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丰的天空之城: 给老人买重疾险,与博彩无异 @徒步投资笔记 @今日话题 @雪球保险 请审核,多谢。 ...

 Rivalry 2019-08-29

@徒步投资笔记 @今日话题 @雪球保险 请审核,多谢。

之前看到过一个问题:保险和博彩在本质上有什么区别?

我认真思考了一下,觉得这是个可以承上启下的话题,可以引申出另一个我对于保险一直想表达的观点,由此写下这篇推文。

在这里我可能会在有些地方说的比较含糊,比如彩票属不属于赌博?

比如,我一直就不怎么明白,彩票怎么扶老,助残,救孤,济困了?

因此,我在这里就肤浅的把彩票和博彩混为一谈吧,反正在我心理是一回事。

作为销售机构,玩的都是概率权的游戏。

保险是以极小概率出现极大损失的情况下,获得赔偿金,一般情况下是极大概率不发生这种大损失。

作为消费者,保险是一种对特定事件产生损失的对冲手段。

博彩是以极小概率出现中大奖的情况下,获得奖金,一般情况下是极大部分的人一生都不可能中大奖的。

作为消费者,博彩是一种对渺茫暴富概率的投机手段。

销售机构从事的是一项常见的商业活动,从中获取了部分利益,但不同的价值观看到的方向不一样。

理解商业行为的人知道这种事情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你在超市买一瓶水,买包烟,买一斤大米,你都需要承担其中的税费,运费,包装费,广告费,生产成本等,付出远超过出产地出产时的价格,每个人都是既得利益者。

保险机构类似于中介的身份,链接了分散的个体形成这种风险分摊机制,在概率的底层基础上加入销售管理成本。

不理解的人,会认为保险公司剥夺了其中的绝大部分利益,类似于庄家,入场那刻就已经是败场。

这里我没有义务和能力去改变任何人的观念,理解保险是一种商业行为的,可以继续往下看;

认为买保险就是被保险公司剥削的,可以直接右上角,因为接下来我很长的内容都是基于保险是一种商业行为为前提的。

这两种东西,实际上玩的人,都已经产生了既定的损失,那就是成本,但不同的是,买彩票的钱,和买保险的钱,流向不同。

人们买保险没有获得赔偿的时候,钱大部分是流向了获得赔偿的人,是参与了互助。

人们买保险实际上是不希望产生理赔的,大部分人都是风险厌恶型人格,厌恶风险会主观上逃避思考风险,因此去做这种对冲手段的行为是反人性的,但却是极度符合理性的。

人们买彩票没有中奖的时候,钱(大部分?)是流向了中奖的人,是帮了别人暴富。

人们买彩票的动机则非常明确,那就是希望中奖,带来一笔巨额财富;主观自信心理和类似幸存者偏差原理会让人只看到那极个别的中奖者。

会存在“万一自己能中奖呢?”这样符合人性的心理预期,但以购买群体和中奖者的比例去看客观中奖率,买彩票是不理性行为。

博彩就像吸毒一样,会形成心瘾的,因为买彩票花的都是小钱,投入的成本低,所以初期的投入是很容易说服内心的,但很多人一开始的心态都是玩玩而已,买不买都无所谓。

但如果随着投入的增加,人们的心态是会随着投入的成本增加而变化的,也就是期望值会越来越高,最简单的就是我都买了这么久了,也该中次奖了吧?这种伪因果导向的理所当然。

理性角度,是要么认为玩玩而已,那么就不该产生不一样的心理预期,要么就及时发现自己的心态变化,跳出止损,而人性角度,人会随着下的赌注增大,心理预期增大,赌徒心理,讲的就是这个。

彩票和其他博彩可能在对人的损害这块会有点区别吧,彩票属于小打小闹的博彩。

另外,经常幻想美好的未来会预支满足感,这个是我忘记在哪本心理学书上面看到的一种很有意思的心理活动解释。

幻想自己中了百万大奖的时候,要做什么什么的,会留下提前感受到部分心理满足感,则更没有动力为实现自己的目标努力。

这就类似于有些男人到了中年总喜欢吹牛皮,因为现实受到了打击,对于曾经的抱负,而又有心无力,只能通过吹牛皮自欺欺人。

国家打击赌博,我想一个是因为赌博是一个不好的风气,赌博不会让社会发展,不会产生GDP,更重要的是赌博成瘾,特别是心理成瘾,是个人堕落的重要原因,会坏一个人的心术。

对于保险,一个家庭,如果配置保险损失5%的收入去对冲风险,不会对一个人,一个家庭产生什么影响,但如果发生了风险,却是会对一个家庭产生致命打击的。

另一个角度,国家鼓励发展保险,是因为在国家社会层面,因为保险是社会的稳定器,破碎的家庭会产生负影响力;

会扩大社会现实存在的诸多问题,看病贵,工资低,物价高,贫富差距,福利制度不完善等。

如果家庭自己能为自己的风险买单,能提前做好规划,能减轻很多国家在这方面的负担,当下社会,如果不自己为自己多想想,难道还能靠别人?

