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再过20年它也还是神作中的神作

 我是圭水 2019-08-29
Rock Is Dead
Marilyn Manson - 20 Greatest Hits 03:10
文/王幼农
编辑/正男
黑客帝国系列要重启了。
 
华纳这一决定,距黑客帝国第一部上映,已经有整整二十年。
 
二十年过去,沧海桑田同白驹过隙。沃卓斯基兄弟也由姐弟再变成姐妹。
 
尼奥和母体的故事,却历久弥新。像一座永不消融的冰山,漂浮在科幻的大海上,似真似幻,无时不发散着叫人难以抗拒的魅力。
 
怎样才算是一部好的科幻片?
 
一点愚见:
 
引人入胜的故事、天马行空的构想、据实大胆的预言。
 
《黑客帝国:矩阵》的故事设定在“1999”年。
 
尼奥白天是一个迟到早退的“废柴”工程师,夜晚则化身互联网上无所不能的黑客。日复一日的角色切换让尼奥对现实世界渐生疑虑。
 
在黑客组织领袖墨菲斯的指引下,尼奥证实了他的怀疑:人类在与机器的战争中一败涂地,现实世界只是名为母体(Matrix)的超级计算机豢养人类所制造出的幻觉,只有极少数人才能从中醒来。
墨菲斯认为尼奥是先知预言的“The One”,拥有解码母体的能力。尼奥再次进入母体面见先知,却被告知他并非救世主。先知也再次预言:在墨菲斯和尼奥之间,必定会有一人将命丧黄泉。
 
叛徒出卖,墨菲斯被母体特工俘虏。黑客小队在撤出母体时也几近团灭。尼奥逃出生天,却又选择返回母体营救墨菲斯。
 
即便身怀能够闪躲子弹的迅捷形法,尼奥却还是难敌母体的清除程序——特工。在即将逃出生天的最终时刻,倒在史密斯特工枪下。


逃回现实的崔妮提想起先知的预言:她会爱上'The One',于是对着尼奥轻轻吻了下去。
 
母体中,尼奥复活。
 
重获新生的尼奥似乎获得了解码母体的能力,像删除一段代码一样轻松解决掉了史密斯特工。率领仅存的人类火种,正式向Matrix宣战。


作为黑客帝国系列的开山之作,《黑客帝国:矩阵》以其惊人的表现力一举大获成功。
 
这一强大的表现力既体现为故事的内核张力,也得益于沃卓斯基兄弟精妙的演绎手法,以及独创性的镜头运用。
 
高速镜头下的旋转定格,纷飞爆裂的弹片瓦砾,将吴宇森式的暴力美学体现地淋漓尽致;领先时代的CGI技术搭配袁和平指导下的一招一式,也给这部好莱坞大片平添了几多东方神韵。


而其中影响最为深远的,当属经典的“子弹时间”。
 
强化慢镜头配合环形快门的拍摄技巧,不仅营造出令人叹为观止的视觉盛宴,也是影史上一次意义深远的创造。

后世,好莱坞工业的许多大作,诸如《超人归来》、《变形金刚》纷纷对此致敬。
 
但私心而论,尼奥仰身摆手,躲闪飞弹的镜头,仍是我心中对“子弹时间”的最佳代言。
 
仅有这些当然不够。
 
沃卓斯基兄弟在最正确的时间,拍出了一部最好看的科幻电影。
 
1999年,是优秀科幻片井喷的一年。既有《机器管家》、《异次元骇客》这样的佳作横空出世,也不乏诸如《星球大战:魅影危机》级别的经典大片。


然而如果要与《黑客帝国》强加对比,那么甚至安纳金·天行者的光剑,也会稍显黯淡无光。
 
利用千禧之交的末世感,这对鬼才兄弟以惊为天人的奇思异想,做出了严峻冷酷的末日预言。
 
与此同时,也巧妙地把名为“恐惧”的种子深埋在观众心里:
 
机器会取代人类吗?
 
在黑客帝国的世界中,人类对机器的过度依赖最终打开了潘多拉魔盒。
 
机器衍生出智能,成为具有独立意志的个体。而下一步,自然是同人类进行资源的抢夺。
 
人类在与机器的战争中全面溃败。意识被接入母体,躯壳被当成生物电池。


现实生活中,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离不开机器的介入。
 
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一方面解放了人类的生产力,同时也蚕食着越来越多人的工作机会。
 
银行不再需要柜员,超市不再需要收银……我们甚至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无人驾驶也将变得司空见惯。
 
我们依赖人工智能,因为他们比人类更可靠。基于大数据样本的智能决策,软件做出的判断几乎总能优于人类:
 
周五下班,你和朋友约好去吃晚餐,GPS早就替你规划好了最佳路线。
 
 
穿着新买的鞋子想去健身房运动。你的手环提示你,最近流感频发,健身房里有被传染的危险;刚下过雨,公园里樱花开得正好,那里会是个不错的选择。
 
机器比你聪明,也远比你能调动更多资源。它知道你的出生日期,了解你每次午餐的摄入热量和你习惯夜跑的那条路线……人工智能比你更懂你自己。
 
所以最优决策就变成了不做决策,只听机器的安排。毕竟它做出的决策才是对你最有利的判断。
 
你认为基于自由意志的每次选择,其实也都是机器提供给你的决断。
 
“选择”是贯串整部电影的主线。影片中,尼奥一直被要求做出选择。无论这要求来自史密斯、先知、甚至墨菲斯。


然而就像先知所说:“你来到这里不是为了做选择,你早已选择了。你来到这里的目的,是为了了解你为什么这样选择。”
 
尼奥自视为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个体,而他在十字路口的每一次辗转,实际上也都是在种种因素催导下,母体意志的体现。
 
选择太多叫人苦恼,没得选亦然。


故而尼奥才会在影片末尾,把选择的“权利”抛还给母体,也籍此,正式向机械帝国宣战。
 
拍好科幻片很难。
 
传达的思想太浅,容易流于特效,让人过目就忘;赋予的隐喻太多,则无疑是将观众拒之门外,提高了传播门槛。
 
沃卓斯基兄弟的高明之处,就在于折中取舍的过程中,找到了一种微妙的平衡。在讲好一个科幻故事的同时,把宗教和哲学作为锦上添花的点缀;既保证了电影剧情的流畅,也把黑客帝国系列的艺术价值,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什么是真实?又该怎么定义真实?如果你指的是可以被感知,被嗅到,被听到,那么所谓真实也不过是经你大脑处理过的电信号。”

如何才能证明我们不是以缸中之脑的形式存在?在鲍德里亚所谓“真实的荒漠”与虚拟的繁荣之间又该作何选择?笛卡尔的怀疑论,存在主义,庄周梦蝶亦或是蝶梦庄周,基督、佛教、禅宗……


沃卓斯基们在电影中狡猾而含蓄地向观众发出哲学游戏的邀请,也正如他(她)们谈及黑客帝国时说到的:
 
“在拍够了“吵闹、愚蠢、太明显”的动作片后,我们愿意为观众们呈现点别的东西,一些能让他们思考甚至谈论的东西。我们由衷地希望我们的电影可以带出一些苏格拉底式的反应,而不仅仅是:记得那个场景吗?好酷啊。”
 
或许,这也是黑客帝国系列能够经久不衰的秘密所在。
 

黑客帝国的故事还没有结束,沃卓斯基们的天才和野心也远不止此。
 
有机会的话,我们下次再来讲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