活动,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影 响了唐朝的文学发展。

    上官婉儿被杀了,但是她并不是一个失败者,在权谋阴谋的朝野上,她的手腕与计谋绝对可以被历史记住。历史告诉我们,以成败论英雄,但是,现实告诉我们,成败只是时代的结果,真正的成败要看看对时代的影响。虽然历史上对上官婉儿的争议很多,但是她的才华却不能被埋没的。虽然历史上对她的评价多加批判,历史记载上都说她操纵政治,奉承权势等。在这我就说一下, 人在朝廷上不得不屈服,况且她还是一名女子能有多大的作为。她做的一切不都是为了可以自保吗?不说她的不好,身为一介女流的她,文采在古代历史上是很少见 的。她不仅在作诗上有很大成绩,在用人和品文活动上更是倡导了一代文采,成为了当时文坛中的领导者和标志者。她的文采对当时的文学和艺术水平上起到很大的 推导作用。

    从小在苦水中泡大的上官婉儿,就这样走完了自己的一生。她妄想通过拉拢和投机来巩固自己的地位,其实是行不通的。因为,在尔虞我诈的宫廷斗争中,根本没有永远的胜利者。

    2013年9月,陕西省考古院研究院向外界宣布发现了上官婉儿墓,位于咸阳市渭城区北杜镇邓村北。墓地规模不大,陪葬品也不多,出土墓志盖题“大唐故昭容上官氏铭”,志文楷书,近一千字,记载上官昭容世系、生平、享年、葬地等信息,可以确定墓主人的身份。

    2013年的时候,考古人员第一次发现上官婉儿墓,当时的上官婉儿墓让考古人员的头脑中出现了疑惑。虽然上官婉儿是因为政变被杀的,可是她的古墓中,陪葬品竟然是非常稀少的,甚至是等于没有。这就让考古人员很是奇怪了。

    考古人员从天井、甬道和墓室破坏情况来看,该墓并不像是盗墓者所为。为了一探究竟,考古人员将古墓进行了保护性挖掘。经过挖掘之后,该墓由墓道、5个天井、5个过洞、4个壁龛、甬道和墓室等部分组成。按照常理来看,此墓不算大。

    可是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李明发现,这座古墓没有盗洞,可是其中的陪葬品是少之又少。根据现如今的发现来看,唐朝古墓中的天井越多,规格越高。五个天井足以显示出上官婉儿的地位,不过为什么在没有盗洞的情况下,上官婉儿的墓陪葬品会如此稀少呢?

    考古人员通过对天井、甬道和墓室的查看发现,这种特殊的损坏迹象,根本不是盗墓贼所做。盗墓贼完全没有必要去将如此庞大的墓室挖一个 遍。对于上官婉儿墓被破坏的情况来看,这个墓是被有密谋的破坏,与盗墓贼有不同的是,墓中很多珍宝没有被拿走,不过这些珍宝都是在墙上的,其次假如是盗墓 贼盗墓的话,不可能将珍宝全部拿走。

    那么通过这些痕迹来看,很有可能是“官方毁墓”行为。这里说的官方,指的就是唐朝的皇室。上官婉儿墓的破坏,很可能是唐玄宗李隆基的授意,不过没有直接的证据能够表明,只能够凭借猜想得知。不过很有可能是李隆基的授意。

    在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是唐朝时期的武则天。对于她,有人敬佩,有人诋毁。她留下无字碑,任史书后人点评。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

    碑文的极致多姿是以无字为起点。光凭这一举动,武则天已胜却无数英魂。那是古代女权的神话时代。而在这个神话的顶端,有一位女官俯首服侍女皇近三十年,她的名字叫上官婉儿。对她,我们总有太多的误解与敌意。

起点:伴君如伴虎,西方神话里的伊卡洛斯

    熟悉历史的我们,知道上官婉儿的祖父是上官仪,位极人臣,一朝宰相。命运是爱开玩笑的弄潮儿,上官仪因为意识到武则天有夺权为尊的野心,多次向唐高宗禀其 危害,策划废黜武后的事情败露之际,高宗将所有罪责推给上官仪,一代文学家、政治家一夜飞落枝头,上官仪及其儿子均被斩,家产被没收,在友人崔氏的苦苦求 情下,郑夫人与襁褓中的上官婉儿留得一命,被赶入宫里的掖庭为奴。

    伴君如伴虎,是中国的老话。在西方,则用伊卡洛斯振动翅膀,不小心靠近太阳,最后被烤焦融化的神话,形象地告诉我们这类故事的结局。

    十三年后,即677年,年仅十三岁的上官婉儿,身在罪人集聚的掖庭,地位低贱,但因敏与才华横溢美名远扬,武则天前来面试,发现她"援笔立成,皆如宿 构",当即决定留其在身边,这是上官婉儿站上权力场的起点。一下一上,皆为武则天口里一句话。上官家族的命运便是地狱天堂的云泥之别。