这就是为什么明明保险和博彩在概率本质上是类似的,但在应用上却产生了完全不同的效应的原因,体现的意义完全不同。

现实既是如此,在世界角度,中国不算最好的国家,但也绝对不算是差的国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只能用发展解决。

我没有要探讨社会问题的意思,继续说保险吧。

在说到保险和博彩的区别中,我用到了“对冲”和“投机”这两个词,我们再继续深入一点,其实在保险里面,根据不同的风险,一样也有细微的对冲和投机的区别;

只是这种用投机形容会不恰当,我姑且把投机换个说法,“对冲”和对赌”

比如,一个20岁年轻小伙子,身体好的很,却愿意给自己买重疾险,就是一种对冲手段,因为年轻人患重疾的概率是非常低的,因此他只需要花很少的钱就可以将风险对冲掉了。

比如,一个60岁老年人,身体已经开始有很多小毛病了,理所当然的想到要买重疾险,这就是一种对赌手段,因为这时候的老人,患重疾的概率已经很高了,因此,就算能买,他也需要花大价钱;

很多子女都会想到要给父母买保险,但面对高额的保费支出,难免犹豫不决。到最后可能累计交的钱超过了保额,出现保费倒挂的现象,这本质上其实是花大价钱和风险对赌

根据中国人身保险业重大疾病经验发生率表(2006-2010)的数据,可以看到60岁之后的老人患重疾的风险是呈一个什么样的趋势上涨的。

根据中国人身保险业重大疾病经验发生率表(2006-2010)的数据,一个60岁老人患重疾的风险是20岁小伙子的42.16倍

现实很残酷,老年人需要的实际上不是保险,而是迫在眉睫的大病医疗开支费用;而在这个时候,保险和博彩已经没有太大的区别。

所以,给老年人买保险出现保费倒挂的本质是,这已经不是一场低概率的风险对冲,而是一场高概率的风险对赌。

因为上面的重疾率60岁的时候是1.86%,不够直观,为了方便理解,我举个例子,方便大家理解我这里说的这个:

保险不值得用来对赌。

假如有一个投硬币游戏,参与者需要每人投入50块钱,然后赌硬币的正反面,投掷硬币的正反面出现的概率是各自50%,猜对了就能获得100块钱,输的人就输掉50块钱,现在有100个人参与。

第一次猜对的人投入了50块钱,获得100块钱,赚了50块钱。

第二次猜对的人已经投入了100块钱,获得100块钱,持平了。

参与了两次猜正反面的人中,还会剩下25%的人一次都没有猜对,也就是损失了100块钱,就算第三次终于猜中了,他还是亏损了50%。

这就和我说的老年人配置重疾险是一场对赌是一个意思,出现保费倒挂也就意味着,假如老人在买保险的前几年就出险了,那么从投入产出比上面,是赌赢了。

如果在中间阶段假如10年后出险,基本上自己也差不多交了大半个保费的钱了,是赌平了。

假如老人健健康康的在这20年都没有问题,那就很明显在投入产出上是赌输了。

这样的对赌,我们为什么要参与?唯一的理由,大概是我前面提到的残酷的现实逼得吧,没办法承担风险自留。

我这么说基本是会被道德谴责的,但客观事实就是父母当年未能做好的规划,变成了现在子女的负担,这和有没有买保险无关。

残酷的现实是,这时候你对冲风险的成本过高,变成了对赌,风险自留是另一种理智的方案,而如果,你没有办法自留,万一真的一场大病拿不出医药费,保险也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案。

当然保险公司也给出了另一种解决方案,那就是降低保障的项目,从而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这样就能降低保费支出,那就是适合老人买的防癌险

癌症是重大疾病中最高发的,所以也不会便宜太多,但至少降低了对赌的成分,买与不买,说起来,本质还是:

老年人需要的实际上不是保险,而是迫在眉睫的大病医疗开支准备金。

随着接触的人多了,有句话我憋着很久了,还是讲出来吧,很久没有挨骂了有点皮痒:

有些人,年轻的时候怕买保险被保险公司赚钱了,老的时候怎么胆肥到敢去想赚保险公司的钱了?

有些人,身体健康的时候有那么强的自信,对保险那么不待见,为什么出点小问题之后就各种抱怨保险公司拒保了?

说完真舒畅,罪过罪过,不能逞口舌之快。

接下来我要开始讲的重点,对现有重疾险形态的另一个层面的分析,多少岁算老?限于篇幅,留在下篇再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