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契丹往事番外篇 7

 陆一2 2019-08-29

后唐明宗李嗣源亲生的长子名叫李从审。李从审性格沉默刚毅,作战勇悍异常。他曾跟随庄宗李存勖在黄河以北同后梁军队相持,屡建奇勋。庄宗非常器重他,任命他为近卫特战部队金枪营的指挥官(金枪指挥使)。

同光四年(公元926年),李嗣源受庄宗委托,率军去邺都平乱。平叛大军阵前倒戈,他被乱军裹挟,进入叛军大营。平叛军副帅元行钦据此向庄宗上奏说,李嗣源已经背叛朝廷,同反贼合流。

李嗣源为沙陀李家效命四十多年,在军中服役时间比庄宗还长,庄宗不信他会突然反戈一击,于是召见在京的李从审,温言说道:“你父亲为国家肇建立有大功,他的耿耿忠心,朕是清楚的。如今他被乱兵劫持,你替朕去邺都,向他陈说朕的心意,不要使他因此自疑。”

李从审领命,一路疾行到卫州。元行钦怀疑他从京城逃出,赶去参与李嗣源谋反,把他关押起来。李从审悲愤地大喊道:“我是奉皇上的诏旨去接父亲回京城,绝非私自逃走。你不让我去邺都也行,请你放我回洛阳,我好继续侍奉天子。”

元行钦找不到李从审的纰漏,只能释放他。李从审返回京城后,庄宗嘉许他的忠诚,收他做自己的儿子,改名为李继璟。再次命令李从审去见李嗣源。李从审连连顿首,表示要以死保护庄宗,不愿远离!庄宗十分感慨,没有再逼他。

此后,他跟随庄宗一起开赴汴梁,途经荥阳时,朝中亲近旧臣大都一哄而散。李从审的部下也劝他趁此机会,赶紧脱身逃走。李从审丝毫没有背叛之心,绝不动身。

李嗣源率军进京,庄宗如坐针毡,逼不得已严令李从审出京召见李嗣源,希望借父子之情敉平叛乱。李从审听命而行,元行钦将他截获杀死。

整个事件最为蹊跷的是,元行钦处处针对李嗣源父子。李嗣源刚刚被哗变的军人劫持,他就构陷李嗣源反叛;而后又两次阻止李从审父子相见,令李嗣源无以自明,终将李嗣源逼到入京“兵谏”一途。

可,元行钦曾是李嗣源的义子,被他诛杀的李从审是他的义弟。

元行钦本是幽州霸主刘守光帐下骁将。天佑十年(公元913年),他率七千骑兵在太行山以北驻防,接应契丹人马共抗李存勖。李嗣源奉命进攻,与元行钦在广边军(河北赤城)相拒。两人接战八次,各自被对方弓箭射中。元行钦力战不敌,向李嗣源投降。

李嗣源欣赏元行钦的勇武,将他收为义子。他跟随李嗣源出生入死,敢战之名传诵于军中。庄宗李存勖听说李嗣源麾下有如此猛将,心生艳羡,征调元行钦为近卫骑将,并赐国姓“李”,改名李绍荣。元行钦凭军功一直升为荣誉宰相(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庄宗和刘皇后都很宠爱他。

他和李嗣源有父子之亲,同李从审有手足之情,为何不念一丝旧情,非把李嗣源父子逼上绝路呢?

难道是因为他曾经在李家遭受虐待,被李嗣源的亲生儿子李从审等人歧视?

元行钦虽被李嗣源收为义子,但并非年幼需要寄食李家,虐待歧视无从说起。大抵是元行钦荣登高位后,自以为已是国之柱石。如果除去军中威望最高的李嗣源,百尺竿头还能更进一步。所以,他才处心积虑地陷害李嗣源父子。

明宗李嗣源即位后,逃到虢州(河南灵宝)的元行钦被擒,刺史石潭忌惮其武力,折断他的双足将他送往洛阳。明宗斩杀了“义子”元行钦为长子李从审报了仇。

但是,李从审之死已为明宗朝的传承伏下了祸根。李从审年富力强,久历戎行,士卒归心,正是继承大统的绝佳人选。倘若他尚在人世,后续的秦王逼宫、闵帝失国等大戏难以上演,后唐也不会只有短短十多年的国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