    在我国传统观念的影响下,复仇的故事经久不衰。最早出现于汉代袁康的《越绝书·叙外传记》,"臣不讨贼,子不复仇,非臣子也。"在《搜神记》、鲁迅的《铸剑》里,有干将莫邪之子为父亲,寻找楚王报仇。而金庸等人的武侠小说里,复仇总是引起武林动荡的缘由。

    那么,上官婉儿作为武则天的贴身助理,对这位杀父仇人,她是否有过片刻的仇恨之心,毕竟锦衣玉食的平静生活、从未能拥有过的父爱,全为武则天所毁,这一点我们无法在历史的残叶里捕捉到一丝讯息,但这是我们了解、理解上官婉儿的起点。

极盛权势:她是倾慕权势的荡妇?

    历史上,我们总认为,她一直位高权重,掌管称量天下文士之命运。事实的真相是,在武则天时代,上官婉儿的官方职位是才人,她一直停留于为一名神秘的寡妇 ——李姓女士打杂(说句题外话,唐朝的名门望族士人常在外奔走,子女的文化教育多由女性负责)。期间,还发生了黥面事件,那是一次重大的政治打击。

    直到李氏702年去世的前六年,上官婉儿才开始"内掌诰命",三十二岁的她总算离武则天更近一点,此后慢慢接任李氏职责。但705年,武则天也离世,那封 关乎唐朝命运转折的遗诏,"去帝号,还政李唐,定太子李显。"以武则天的名义发出,李姓后代、群臣都松了一口气:原来女权神话只是一场短暂插曲。而上官婉 儿为这个插曲的结局,有无角力,有多少功劳,我们不知。但不能否认,这将是她在唐中宗时代获得极盛权势的腾飞点。

    唐中宗即位后,她"专掌制命,深被信任",是中宗宫廷中的核心人物,官位被升为"昭容",位列正二品的九嫔之一。

    唐高宗的才人,唐中宗的昭容,后人称其命运轨迹与武则天惊人的相似。她成为了女权神话里武则天的影子,但她远不只是影子。女权第一人武则天,后来舞弄权势 的韦后、太平公主,她们都算是从男权统治中分一杯羹,手上多少有点男权资源——其父其夫其子,但上官婉儿,自入场就是一无所有,她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闯入 者!这是否为后来唐玄宗眼里容不下她、趁忙乱之际斩草除根的缘故呢?

是淫乱女子还是才干卓著?

    历史上臭名昭著的皇帝,总离不开"昏庸无道"这几个批评的字眼。女权时代,之所以被称为神话,是因为在层层严密的男权社会里,这是天有异象才有的异物,为男权统治者所不能容忍。所以,民间传说、野史里,充斥着这类事件:

武则天的男宠不断;

    上官婉儿与武则天会为一个叫张昌宗的男宠争风吃醋,并因此被武则天以黥刑处罚(黥刑,在面上刺青)。

上官婉儿会与武三思有私情……

    真不知这些艳情里有几分是真实的欲望,又有多少是男性重新掌权后恶意的夸张,与低俗的意淫。

    当你靠近太阳,太阳散发的光明,不是你想隐蔽便能避之的。像上官婉儿,能在自己的仇人身边服侍那么多年,由少女时期至中年,步步深入权力中心,她要真是连男女之事都控制不住,"情令智昏",那恐怕她早已消失。

    至于史书上记载,"推尊武氏而排尊皇家",太子李重俊因此记恨、追杀上官婉儿,只能报以笑之。而武三思与上官婉儿之间也许有深情,但这同命相怜、相惜之 情"只能是羸弱的,甚或畸形的,长在一片庞然的阴霾之下,先天不足,无光亦无水,如同牵在石壁上形状狰狞的枯藤……"

    景龙政变后,上官婉儿因护驾有功,更受中宗信任。"军国谋献,杀生大柄,多出决",在政治上已然达到巅峰状态。上官家族的政治智慧被她完美传承,其祖父和父亲的案件被平反,被追赠、并以礼改葬,重享哀荣。其母亲被封为沛国夫人。

    不止如此,她还获得了极大的人身自由,能自由出入皇宫,并在宫外有自己的住处,与众文人臣子往来,扩大文馆,盛引词学之臣,沈佺期、宋之问、杜审言(杜甫的爷爷)等人均在其门下,诗名亦愈盛。

    因此,她享有"两朝专美"的盛名,彰显她在武后晚年与唐中宗时期显要的宫廷、文坛地位,特别是在唐朝文学由发展走向繁荣的阶段,起了很大的助推作用。

心向何处?

