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单方气死名医——闽南常见“降火”青草药

 智慧树1221 2019-08-29

    草药的应用,首在辨证,辨证重在分清阴阳。甘草说,一样是上火诸症,却有虚火实火之分。他举例,曾有病患舌头长疮,到医院里花了一万多块钱,中医也用过不少清凉败火之药,却了无寸效。一位民间草医看了他的舌头,舌苔白腻、疮疡也覆一层白霜,身体倦怠、喜暖恶寒,当下便断定他并非实火症状,而是身体虚寒,导致虚火上炎。草医便嘱其用鼠麴草、生姜、红糯米酒,煮水当茶喝,用辛温暖脾之法,渐喝渐好。

    可见,清热、解毒、降火的青草药,需得用在实火的症状,才是“对症下药”,会有好的效果。

    闽南地处亚热带地区,常年都是湿润气候,尤其到了盛夏时节,烈日炎炎,湿热横行。人居其中,易感染湿热之邪,而成“上火”诸症。这是外因。怨恨恼怒烦加身,情志抑郁不畅而化火;多吃肥甘厚腻、煎炸烧烤,或者熬夜通宵、日夜颠倒,也会导致内火灼烧。这是内因。内外交困,邪气相感,往往容易滋生火毒之症。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草药治一方病。正因如此,闽南地区便生长了很多清热降火的草药。走在房前屋后、陌上溪边,目力所及,很多青草药都性味寒凉,善于解毒败火。但是,不同的草药,所清之热、所解之毒,却各有不同。

    根据五脏六腑的不同,甘草分别列举了各个脏腑的“降火”青草药。如心火旺盛,容易口舌生疮、烦躁失眠,淡竹叶、金丝草等便是对症之药;肺热咳嗽、胸闷不舒,金荞麦、牛舌癀等最有殊功;黄疸肝炎、胁肋疼痛,栀子根、地耳草等是此中良药;肠道炎症、化脓肿痛,金盏银盘、败酱草等当仁不让;泌尿系统炎症,如肾炎水肿、尿道结石,兖州卷柏、大蓟等,疗效确切。

    民间有一句俗语,单方气死名医。闽南青草药是一个巨大的宝库,若应用得当,仅一两味药,便有桴鼓之效,很值得重视和开发。

    讲座之后,保生青草药传习中心顾问陈耕老师向学员们分享了接下去的发展方向:一、传习中心有来自厦门各区的学员,其中不少都是民间青草药应用高手,当多发挥自己的力量,在各自区域传播和发扬青草药养生祛病的知识;二、我们既要继承老祖宗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也要与时俱进,着手进行青草药现代化的科研和应用;三、闽南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与中国台湾、东南亚地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更好地促进彼此的青草药文化交流,将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本周,陈耕教授受邀到马来西亚参加中马文化交流,届时将推动双方在闽南青草药文化上的互动与合作。医乃大道,关爱生命、救死扶伤,以青草药文化为串联,四海之内皆兄弟。

课 程 预 告

图:欧阳淑顺

   文:陈耕、甘草

编辑:杨燕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