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帝内经365》--107.神的概念及涵义

 保和堂 2019-08-29
 

·黄帝内经365·

 

第三章  内藏外象

 

第四节  

 

一、神的概念及涵义(107

 

神是《黄帝内经》医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既用以解释天地运动的规律,概括人体生命现象及组织器官的功能,又特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情感等多种义项,广泛涉及哲学、天文学、生物学、医学、心理学、社会学乃至美学等多重领域。

正是因为神的含义复杂,运用广泛,涉及领域众多,历来对神的研究大多从各自的立场出发,有明显的学科烙印。本篇试从“天地人”的角度,解读《黄帝内经》关于神的概念。

(一)神的含义。

《内经》关于神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试列如下:

  1、广义之神:

(1)天体运动变化及其规律性。

(2)人体生命运动及其规律性。

(3)人体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

(4)正常生命活动的外部表现。

      2、狭义之神:

1)人的思维灵感。

2)人的感觉意识。

3)人的情感意志。

还有一些义项用于写作修辞,如高妙深邃,气韵传神之类,阅读原文时应注意区别,以免与神的医学概念相混淆。

(二)天地之神。

     1、神的本义。

神字从示从申,“申”象天空中的闪电,变化莫测,威力无比。一说申是北斗的斗柄。《说文》:“神,天神引出万物者也。”意即神是天地万物的主宰。此后渐将天神人格化,出现了大量的神话传说,人格神被演绎得多姿多彩。在此基础上,神的概念得以泛化,所谓“天地生万物,物之有主者曰神。”出现了物物有神的泛神论,如自然神就是自然本身,人神就是人本身等概念。

 2、天地之神的哲学涵义。

《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给神下的定义是:“神,最初指主宰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变化的天神,后来经过《易传》和历代易学家、哲学家的解释,到张载和王夫之,演变为用来说明物质世界运动变化性质的范畴,成为内因论者反对外因论者的理论武器。”

《黄帝内经》吸收、整合了当时最先进的天文学思想,天地之神的界限已经非常清晰,天地之神就代表了自然界万事万物的运动变化及其规律性。这种神性还体现在各类事物所表现的不同征象中。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是故天地之动静,神明为之纲纪,故能以生长收藏,终而复始。”又云:“……其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体为筋,在脏为肝,在色为苍,在音为角……”

《内经》明确指出,神是阴阳二气运动变化的产物:“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三)人之神。

     1、概括人体生命运动及其规律性。

(1)人之神体现在人体生命运动的始终。如《灵枢·天年》就把人体的生成概括为神:“何者为神?血气已和,营卫已通,五脏已成,神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素问·五常政大论》则把人体生命运动的过程概括为神:“根于中者,命曰神机,神去则机息;根于外者,命曰气立,气止则化绝。”《素问·六微旨大论》在论及神机气立时也说:“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

    2)体现人体脏腑经络气血的功能。《黄帝内经》建立了著名的“五神脏”理论,人神分五类,分藏于五脏,五神的有余不足,与脏腑经络气血的运动变化互为因果。

3)正常生命活动的外现。根据“内藏外象”的观点,人体内部的精气神通过经络气血反映到体表。前面提到的“五华”,如心之华在面之类,其中最突出的是眼神,因为五脏六腑之精皆上注于目。此外,如五色、五声、七情变化等,也与生命神的外现相关。

 2、特指人的精神活动。

《黄帝内经》认为,人之神与生俱来,也即来自于父母之精,精是神的物质基础,精充则神旺,精亏则神衰。在这个意义上,精与神难以截然分开。

关于人的精神,《内经》提出了“德、气、生、精、神、魂、魄、心、意、志、思、智、虑”等概念,并将这些概念分为三个层次:

(1)德气生神。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这是天赋予我们的大德。大地培育了丰富的物产,源源不息地提供给我们生命的能量,这是地赋予我们的生生之气。德气流转,爰有人生。父母媾精,方能生神。所以首先应该明白,人之神来源于天地父母。

(2)五神:神魂魄意志。五神分藏于五脏而总统于心。如《灵枢·九针论》云:“五脏,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精志也。”《九针论》特别指出“肾藏精志”,因为精与神是相生关系,而精藏于肾,志舍于精,故曰肾藏精志。

(3)五志:喜怒忧思恐。五志分属于五脏而归寓于肾。心在志为喜,肝在志为怒,肺在志为忧,脾在志为思,肾在志为恐。

(四)鬼神辨析。

我们撇开人格神范畴的鬼神不论,哲学上鬼与神的概念实际可归属于形与神的关系范畴。古代哲学家大都从精气的变化来解释鬼神。如《易·系辞》云:“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

鬼者归也。王充《论衡》:“鬼神,阴阳之名也,阴气逆物而归,故谓之魂;阳气导物而生,故谓之神。”张载《正蒙》:“鬼神者,二气之良能也。”王夫之注云:“天之气伸于人物而行其化者曰神,人之生理尽而气屈反归曰鬼。”

(五)神的特性。

     1、创造性。宇宙生成,创造生命,人的灵感思维,科学创造等,无不体现了神的创造性。神的创造性与她的神秘性是联系在一起的。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还很肤浅,既然神体现了宇宙运动变化的规律,那么,在没有完全解开宇宙奥秘之前,神的神秘性和创造性还将继续。

     2、主宰性。人之神总统于心,心者君主之官,统御全身组织器官。得神者生,失神者死。

     3、依赖性。一者,神来源于天之德、地之气,德气流转,父母媾精,而后神生。二者,神必须附着于形才能发挥作用。形与神的关系就是阴与阳的关系,二者互根互用,缺一不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