    传统史书一般认为,唐中宗时代,上官婉儿与韦后、安乐公主为一伙,极力鼓动韦后效仿武则天行事。所以李隆基才在仓促间,派人赶赴上官婉儿住所,将其赐死。

对此,我是有不同意见的,理由有二:

一是时间线不对。

    当韦后闹得最凶的时候,恰逢上官婉儿母亲过世(上官婉儿是由母亲一人抚养长大,在掖庭生活期间,也是郑夫人教其诗书,感情很深),上官婉儿为守孝,主动申 请退出权势中心,是从710年左右的正月开始。到710年的十一月,唐中宗圣旨召回上官婉儿,起复为"婕妤",这时唐中宗也许是意识到自己妻子和女儿的别 有用心,想掣肘韦后一党的权势。这就表明上官婉儿与韦后至少政见不合。

    孰知,第二年的六月,唐中宗被韦后一张毒饼匆匆夺命。其遗诏出自最信任的二人组——上官婉儿与太平公主之手。

二是上官婉儿与太平公主的交情。

    二人情同姐妹,年龄相仿,政见也相似。看太平公主后来的所为,无非帮李氏夺回政权。先是与李隆基发动唐隆政变,灭韦后一族,接着废李重俊,拥唐睿宗李旦复位,为李隆基日后登基扫除了一切障碍。

    在上官婉儿被赐死时,太平公主也许没能及时制止住李隆基,但在其死后,已为其争取极致的哀荣。

"太平公主哀伤,赙赠绢五百匹,遣使吊祭,词旨绸缪。"

    五百匹在当时可不是小数字。且修官墓,复官职,正名,督促唐玄宗收集整理上官婉儿作,如若政见不一,信仰不同,太平公主不可能为她做这么多。

墓碑解谜

    也许,你对上官婉儿的政治立场仍有疑窦。2013年上官婉儿的墓碑出土,碑文揭秘了她的生命历程,让我们看到与史书记载不一样的那个她。

    碑文是以唐睿宗(李隆基的父亲)的名义修的,其记载的一件事令诸位历史学家甚为震撼:为阻止唐中宗立安乐公主为储君,上官婉儿曾四次明确激烈表示反对。先 检举揭发,再辞去官职,昭容的官位,就是这时去除的,死后才追封。所以她的碑文里写的是婕妤,墓石上书写的是"上官昭容之墓"。再而之是削发为尼,最后是 喝毒酒以死相谏,幸得太医及时抢救,才保住一命。碑文极其详尽地记录了这一过程,倘若是编造,不可能如此具体。其决心之坚定,由此可表。

    种种情况,李隆基当时不是不知,上官婉儿心向李室,但假装糊涂,仍坚持赐死,事后一句"杀错了!"手拿遗诏草稿的上官婉儿没想明白,太平公主也没有彻底醒悟,所以才会在李隆基登基的第二年,与上官婉儿走到同样的生命结局。

    女权势力就这样被清理得一干二净,女权符号相关的事物全被消除,唐玄宗李隆基恢复了男权社会的秩序,且引入太监,女官制度化为历史字符。自此,古代封建社会里再没出现女皇。

上官婉儿坟墓被盗,官方毁墓?

    2013年找到上官婉儿墓室的时候,碑文是最大惊喜,但最奇异的事件是墓室里并无遗骨,大家普遍说法是,上官婉儿的死是皇室忌讳,所以应是当时官方毁墓。 新闻里比较吸引我注意力的一点是,有近100位上官后人希望能把上官婉儿墓迁回老家重建。站在家族性格遗传的角度,我有一个大胆推测,也许早在唐朝上官婉 儿被杀下葬不久后,上官家族尚有后人,他们便自己盗墓,自行藏尸骨于一处保密之地。这样的联想,也许狂妄,但让我心里会稍微安心且满足。

    伊卡洛斯,也许是看到太阳的光芒太美,才忘记了父亲的叮嘱,好奇地靠近太阳,失去羽翼,失去生命。

    上官婉儿,也许在不自觉地靠近皇权之时,骨子里只有祖父深藏的遗志——守护李姓皇室的安稳平静,唯独忘记了自己的性命之忧。但凡靠近太阳,自身该如何得以永恒的平静与性命无虞?她的祖父不知道,她也不明了。呜呼哀哉!

    最后以《大唐故婕妤上官氏墓志铭并序》的词作结,"鬼龙八卦,与红颜而并销;金石五声,随白骨而俱葬"。

    斯人已逝,这繁华盛世,她曾来过。

    上官婉儿的一生充满了戏剧性的色彩,她生于664年,死于710年7月。在这时期她的人生经历了起起伏伏,与武则天的经历倒是非常相似。上官婉儿先后嫁了父子两皇帝,这一点与武则天是很相似的。后来上官婉儿被武则天看中,从此人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上官婉儿掌管宫中制诰多年,留下了“巾帼宰相”之名。后来上官婉儿的美文得以流传,至今仍然收录在《全唐诗》中。景龙四年,上官婉儿依附太平公主,想要篡位,结果被李隆基打败。这时候的上官婉儿与韦后同时被杀。自此巾帼宰相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